砚山:“研产储销”一体化 当好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

发布日期:2024-07-03 10:20 来源:文山发布网
【字体:

近年来,砚山县把蔬菜产业作为农业主导产业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加以培育和扶持,全力将砚山建设成为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基地。2023年,已成为全省第二大蔬菜种植基地县,供应粤港澳大湾区蔬菜15.5万吨,实现销售额4.65亿元。

科技联合做实“研发端”。砚山县不断完善技术支撑体系,有序推进蔬菜新品种研发与展示基地建设,与云南省农科院、云南大学、云南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校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成立辣椒专家基层科研工作站,建成新品种、新技术国家引智成果示范推广基地和稼依片区高产蔬菜科技示范园。先后被认定为全国首批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全国科普示范基地,被列为国家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示范县、国家特色蔬菜产业技术体系示范县、云南省现代农业蔬菜产业技术体系文山试验站、云南省24个蔬菜生产信息监测基点县、云南省可持续发展实验区。

集群发展做强“生产端”。砚山县按照“农民出土地、政府建基础、企业进驻流转、企业自主生产劳动”“公司+合作社+基地+科技+农户”的发展模式,先后引进和培育了松南、兴发、联兴、福之口等农业经营主体,规范引领农户发展蔬菜产业。在平远、稼依、者腊、干河、阿猛、江那6个乡(镇)流转土地5.04万亩,建成集中连片蔬菜规模化示范基地,常年生产供应菜心、白菜、芥菜等30多个品种蔬菜。全县共培育蔬菜种植企业167户,其中龙头企业24家,省级龙头企业12家;培育蔬菜专业合作社333个,其中国家级示范社2个,省级示范社10个;培育“一村一品”蔬菜专业村10个;有蔬菜育苗专业化组织45家,育苗面积691亩。带动全县8.4万户农户发展蔬菜产业,户均收入达2.8万元;年带动土地流转收入6500万元;带动当地群众就近就地务工1.04万人,实现务工收入2.43亿元。

完善冷链做畅“供应端”。借助全国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整县推进试点,加快推进以冷藏保鲜、冷链运输为重点的初加工能力建设,以合作社、家庭农场为主体,在田间或交通要道旁建设一批小型预冷处理冷库。持续完善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改造县级物流仓储配送中心,配备预冷、低温分拣加工、冷藏运输等冷链设施设备。在生鲜农产品较为集中的稼依镇建设适应不同农产品储运需求的产地预冷、保鲜设施,乡(镇)级冷链物流覆盖率达100%。目前,合作社、家庭农场配备农产品仓储保鲜设施,建成冷库207座,全部投产后库容量3.75万吨,可有力保障生鲜蔬菜高品质运达终端市场,实现主产区生鲜农产品就近就地商品化预处理。

培育品牌做优“市场端”。搭建田间交易“买卖桥梁”,在蔬菜种植面积相对集中、基础条件较为成熟的村寨建成辣椒、鱼腥草、精细菜等田间交易市场7个,预计每年交易蔬菜量2.22万吨,其中鲜椒交易量1.3万吨,预计实现交易额1.04亿元。与香港李锦记、贺福记、金福猴等企业实现订单生产,并在广东等蔬菜批发市场设立9个产地直销机构,实现“砚菜”直销两广、港澳、新加坡、马尔代夫等发达地区和国家。砚山已形成服务全省蔬菜产业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助推云南融入“一带一路”的一大支点,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冬春蔬菜供应的主阵地。

(来源:砚山县政府办)

相关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