首页 > 文山概况 > 文山概况 > 苗族
苗族

苗族是文山州的自治民族之一。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文山州的苗族人口为50.66万人,占总人口的14.46%。人口数居全州少数民族人口的第二位。全州八县均有分布,主要分布在广南、丘北、马关、文山、砚山等县市,大多居住在山区、半山区,少数与汉、壮、彝、瑶等民族杂居,呈大分散、小聚居的特点。  

苗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云南、湖北、海南、四川、广西等省(区)。苗族的先祖可追溯到原始社会时代活跃于中原地区的蚩尤部落。据民国《邱北县志》记载,文山苗族最初于明朝初期由贵州迁到文山。苗族自称为蒙(Hmongb),州内有7种自称为蒙(Hmongb)的苗族,即蒙逗(Hmongb dleub)、蒙诗(Hmong shib)、蒙颛(Hmong nzhuab)、蒙邶(Hmong bes)、蒙巴(Hmong buak)、蒙叟(Hmong soud)、蒙沙(Hmongb sat)等。另外,富宁县花甲乡有部分他称为“红苗”的苗族,据考证属于湘西方言,其语言已失传。  

苗语属于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境内苗族主要讲川黔滇次方言第一土语。历史上,苗族相传曾有自己的文字,在战争中失传了。1956年,中国科学院派出了少数民族语言调查第二工作队,对苗族语言进行了调查研究,并以拉丁字母为苗族创制了苗文方案。方案于1957年经原中央民委批准试验推行。1982年以后,文山州民族语言工作者根据苗文方案编印了苗文教材,在苗族群众中推广使用。  

苗族的主要节日有春节、清明节、中秋节、闹兜阳、花山节等。其中以花山节、闹兜阳最具民族特色。花山节期间,附近的苗族群众都不约而同来到花山场,聚在花杆周围,尽情歌舞,花山场上充满欢歌笑语。花山节活动的主要内容有对歌、跳芦笙、武术、斗牛、赛马、斗鸡、爬花杆、打鸡毛毽等,其中参与人数最多、持续时间最长的是青年男女之间的对歌。对歌是青年男女增进了解,产生爱情并结成终生伴侣的一种形式。  

苗族有着丰富的民间文学,在苗族地区广为流传,如《造天造地》、《造人烟》、《公鸡和太阳》、《扎里易俗》、《孜尤的传说》、《扎董丕然》、《苗族古歌》、《金笛》等。  

苗族传统乐器主要有芦笙、口弦、横萧、直萧等,舞蹈主要有芦笙舞。  

苗族的传统手工艺主要有蜡染、刺绣等。    

网站地图

主办:文山州人民政府办公室,通信地址:文山市华龙北路2号文山州人民政府办公室,举报邮箱:wszzfw@163.com
投稿邮箱地址及电话:wszzfw@163.com,0876-3990249;本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及涉未成年人举报电话:0876-3990268
ICP备案号: 滇ICP备05000302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5326000023    公安备案号:滇公网安备 532621020001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