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文山市东山彝族乡合掌村探索建立以党建引领为核心,村民委员会、村务监督委员会、群团组织等多元融合参与的乡村治理模式,形成共建、共治、共管、共享“四共联动”乡村治理体系,画出乡村治理最大“同心圆”。
坚持党建领航,推进“引领式”共管。始终把基层党建工作贯穿乡村治理全过程,持续深化党支部建设标准化,认真落实“四抓两整治”措施,以村党支部为领导核心,全面领导村民委员会、村委监督委员会履行自治、监督等职能,鼓励支持村妇联、团支部参与共治,村党支部领导基层治理的战斗堡垒作用充分彰显。按照区域划分建立“党员责任区”,把党员“先锋指数”考评管理与“网格化+十户联防”治安管理有机衔接,将全村162名党员纳入管理网格,带领群众参与治安维稳等工作,有效延伸了党建服务乡村治理触角。
整合资源力量,推进“融合式”共建。不断优化村级组织服务功能,多方筹措资金130万元,建成高标准“五位一体”党群服务中心,积极推行“一站式”便民服务,最大限度满足党员群众多元化服务需求。推行“红黑榜”评比制度,让群众主动融入村庄共建,群众自发整治“五堆十乱”11处62吨,种植绿化树155棵,修建排水沟1500米,修缮不平整路面420平方米,安装路灯45盏。深入实施“民情恳谈”行动,每月5日确定为“民情恳谈日”,集中力量开展民情民意走访调查活动,收集到意见建议23条,研究解决实际问题23个,有力推动了和谐乡村建设。
集聚民智民力,推进“多元式”共治。坚持群众主体地位,探索推行村事民议、村务民定、村权民管“三民治村”模式,不断健全村级议事协商制度,积极整合道德模范、离退休干部、老党员等乡贤力量,建立村民议事会、红白理事会等自治组织,为群众搭建“谈话说事”平台,推动村内大小事、急难事由群众谈、群众议。修订完善村规民约21条,严格落实“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建立村“两委”干部“小微权力清单”,积极推行党务、村务、财务“三公开”,有效保障了群众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推动形成了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基层治理新格局。
转化治理成果,推进“普惠式”共享。以“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为主线,深化拓展“一户一联带”和常住党员“双带头”活动,建成党群共富示范项目2个,引领带动15个村民小组857户群众增收致富。深入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建立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新建“彝乐大舞台”和“初心长廊”,结合“党建+民族团结+倮语文化”创建,充分利用春节、彝族火把节等组织党员干部开展政策宣讲、文艺演出、体育健身等积极向上、喜闻乐见的群体性活动,丰富党员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建立集治保、调解、普法、帮教、巡逻、安全“六位一体”的群防群治队伍,积极推行“网格化”管理机制,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文九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