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生态环境 > 正文

文山州生态环境局关于云南文山铝业有限公司氧化铝厂配套白革龙赤泥库(尾矿库)加高扩容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拟审查情况的公示

2024-02-09 17:36  来源:文山州生态环境局  【字体:     打印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及信息公开要求,经审议,文山州生态环境局拟对以下项目作出审批意见,现将有关情况予以公示。公示期为2024年2月9日-2024年2月21日(5个工作日)。

听证权利告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自公示起五日内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可提出听证申请。

联系电话:0876-3037379 0876-2190850(州投资项目审批服务中心受理窗口)

通信地址:文山市河西路38号文山州生态环境局

邮编:663099

序号

项目名称

项目概况

主要环境影响及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1

云南文山铝业有限公司氧化铝厂配套白革龙赤泥库(尾矿库)加高扩容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一、现有项目概况

(一)140万吨氧化铝项目概况:氧化铝生产达到140万吨/年的设计产能,氧化铝生产采用拜耳法,该工艺过程中提取氧化铝后沉降分离及洗涤后产生的废渣即称之为赤泥,赤泥通过高压隔膜泵经管道输送至赤泥堆场压滤车间,在赤泥堆场压滤车间经加压过滤,压干后的赤泥用汽车送往赤泥堆场。

(二)现有赤泥库概况:白革龙赤泥库由初期坝、截洪沟、堆积子坝、溢水管(排水斜槽、排水暗涵)、赤泥输送、回水设施等组成。库区分为南北两个区域分期建设,白革龙赤泥库到目前为止已经使用11.5年,南坝有六级赤泥坝,坝顶标高1475m,北坝有七级赤泥坝,坝顶标高1470m,总堆存量约1554.5万m3。全库长约1.7km、宽约0.5km。

二、本次扩建工程的概况

项目名称:云南文山铝业有限公司氧化铝厂配套白革龙赤泥库(尾矿库)加高扩容项目

建设单位:云南文山铝业有限公司

建设地点:云南省文山市云南文山铝业有限公司氧化铝厂区北部约2km处

建设性质:改扩建

建设内容及规模:白革龙赤泥库原设计总坝高60m,原设计最终堆积标高1485m,原设计堆存总库容1966.5万m3,加高扩容工程坝高85m,加高扩容后最终堆积标高1515m,新增总库容1978万m3,加高扩容后最终库容为3944.5万m3,最终有效库容为3826万m3(扣除调洪库容),新增服务年限11.0年。加高扩容工程一次设计,计划分两期实施,先建设北侧堆存区,再建设南堆存区。北侧堆存区域从原赤泥库设计顶高程1485m开始堆存,设计堆存从1485m~1515m,堆积高度30m,新增库容为1293万m3。南侧堆存区扩容,设计堆存从1435m~1495m,地坪1450m以上堆积高度45m,增加库容685万m3。南侧堆存区与北侧堆存区建成初期可独立排洪,独立运行。白革龙赤泥库属于三等堆场,主要构筑物级别为3级,次要构筑物级别为5级,最小干滩长为50m,防洪标准按1000年一遇设计。

整个赤泥库加高扩容项目采取整体设计,分期建设,分期验收的方式,先建设并验收北侧堆存区,再建设并验收南侧堆存区。

工艺流程:赤泥经管道输送至尾矿库坝前压滤,采取采用滤饼干法堆存工艺。

赤泥属性:赤泥矿物组成主要取决于生产工艺和铝土矿成分。拜尔法生产排放的赤泥称拜尔赤泥,拜尔赤泥的主要成分为铝硅酸钠、铝硅酸钙、钛铁铝硅酸钙、钛酸钙等。根据《干法赤泥堆场设计规范》(GB50986-2014)第10.1.2条,赤泥属于Ⅱ类一般固废,且根据《一般固体废物分类与代码》(GB/T 39198-2020)中也明确赤泥为一般固体废物,分类代码为321-001-53。

项目投资:总投资为18183.06万元。

三、项目主要环境问题及防治措施

(一)施工期

1.废水。施工期废水主要包括混凝土拌和系统废水和施工人员生活污水,混凝土拌和系统废水产生量约5m3/d,经临时沉淀后回用;施工人员就近租用民居,不在施工场地食宿,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污水经沉淀处理后,用于场区道路浇洒、抑尘,不外排。

2.废气。施工期大气污染主要是施工扬尘、施工机械废气,施工扬尘影响范围集中在300m范围内,采取洒水降尘、粉状物料及废土石有效覆盖、规范装载车辆运输方式,禁止沿路遗洒等措施,对周围环境产生的影响可以接受。

施工机械产生的废气,在空气中经一定的距离自然扩散、稀释后,对评价区域空气质量影响不大。

3.噪声。施工期噪声主要来自施工作业设备及运输车辆噪声,声压级77~95dB(A),经环评预测,昼间在距施工机械20m外,夜间在距施工机械150m以外,噪声值可满足《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要求,居民点距离施工区域在500m外,能够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要求,距本项目最近的环境保护目标为西北侧860m的墨菲新寨,通过采取合理安排施工进度和时间,文明施工、环保施工,并采取选用低噪声设备,加强设备保养,降低噪声源强等措施后,对声环境影响不大。

4.固体废物。项目土石方开挖量20.57万m3(其中表土剥离6.87万m3,建筑垃圾0.10万m3,基础开挖13.60万m3),回填量47.39万m3(其中表土回覆33.69万m3),内部调运土石方2.70万m3,从附近合法料场外借绿化土26.82万m3,无废弃土石方产生。

施工人员生活垃圾产生量为10kg/d,收集后送厂区生活垃圾收集点,不定期由环卫清运处置。

5.水土流失的影响。施工期在坡面、沟渠建设施工、地表开挖、填方等不同地貌部位和不同时期可能发生不同形式的水土流失。植被覆盖度低的地域,表层土壤在雨滴击溅和冲刷下随径流沿坡面向下移动造成流失。项目建设新增水土流失量16874.74t,通过在赤泥库区采取设计外围C20砼截洪沟、库区内的调洪池和回水池、副坝坝坡的植草绿化,水保方案新增施工前扰动区域的表土剥离,施工后期对扰动区域边角补充灌草植被恢复,表土堆场坡脚新增编织袋挡墙、堆土表面新增密目网覆盖,新增施工场地临时堆料的密目网覆盖等措施,水土流失影响不大。

6.生态环境

(1)对植物植被的影响

项目施工期间由于开挖地表,必将对工程占地范围内的植被造成破坏,并导致工程占地范围内的生物量损失,同时对工程占地范围内的生态系统及生境造成破坏,但影响甚微。

据环评调查,受影响的植物物种种类在区域内分布较广,不属于珍稀濒危特有物种。工程建设造成植株数量的减少,不会对评价区域的植物资源和物种多样性产生明显的不良影响,也不会导致评价区内任何植物物种的消失。

(2)对动物的影响

施工期对动物的影响主要在于施工机械和人类活动对施工区周边动物的驱逐,这种影响只涉及施工区域,影响范围较小,野生动物不会因为工程的施工扰动而死亡,种群数量也不会有大的变化。

(二)运营期

1.环境空气

项目运营期废气污染源为汽车运输扬尘和赤泥扬尘。赤泥库无组织粉尘产生量为31.09kg/s,0.112kg/h。经环评预测,赤泥库赤泥排放的TSP最大落地浓度为66.816μg/m3,最大占标率为7.424%,位于下风向距离为182m。距离项目区最近的敏感点为项目西北侧860m的墨菲新寨,项目排放的TSP对其影响较小。

本项目大气评价等级为二级,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项目不设置大气环境防护距离。

根据《制定地方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技术方法》(GB/T13201-91)的规定本项目卫生防护距离为以赤泥库边界外延50m的范围。同时,根据生态环境部(原环境保护部)以《关于云南文山80万吨/年氧化铝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环审[2008]8号),赤泥堆场及矿区排泥库防护距离为500米。扩建后的赤泥库卫生防护距离不突破原批复的赤泥库卫生防护距离。现有赤泥堆场及矿区排泥库500米的防护距离内无环境敏感点。现有项目周围最近居民区距离项目场界直线距离约860m,因此本项目卫生防护距离范围内无居民点。

2.地表水

项目运营期主要产生赤泥压滤水、雨季库区渗滤液及雨水。根据环评分析赤泥压滤水量约为4040.4m3/d,其中35%含于赤泥饼(1414.1m3/d)中,其余2626.3m3/d进入回水罐,然后用泵经管道抽送至氧化铝厂生产系统综合利用。

库区渗滤液干燥赤泥在赤泥库内堆存后由于雨天雨水在堆积面的淋滤而产生一部分渗透水,同时雨季雨水对堆积面的冲刷也会产生一部分坝面雨水,设计堆积体内渗水通过排渗盲沟排至两侧坝肩截水沟后进入坝下集液池内。而雨天堆积面雨水也通过库内排水斜槽排放至坝下集液池内,用泵经管道抽送至公司氧化铝厂生产系统综合利用,不外排。对周围地表水环境影响较小。

3.地下水

项目区域出露的地下水类型主要为碳酸盐类岩溶水、基岩裂隙水两类,主要接受大气降雨补给。根据环评调查,在库区内存在地下水分水岭,地下水分水岭北侧(北堆存区)地下水总体上由东南向西北方向沿沟谷径流,向地表水塘排泄;地下水分水岭南侧(南堆存区)地下水总体上由西北向东南方向沿沟谷径流,最终以散流或泉点的形式排泄入盘龙河。

据环评调查,在调查区内发现了4个泉点、3个地下水监测井,调查区内泉点、水井和地下水监测井调查情况如下。

泉点、监测井名称

经纬度

高程(m)

地下水埋深(m)

地下水水位(m)

地下水类型

含水层岩性及地层代号

与场区的方位及距扩建边界距离

备注

白革龙泉点

104°9'18.82",23°28'3.96"

1494

-

-

裂隙水

泥质粉砂岩(T1f)

东南,约1.73km

不作为饮用水使用

垃圾焚烧厂南侧泉点

104°8'51.49",23°28'0.72"

1451

-

-

裂隙水

泥质粉砂岩(T1f)

东南,约1.14km

不作为饮用水使用

甲马石村1#泉点

104°7'52.33",23°26'39.29"

1350

-

-

岩溶水

灰岩夹白云质(C1dn)

南,约3.12km

不作为饮用水使用

甲马石村2#泉点

104°7'42.26",23°26'19.19"

1352

-

-

岩溶水

灰岩(T1y)

南,约3.78km

不作为饮用水使用,土地灌溉用水

CNKGW1

104°8′12.34″,23°28′23.79″

1441

51.72

1389.28

岩溶水

灰岩(T1y)

厂区内

为赤泥库已有的地下水监测井,不作为居民饮用水使用

CNKGW2

104°8′34.60″,23°28′40.36″

1440

33.29

1406.71

岩溶水

灰岩(T1y)

东,约0.53km

CNKGW3

104°7′46.40″,23°29′12.67″

1438

20.15

1417.85

岩溶水

灰岩(T1y)

北,约10m

赤泥库填埋区扩容区域按《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和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 18599-2020)和《干法赤泥堆场设计规范》(GB50986-2014)中的防渗要求进行防渗设计,位于陡峭岩基处的扩容区域防渗结构自下而上依次为清表、整平、100mm厚C20喷浆找平、400g/m2长丝纺粘非织造土工布、2.0mm厚HDPE土工膜(双糙面)、400g/m2长丝纺粘非织造土工布;位于库底及西侧土质边坡处的扩容区域防渗结构自下而上依次为清表、整平压实、4500g/m2纳基膨润土垫(GCL)、2.0mm厚HDPE土工膜(双糙面)、400g/m2长丝纺粘非织造土工布;并在防渗层上设置水平纵向排渗盲沟,与原库区的排渗盲沟相连,填埋区正常运行过程中,大部分渗滤液能通过排渗盲沟排出。在采取防渗措施后,填埋区扩容区域的建设运营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是可控的。

非正常情况下,环评采用《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6)推荐的一维稳定流动一维水动力弥散问题中的计算公式预测,预测结果表明:在北堆存区的防渗层出现破损或破裂的非正常状况下,渗滤液持续渗入含水层中运移100天、1年、1000天、5年、10年、20年后,地下水环境受铝影响的最大距离分别约为34m、71m、132m、194m、312m、517m;地下水环境受氟化物影响的最大距离分别约为21m、45m、87m、133m、225m、393m。渗滤液中的铝、氟化物运移至CNKGW3并导致其地下水出现超标的时间分别约为275天、590天,CNKGW3中会先出现铝超标。在南堆存区的防渗层出现破损或破裂的非正常状况下,渗滤液持续渗入含水层中运移100天、1年、1000天、5年、10年、20年后,地下水环境受铝影响的最大距离分别约为86m、194m、391m、612m、1056m、1877m;地下水环境受氟化物影响的最大距离分别约为55m、133m、289m、474m、860m、1598m。渗滤液中的铝、氟化物运移至CNKGW4并导致其地下水出现超标的时间分别约为175天、320天,CNKGW4中会先出现铝超标。且渗漏进入含水层中的污染物在短时间内难以自净恢复,随着时间的增加,污染物在含水层中的迁移扩散距离还会增大,会对项目区及其下游的地下水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

白革龙泉点出露高程约为1494m,位于项目区东南,距项目区边界的距离约为1.73km;垃圾焚烧厂南侧泉点出露高程约为1451m,位于项目区东南,距项目区边界的距离约为1.14km。两个泉点均处于项目区地下水径流方向的侧下游,在填埋区或回水池的防渗层出现破损或破裂,渗滤液发生渗漏的非正常状况下,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影响,但其均不作为居民饮用水使用。甲马石村1#泉点出露高程约为1350m,位于项目区南,距项目区边界的距离约为3.12km;甲马石村2#泉点出露高程约为1352m,位于项目区南,距项目区边界的距离约为3.78km。两个泉点均处于项目区地下水径流方向的侧下游,在填埋区或回水池的防渗层出现破损或破裂,渗滤液发生渗漏的非正常状况下,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影响。但甲马石村1#泉点和甲马石村2#泉点均不作为饮用水使用。项目区东南侧和南侧分布的白革龙、甲马石、天生桥等村庄的居民饮用水为自来水,因此,项目的建设运营对居民的饮用水安全的影响较小。

对策措施:(1)要按清污分流分质处理的原则,建成相应的排水系统,即填埋区中产生的渗滤液、雨水要有组织地分别进行收集和导排,在库区周围修建截洪沟或挡土墙,尽量减少雨水进入库区,减少渗滤液的产生量。库区的排渗盲沟须按设计严格施工,保证能长期正常运行。(2)库区已建区域、库区扩容区域的防渗要求执行《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和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 18599-2020)中Ⅱ类场的防渗要求,Ⅱ类场应采用单人工复合衬层作为防渗衬层,并符合:a)人工合成材料应采用高密度聚乙烯膜,厚度不小于1.5mm,并满足GB/T 17643规定的技术指标要求。采用其他人工合成材料的,其防渗性能至少相当于1.5mm高密度聚乙烯膜的防渗性能。b)粘土衬层厚度应不小于0.75m,且经压实、人工改性等措施处理后的饱和渗透系数不应大于1.0×10-7cm/s。使用其他粘土类防渗衬层材料时,应具有同等以上隔水效力。其他防渗要求为:将回水池划分为重点防渗区;将赤泥压滤车间划分为一般防渗区;将配电室、分析化验室划分为简单防渗区。重点防渗区、一般防渗区、简单防渗区的防渗要求如下:①对于重点防渗区,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6)中重点防渗区的防渗要求进行防渗设计,防渗层的防渗性能应等效于厚度≥6m,渗透系数≤1.0×10-7cm/s的黏土层的防渗性能。②对于一般防渗区,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6)中一般防渗区的防渗要求进行防渗设计,防渗层的防渗性能应等效于厚度≥1.5m,渗透系数≤1.0×10-7cm/s的黏土层的防渗性能。③对于简单防渗区,不采取专门针对地下水污染的防治措施,地面可采用混凝土硬化。(3)建立地下水环境监测管理体系,制定地下水环境影响跟踪监测计划,建立地下水环境影响跟踪监测制度,以便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措施。(4)首先把已有的CNKGW1、CNKGW2、CNKGW3、CNKGW6、CNKGW5设置为地下水跟踪监测井,并在南回水池下游约20m处新增1个地下水跟踪监测井,编号为CNKGW4。监测频率为运行期间,企业自行监测频率至少每季度监测1次,每两次监测之间的间隔不少于1个月;封场后,地下水监测系统应继续正常运行,监测频次至少每半年1次,直到地下水水质连续2年不超出地下水本底水平。监测因子:pH、氟化物、铅、砷等。从源头上控制污染废水,赤泥库区采用复合防渗结构以防渗漏。项目赤泥库改扩建后,堆体渗滤水及库内径流雨水经收集后全部作为生产用水回用。废水的回水管线采用质量检验合格的材料,委托专业的施工单位进行施工,同时,对项目内的集液池采用混凝土结构,减少泄漏的概率。污水管线连接部位采取钢制管线并焊接,杜绝“跑、冒、滴、漏”等事故的发生,从源头上防止污水进入地下水含水层之中。(5)赤泥库集液池等池体采取防渗措施,可通过铺设HDPE防渗膜或采取防渗涂料抹面的形式。对场地坪采取硬化措施,防止泼洒的废水下渗。同时赤泥库修建截洪沟等工程措施,因此在防止赤泥水下渗的同时,大幅度减少赤泥库面积内对该次级水文地质单元内地下水的补给。(6)日常管理及其他防范措施①加强赤泥库防渗系统施工过程的质量监控,做好维护管理工作。②按照规范设置监测井,对水质定期监测,发现地下水水质出现异常时,加大采样频率,并根据实际情况增加检测项目,同时及时上报当地生态部门及其他相关部门,采取应急措施,查出原因以便及时补救。③在严重的条件下,建议在泄漏区下游采取打截污井的方式减小污染,废水通过截污井抽取后回至项目赤泥库集液池后回用于赤泥库洒水降尘或生产区生产,减小地下水污染。④赤泥库服务期满后,应请专业部门制定合乎规范的闭库方案,重点是维护坝体稳定的措施方案和生态重建方案。

4.声环境

项目主要噪声源为压滤机、回水泵、空压机、推土机、压实机、挖掘机及运输车辆等,源强在80~105dB(A),通过环评预测,项目建成后对8个预测点的贡献值在29.2~45.72dB(A)之间,厂界噪声均能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3类标准要求。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项目距周边关心点均在500m以外,通过距离离着后厂界噪声对关心点影响不大。

5.固体废物

本项目涉及的固体废物主要有赤泥、生活垃圾、废矿物油。

项目赤泥处理量为280万t/a,属第Ⅱ类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全部通过管道输送至库区压滤后进行干堆,赤泥库扩建后新增有效库容约为3826万m3,能满足11年堆存需求。

项目生产过程中机械保养产生的废矿物油油桶约0.05t/a,属于危险废物,经收集后依托氧化铝生产厂区危废暂存间暂存,统一委托有资质的单位安全处置。

6.生态环境

项目新增占地18.08hm²,项目扩建后新增占地及占地类型主要为耕地4.1008hm2、园地0.9379 hm2、灌木林地0.0225 hm2,其他农用地0.9736 hm2、建设用地12.3278 hm2,新增占地不涉及基本农田、天然林及公益林地。本项目运行所受影响的植物多为常见种、广布种,运行期受影响到的植物物种在赤泥库占地范围以外广泛分布,不会改变评价区域的区系性质,不会对当地植物多样性造成明显不利影响。

原有赤泥库已建成多年,现有工程对野生动植物的影响已经形成,改扩建工程对矿区野生动物栖息、活动的干扰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是新增影响不大,在可接受范围内。通过采取加强工业场地工作人员的管理,禁止捕猎活动,通过降噪、扬尘控制等措施可减轻对周边野生动物活动和栖息的影响。

对策措施:(1)绿化树种的选择尽量以乡土物种为主,在此基础上进行灌、草或乔、灌、草搭配。(2)赤泥库专用通道两侧及赤泥库周边设置绿化隔离带。(3)加强对绿化植物的管理与养护,保证成活率。(4)认真落实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中各项措施。(5)建设单位将按照GB15562.2设置环境保护图形标志。

7.土壤环境

据环评分析,对土壤环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运营期、封场期填埋产生的渗滤液下渗,渗滤液中含有的铝和氟化物对土壤环境造成影响,库区按《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20)中Ⅱ类场的防渗要求进行防渗,采用HDPE防渗膜进行防渗,正常运行过程中大部分渗滤液能通过HDPE排水网格和碎石渗滤液导排层排出,因此渗滤液穿过HDPE防渗膜进入土壤,造成土壤污染的可能性较小。

原有赤泥库已建成运营多年,根据环评收集的资料及环评期间区域土壤环境质量现状监测,项目区原有赤泥库赤泥坝坝脚地表、中、深三层土壤的各项监测项目均满足(GB36600-2018)《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中第二类用地标准中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和管控值;项目拟扩建赤泥库堆积坝和压滤车间地表土壤的各项监测项目均满足《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GB36600-2018)中第二类用地标准中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和管控值。

原有赤泥库在建库时,已对库底进行防渗处理,原有赤泥库运行期间,未发生渗漏,赤泥库扩建后为赤泥库新建库区四周进行防渗,防渗后赤泥库具有较好的防渗性能,综合现状赤泥库赤泥坝坝脚土壤环境质量现状监测结果及赤泥库扩建后的防渗性能,赤泥库扩建后继续堆存赤泥对区域土壤的环境影响较小,不会改变区域土壤环境功能规划要求,在可接受范围内。

防治措施:(1)源头控制:①晴天对赤泥进行不定时洒水降尘,减少赤泥粉尘飘散。②本次扩建赤泥库工程:a)陡峭岩基:从下往上依次为清表,整平,100mm厚C20喷浆找平,400g/m2长丝纺粘非织造土工布,2.0mm厚HDPE土工膜(双糙面),400g/m2长丝纺粘非织造土工布。b)库底及西侧土质边坡:从下往上依次为清表,整平压实,4500g/m2纳基膨润土垫(GCL),2.0mm厚HDPE土工膜(双糙面),400g/m2长丝纺粘非织造土工布。北侧堆存区实施1485m-1515m标高之间的新增防渗区域,在1500m设置次级锚固平台,并在1515m堆存边界设置锚固平台。南侧堆存区库底及库周均设置防渗层,原回水池区域池底防渗层重新铺设,库底靠南坝一侧防渗层与原南坝初期坝坝顶防渗层搭接,将原防渗膜翻出然后与新膜焊接,南坝坝坡面铺设防渗层铺设至1455m,南侧堆存区在标高1450m、1460m、1485m设置三级次级锚固平台,在标高1500m设置堆存边界锚固平台。(2)在赤泥库区附近种植滞尘、吸附能力较强的植物,以减轻大气沉降影响。(3)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土壤环境(试行)》(HJ964-2018),本项目土壤环境评价等级为二级,设置跟踪监测。

8.“三本账”及总量控制建议

项目“三本账”见下表。

污染

因素

污染物名称

现有工程

排放量

本工程

削减量

预测排放总量

排放增减量

产生量

排放量

废水

赤泥压滤液

/

86.67万

0

86.67万

0

0

赤泥库回水

/

4.2万

0

4.2万

0

0

生活污水

0.168

0.168

0

0.168

0

0

废气

扬尘

/

0.551

0.551

0

0.551

+0.551

固体废物

赤泥

0

280万

0

280万

0

0

生活垃圾

5.28

5.28

0

5.28

0

0

根据“十四五”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规划及项目实际情况,本项目不设置总量控制指标。

(三)闭库期

环评要求,在闭库前1年应委托有资质的单位进行安全评价和闭库设计,采取闭库封场措施,完成闭库验收。建设单位在认真落实赤泥库闭库相关要求及措施的前提下,可有效降低赤泥库闭库风险。

二、评估结论

“报告书”编制总体规范,工程概况和工程分析基本清楚,环境现状总体符合项目区的实际,环境影响预测分析和评价结论基本明确。“报告书”基本按专家组评审意见修改完善,可作为本项目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依据。

项目取得文山市发展和改革局的投资备案证,项目代码为:2210-532601-04-01-408428。

项目建设和营运对当地环境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在建设单位严格落实“报告书”及本技术评估意见中提出的环境保护对策措施、要求和建议后,项目建设产生的负面影响可以得到控制,其影响程度在区域环境容量可以承受的范围,从区域环境保护要求角度分析,白革龙赤泥库(尾矿库)加高扩容项目建设可行。

文山州生态环境局

2024年2月9日

网站地图

主办:文山州人民政府办公室,通信地址:文山市华龙北路2号文山州人民政府办公室,举报邮箱:wszzfw@163.com
投稿邮箱地址及电话:wszzfw@163.com,0876-3990249;本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及涉未成年人举报电话:0876-3990268
ICP备案号: 滇ICP备05000302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5326000023    公安备案号:滇公网安备 532621020001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