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畴制糖产业工在车间操作。【资料图】
粗糙的原矿石历经淬炼嬗变为刚柔并济的铝材,非遗匠人的指尖流转编织出民族服饰的瑰丽图案……在近期举办的2025年文山早点(米线)文化周活动中,我州劳务品牌汇展备受关注。
记者从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了解到,近年来,我州以劳务品牌打造带动转移就业,服务产业发展,促进群众增收。目前,已打造25个劳务品牌,其中,国家级1个、省级4个(“丘北纺织工”既是国家级也是省级)、州级16个、县级5个,撬动80万余人就业,年务工总收入超200亿元。
深度挖掘,建立劳务品牌资源库
劳务品牌是具有鲜明地域标记、过硬技能特征和良好用户口碑的劳务标识,带动就业能力强,是推动产业发展、推进乡村振兴的有力支撑。2021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提出“培育一批叫得响的农民工劳务品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20个部门印发意见,云南省人社厅、省财政厅印发通知,明确各地各部门要协同协力共同建设一批劳务品牌,扩大劳务品牌就业规模和产业容量,推动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为抓好文件贯彻落实,打造一批具有文山特色的劳务品牌,2022年,我州印发《文山州劳务品牌建设三年实施方案》,就劳务品牌建设的总体要求、工作措施、组织保障作了明确要求。组织工作小分队广泛开展劳务品牌梳理调查,结合县域产业经济发展重点,聚焦高端技能型、高品质服务型、文化旅游型、民生保障型4类劳务品牌,划片摸清地区传统产业、特色产业、支柱产业等情况,摸清全州劳务品牌数量、分布、特征等情况,建立劳务品牌资源库,目前已入库25个。
广泛培育,打造就业“金字招牌”
从刚开始的几个人、十几个人发展到如今的两万余人,从为别人打工到自主创业,从默默无闻的务工群体到创建省级、国家级劳务品牌,“丘北纺织工”的成长令人惊叹。
“丘北纺织工”集中在纺织品的重要生产和出口基地——浙江省嘉兴市秀洲区洪合镇,起初是陆应江、张朝兵等人在政府组织下外出务工,后来通过人带人、户带户的形式扩大了这个群体规模。为提升务工群众整体素质,丘北县积极与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对接,引入培训学校采取跨省异地劳务培训方式,培训贫困劳动力93人,全部取得培训合格证书,辐射带动群众1万余人。此外,丘北县成立了驻洪合镇劳务工作站并开展跟踪服务。与嘉兴市多地合作,引导秀洲区、桐乡市在丘北县设立人力资源服务站,实现了长期劳务协作关系。如今,“丘北纺织工”的口碑越来越好,群众收入不断增加,从业者人均年收入6万余元,年务工总收入超过18亿元。
这是我州培育劳务品牌的一个缩影。多年来,我州立足“资源禀赋+产业趋势”,深挖特色产业潜力。围绕“中国三七之乡”“中国八角之乡”“中国辣椒之乡”等传统重点涉农产业,通过多部门合力、多举措助力“文山三七产业工”“富宁八角香料工”“丘北辣椒产业工”等劳务品牌不断发展壮大,构建产业链和技能提升体系,延伸产业链;对“砚山彝绣工匠”“富宁民族服饰绣娘”“马关边关绣娘”等非遗劳务品牌,结合文旅产业打造沉浸式体验工坊,与“楚雄彝绣”合作联动,不断提升绣娘专业水平;依托边境口岸和跨境物流枢纽,培育“跨境电商运营”等外向型人才品牌。
同时,坚持依托产教融合共同体,抓好文山州绿色铝产业学院、文山州三七学院等特色学校发展,加强与昆明理工大学、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合作;结合绿色铝产业、三七产业等企业人才需求设置相关专业,引导各类培训资源与企业用工需求有效对接,大力开展职业技术培训,培养技术人才,持续提升劳务品牌从业人员的就业竞争力。
2022年,文山市评选出5家“文山三七产业工”劳务品牌龙头企业、10名劳务品牌领军人物,并经层层推荐,刘兴仙获得全国“最具特色劳务品牌形象代言人”荣誉称号。2022年、2023年,“丘北纺织工”被评为省级劳务品牌、国家级劳务品牌。2023年,“文山三七产业工”“富宁八角香料工”被评为省级劳务品牌。2024年,“文山州绿色铝产业工”被评为省级劳务品牌;文山州5人成为云南省第一批劳务品牌专家智库成员。
讲好故事,强化品牌影响力带动就业
近年来,我州把从业人员规模提升作为劳务品牌建设重要前提,以创业就业典型“大宣传”、岗位信息“大推送”、转移就业“大招聘”为重点,多形式、多角度落实劳务品牌从业人员就业推进、就业招聘、就业帮扶等工作。
以劳务品牌促就业,讲好劳务品牌故事。2022年,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联合文山州主流媒体开展“创业文山·奋斗最美”系列典型宣传,推出刘兴仙、李杰昱、王敦伟等在三七、魔芋、纺织方面的创业代表。组织创业代表参加各种劳务品牌展示交流活动,全力宣传“丘北纺织工”“文山三七产业工”“富宁八角香料工”等劳务品牌。特别是在全国劳务品牌形象代言人展播活动期间,发动全州干部群众关注文山劳务品牌。2023年7月,“富宁八角香料工”黄庆波在全国劳务品牌形象代言人展播中,得票数排名第4。2024年11月,“文山三七产业工”代表文山州参加全国劳务品牌展演。2025年4月,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杨玉波通过视频号直播间为光筑蓝莓直播带岗,体验蓝莓采摘工作和生活环境,鼓励大家到蓝莓农场工作,吸引了近2000名网友围观。
在全州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仅“文山三七产业工”“丘北纺织工”两个劳务品牌就直接或间接带动从业人员超10万人,每年可实现务工收入23.9亿元。而在“广南鞋服产业工”劳务品牌的光环背后,是4万余名从事鞋服制造劳动者的辛勤工作,他们大多集中于广东、浙江、福建等地区各鞋服制造企业,近万人在县内就业。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稳就业保就业的决策部署,积极培育打造具有文山特色的劳务品牌,不断提质量、稳岗位、拓市场,促进劳动力充分就业,为文山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就业促进与农民工工作科科长杨云说。
(侯佑琴 黄银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