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丘北县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将生物多样性保护融入生态文明建设全过程,结合行业主管部门职能职责,扎实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切实筑牢滇东南生态安全屏障。
加快完善政策法规。启动修编《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普者黑景区保护管理条例》并通过修订施行,制定《云南普者黑喀斯特国家湿地公园(试点)保护管理办法(试行)》《丘北县全面推行林长制实施方案》《丘北县全面推行河长制河长巡河制度(试行)》《丘北县美丽乡村建设标准村庄古树名木保护规范》(MLXC 16-2018)系列文件,为丘北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依据和政策保障。
持续优化保护空间。完善相关保护管理法律法规,完成了《丘北县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方案》的编制。加强普者黑景区的保护和管理,完成了丘北普者黑景区分级保护划定和禁渔区、垂钓区、露营区、野炊区四区划定及制定管理办法工作。实施古树名木挂牌保护,制定《丘北县古树名木抢救复壮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申报试点2株一级古树名木的抢救复壮试点工作,对已挂牌的古树进行实时监测保护管理工作。积极实施野生动物救护工作,今年以来,累计收容救护野生动物73只(条)。努力提升生态系统稳定性,编制《云南省普者黑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实施方案》,通过实施矿山治理与生态修复、土地整治与修复、林业生态保护修复、水生态环境保护治理、湖泊生态系统综合保护修复共5大类、15个重点子项目,工程总投资36.27亿元,拟申请国家试点资金19.56亿元。预计完成石漠化保护修复面积100公顷、湿地建设面积500公顷、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000公顷、矿山生态修复面积150公顷、国土综合整治面积500公顷,实施河道岸堤修复长度150公里,工程实施后普者黑湖水质稳定达到Ⅲ类及以上,森林覆盖率提升至46%,湖泊生态湿地更加完善。
探索构建监测体系。有序开展冬春季节鸟类活动常规监测,为了进一步掌握生态环境变化对鸟类栖息活动的影响和分布情况,每年的10月至次年3月,常态化开展自然保护地内8条鸟类监测样线的鸟类常规监测,今年以来,共开展鸟类常规监测32次。贯彻落实巡护管理制度,维护自然保护区生态安全,建立曰者、落水洞2个管护站,采用全国生态护林员联动管理系统进行巡护管理;制定科学的管护区域和巡护路线,划分落水洞片区、摆龙湖片区2个巡护责任区,设置固定巡护路线2条,不固定巡护路线6条,全域覆盖核心区。
着力提升管理水平。建有22家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均建立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应急体系,并编制应急处置预案,每年及时更新病原微生物实验室风险评估报告,制定病原微生物菌(毒)种管理制度。截至目前,县域内未发生生物安全意外事故、生物安全重大事故,保障了生物和生态环境安全。
全面推动公众参与。充分利用“世界野生动植物日”“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世界环境日”“2024清风行动”等重要时间节点,利用普者黑湿地宣教中心和城乡(镇)集市,进一步加大生物多样性相关法律法规、科学知识、典型案例、重大成果等宣传普及力度。加强生物多样性全民教育,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进学校、进社区、进机关,引导各级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及公众自觉主动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树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
(邓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