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目主要环境影响和防治措施 (一)施工期 粉尘:项目施工期废气产生环节主要是:基础开挖、材料运送和卸货、现场清理、料场风动扬尘等。施工粉尘对临近居民点有一定影响。 对策措施:采取洒水降尘、建筑材料运输车辆加盖帆布,采取密封运输,降低环境影响。 废水:施工期废水主要来自于混凝土搅拌过程中产生的少量废水、施工人员生活污水(洗手和入厕废水)。 对策措施:简易沉砂池,对施工废水进行收集、简单沉淀后用于施工区降尘洒水,不外排。施工人员不在场地食宿和清洗设备,施工期产生的粪便污水经化粪池收集处理后,用于洒水降尘或绿化,影响不大。 噪声:施工噪声主要是机械设备、运输车辆等产生的噪声,环评预测分析,施工噪声对附近居民敏感点有一定的影响。 对策措施:选用低噪声设备,加强施工机械的维护保养;在敏感点附近施工时,禁止夜间施工;经过居民区的施工车辆限速禁鸣等。 固体废物:项目预计产生弃土石72m3,由施工单位负责清运至当地合法弃土场或者弃渣场进行处置。产生的建筑垃圾分类收集,能利用部分外售收购商进行回收利用,不可回收部分委托有资质单位进行处置措施。工人员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后,送八寨乡镇垃圾堆放点堆放。施工期事故油池采取“先新建、后拆除”的更替施工方式,确保施工期内变电站具备事故油储存能力。 生态环境:本项目扩建工程在原有工程预留区域进行,永久占地属于前期工程已征地的建设用地,无新增占地。项目施工区域内无植被及动物,周边区域人类活动频繁,野生动物较少。施工用地四周已进行硬化处理,无裸露地表。项目建设不会对土地利用现状造成改变,对施工区域外的动植物无不利影响。 生态保护措施:严控施工用地,施工活动限制在站区范围内;采取围护拦挡措施,对临时堆土覆盖防止雨水冲刷造成水土流失;施工完成后,对施工扰动区域进行土地整治,避免对植被造成不良影响。文明施工,集中堆放材料,严禁踩踏施工区域外地表植被。加强施工人员的环境保护教育,提高施工人员和相关管理人员的环保意识。采用低噪声的机械等施工设备,禁止随意大声喧哗等高噪声的活动,减少施工活动噪声对野生动物的驱赶效应。合理安排,科学组织施工,做好施工计划,避免在晨昏和正午进行噪声较大的施工活动,禁止夜间施工。 (二)营运期 1.电磁环境 项目电磁环境影响评价等级为二级,环评类比“110kV石林输变电工程”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值对本项目扩建后电磁环境进行预测。经环评分析,110kV八寨变扩建投运后,运行时产生的工频电场强度、工频磁感应强度能够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 8702-2014)要求。 2.生态环境 经环评分析,本工程进入运营期后,设备运行维护活动均在变电站站址内进行,不影响站周边生态环境。 3.废气、废水 经环评分析,目扩建以后,变电站运行方式不变,为无人值守型电站,仅有1个门卫人员,不新增运行人员,无大气污染物产生,不会对附近大气环境产生影响。站内设有卫生间,门卫人员产生的少量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定期清掏,无新增废水产生,不会对地表水环境产生影响。 4.噪声 项目运营期噪声主要来源于变压器运行过程中噪声,经环评预测分析,110kV八寨变扩建完成后,厂界噪声值约41.96~52.04dB(A),声环境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1类标准要求,对周边环境及敏感点影响不大。 5.固体废物 项目运营期固废包括变压器故障产生废油、变压器检修废油。 变压器故障产生废油:项目设置一台25MW主变压器、一台50MW主变压器,变压器运行可能造成变压器油泄漏,属于危险废物(HW08,900-220-08)。环评分析主变油箱存油量各为10t、20t左右,按照变压器油密度为895kg/m3计算,主变中约储存矿物油各为11.185m3、22.37m3,环评要求新建设24.3m3容积的事故油池,以满足事故状态存储废油。新老事故油池更替方式为先新建后拆除,有效预防建设更替过程事故油的收集处理。事故废油经事故油池收集后及时委托有资质单位处置。 变压器检修废油:变压器检修、保养时会产生一定量的废矿物油预计产生检修废油产生量0.2t/a,废油属于危险废物,危废代码为HW08,900-220-08。存放于20m2的危废暂存间后委托有资质单位处置。 6.环境风险 环评分析,项目环境风险主要是事故废油和检修废油泄漏、火灾、爆炸引发的伴生/次生污染物排放。环境风险潜势为Ⅰ级。项目设置一座容积24.3m3事故油池和一座20m2的危废暂存间,事故油池及危废暂存间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 610-2016)及《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23)规定,对事故油池、危险废物暂存间作重点防渗处理,防治污染土壤及地下水。)在项目区配备适量的空油桶、消防沙、吸油棉、铲子等环境应急物资及消防栓、消防服、灭火器、火警报警装置等消防应急设备。在项目内设置醒目的杜绝明火、禁止吸烟等标志、标语,禁止火源进入项目内。加强对项目风险源的日常管理和检查,本项目环境风险可接受。 三、评估结论 (一)《报告表》编制质量 《报告表》编制基本规范,提出的环境保护措施基本可行,评价结论可信。《报告表》基本满足有关技术规范的要求,可作为本项目环境保护工作的依据。 (二)项目建设的环境可行性 项目经文山州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备案,备案项目代码:2411-532600-04-01-287564。项目符合《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24年本)》《云南省主体功能区规划》《中共云南省委办公厅 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实施意见》等相关政策要求。 项目建设和运营将对当地环境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只要建设单位严格落实《报告表》及本评估意见提出的各项环境保护防治对策措施、建议,项目建设产生的负面影响可以得到控制,其影响程度在区域环境容量可以承受的范围,从区域环境保护角度分析,110kV八寨变扩建工程项目建设是可行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