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山概况 > 文山概况 > 彝族
彝族

彝族是我国西南地区的土著民族。据史料记载,文山地区在晋代已分布有彝族先民。全州8县市都有分布,人口相对集中于14个彝族乡。多数以村落聚族而居于境内的山区和半山区,少数住坝区,多选朝阳背风地址建寨,一般每寨几十户。居住区域内有汉、苗、壮等民族交错杂居,呈大分散小聚居格局。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文山州的彝族人口为36.22万人,占总人口的10.34%,居全州少数民族人口的第三位,主要分布在砚山、丘北、文山等县市。  

文山州彝族称谓繁多。自称有“所都”、“罗罗布”、“洗期麻”、“改期泼”、“波萝”、“诺苏泼”、“倮倮泼”、“罗苏”、“鲁苏”、“尼苏”、“阿扎”、“昨科”、“阿犇”、“嘿”、“葛倮罗”、“阿度”、“阿戛”、“阿细”、“濛鸡”等,他称有“倮倮”、“仆拉”、“撒尼”、“阿武”、“格仆”、“香堂”、“僰人”等。  

彝族语言为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文山州彝族语言属全国彝语六大方言中的东南部方言。近百年来,随着民族杂居、通婚增多,汉文化教育的融入,现居住城郊和交通条件较好地区的彝族群众,很大程度上已经不会说本民族的语言。服饰也多随社会潮流向现代多样化变化。  

彝族文字是一种古老的超方言表意文字,一个字形表示一个意,历史上曾被称为“爨文”、“韪书”、“倮文”、“夷书”等。但是由于居住分散,各地彝文符号很不统一,一字异体者颇多。1987年2月,云南省政府批准试行规范彝文方案。  

舞蹈是彝族人民生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常见的有:弦子舞、铜鼓舞、荞菜舞、二胡舞、竹竿舞、唢呐舞和霸王舞等。西畴县彝族葫芦笙舞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彝族传统节日有火把节、花脸节、荞菜节、跳宫节、密枝节、草马节等。  

民间故事在彝族文化宝库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包括神话传说、传说故事和童话故事等。神话传说是彝族人民解释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故事,主要有《找人种》、《祭祖的由来》、《跳宫节》、《牛是怎样被用来犁地的》等。传说故事主要有《八寨王的故事》、《智斗土司》、《杨雄山的传说》、《铜鼓舞的传说》等。    

网站地图

主办:文山州人民政府办公室,通信地址:文山市华龙北路2号文山州人民政府办公室,举报邮箱:wszzfw@163.com
投稿邮箱地址及电话:wszzfw@163.com,0876-3990249;本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及涉未成年人举报电话:0876-3990268
ICP备案号: 滇ICP备05000302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5326000023    公安备案号:滇公网安备 532621020001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