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生态环境 > 正文

文山州生态环境局关于拟对云南富宁铅锌矿安农铅锌矿采选改扩建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拟审查情况的公示

2023-05-12 15:32  来源:文山州生态环境局  【字体:     打印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及信息公开要求,经审议,我局拟对以下项目作出审批意见,现将有关情况予以公示。公示期为2023年5月12日-2023年5月18日。

联系电话:0876-3037379 0876-2190850(州投资项目审批服务中心受理窗口)公示期:5个工作日

听证权利告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自公示起五日内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可提出听证申请。

通讯地址:文山市河西路38号文山州生态环境局

邮 编:663099

序号

项目名称

项目概况

主要环境影响及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1

云南富宁铅锌矿安农铅锌矿采选改扩建工程

项目名称:云南富宁铅锌矿安农铅锌矿采选改扩建工程

建设单位:云南富宁铅锌矿

建设地点:富宁县花甲乡安农村

建设性质:改扩建

占地面积:

设计规模:27万t/a采矿扩建工程,配套建设27万t/a(900t/d)选矿工程、尾矿井下充填系统和尾矿干堆库(尾矿干堆库内尾矿最终堆积标高为815m,总坝高为69m,总库容为88.69万m3,有效库容为87.36万m3,为四等库)及相关配套设施。

矿界范围:由1.7523km2变为2.8730km2

开采深度:由865-795m变为865-400m;

矿区拐点:由12个拐点变为20个拐点;

开采方式:地下开采(不变);

开采矿体:主要开采KT2号铅锌矿体(占矿区资源储量的96%);

服务年限:16.89a;

采矿及选矿工艺流程:盘区布置→采准→切割→凿岩→爆破→采场出矿→原矿堆场→破碎筛分→球磨→浮选→脱水→精矿。

采选改扩建工程建设内容包括主体工程、辅助工程、公用工程、环保工程等。

一、项目主要环境问题及防治措施

(一)施工期

1、废气

项目施工期产生的大气污染物主要来自巷道掘进、工业场地的建设土石方开挖、回填,渣土及建筑材料的运输、装卸、堆放,表土的临时堆存,1#、2#采矿临时工棚进行拆除等产生的扬尘,运输车辆及其它燃油机械施工时产生的尾气等。环评分析,在施工工地采取洒水降尘措施;及时清运弃土、弃料及其它建筑垃圾;爆破结束后及时通过风井抽排废气;运输道路及时清扫并采取洒水降尘措施,加强燃油机械管理、文明施工、保证施工机械良好状态,使用先进设备和优质燃料油,减少尾气排放等措施后,影响不大。

2、废水

施工期主要水污染源为施工期矿井涌水、构筑物修建产生的施工废水、施工人员生活污水。

施工期矿井涌水旱季涌水量655m3/d,雨季涌水量为895m3/d;施工期先行建设矿井废水处理站,矿井废水处理站处理规模3130m3/d,能满足基建期矿井涌水处理要求,矿井涌水经处理达标后回用于井下防尘、地面生产降尘等,回用不完的经处理后达到《铅、锌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25466-2010)表2限值要求后排入那郎河。

施工废水产生量5m3/d,经沉淀池处理后,回用于项目区洒水降尘、不外排。

施工人员生活污水产生量8.0m3/d。其中粪便水排入旱厕,定期清掏用于矿区周边的农田施肥;其它生活污水经隔油、除渣、沉淀后排入的沉淀池,用于周边的道路洒水降尘及农灌,不外排。

3、噪声

施工期噪声主要是各种机械设备所产生的噪声和车辆行驶时产生的噪声。施工设备中噪声级较高的机械设备有装载机、钻机、搅拌机、空压机等,其噪声级在80~103dB(A)。

对策措施:使用低噪声机械设备,对设备进行定期保养和维护,严格按操作规范使用各类机械;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在夜间禁用高噪声设备,合理安排运输车辆运输时间,尽量减少夜间运输;合理安排运输路线,经过村庄时应限速和禁止鸣笛等,减小施工噪声影响。

4、固体废物

施工期共产生土石方开挖18.12万m3(含表土剥离2.46万m3),回填4.1万m3(工业场地、辅助设施和道路回填4.03万m3、废石场回填0.07万m3)、副矿石1.13万m3运至选厂配套的原矿堆场,剥离表土(2.46万m3)全部用于2号废石场植被恢复绿化覆土, 剩余的10.43万m3全部作为选厂配套新建尾矿干堆库一期尾矿坝筑坝材料(8.27万m3)或废石场拦渣坝材料(2.16万m3)利用,无弃渣产生。

施工期生活垃圾产生总量为108t,经集中收集后,按照当地环卫部门要求处置。施工期建筑垃圾进行回收利用,不能回收利用的部分运至新建废石场堆存。

5、生态环境

①土地利用

项目后续施工部分占地总面积为11.9hm2,均为永久占地,占用的面积占评价区总面积的1.49%,占比较小。从各土地利用类型来看,占用灌木林地面积相对较大,占用8.021hm2,占用比例为11.12%;虽然占用一定面积的工矿用地和交通运输用地,但项目建成后此两个地类面积反而会增加。总的来说,未建部分占地面积较小,所占用的土地全部变为工矿用地和交通运输用地,此地类的比例会有小幅增加,但不会改变评价区的以乔木林地为主导格局的现状,对评价区的林地影响小。对于被占用的林地,将在矿山开采过程中和闭矿后进行绿化和复垦使植被得以逐渐恢复,项目占地对当地整体的土地利用格局影响不大。

②对植被植物和动物的影响

未建工程将占用有植被分布的土地面积为8.021hm2,占地类型为灌木林地,不属于公益林或天然林。根据现场调查,占用的灌木林地为暖热性稀树灌木草丛,主要植物以类芦和斑茅为主,有少量稀疏的灌木树种,包括毛桐、毛果算盘子、余甘子、粗糠柴、对叶榕、盐肤木等,为当地常见种,项目建设不会造成任一物种的灭绝和物种种群数量的急剧下降,也不会从根本上改变某种植物的遗传结构、空间分布格局和种群更新,影响不大。

矿区开发已存在多年,人为干扰对周围生境的影响早已存在多年,实际分布在评价区的野生动物很少,占地区域未见明显的野生动物活动痕迹,评价区不属于某种野生动物的重要生境,仅属于野生动物潜在活动场所,不属于保护动物主要分布区。野生动物具有趋避性能,施工影响的爬行、兽类等动物会迁移到施工影响区范围以外,重新分布、寻找新的生境,矿区周边分布有广阔的灌草丛,影响区域内外的环境基本一致,因此项目施工期对动物的影响不大。

③根据工程水保设计方案,项目区占地类型主要为林地及建设用地,平均土壤侵蚀模数通过计算为2042t/km2.a,根据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区域水土流失判定为轻度。据《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190-2007),项目区属以水力侵蚀为主的西南土石山区,土壤允许流失量为500t/km2.a。工程建设无最终弃渣产生;预测时段内可能产生的土壤流失总量1172.91t,新增土壤流失总量821.07t。新增流失量中,选厂区新增水土流失量占新增水土流失总量的85.16%,工业场地区占10.01%,是造成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区域,要加强防护和施工管理。

(二)运营期

1、生态环境影响

(1)采空区地表塌陷预测

据环评预测,在不采用充填法开采时KT2号矿体开采地表变形程度累计最大沉陷值为1776.74mm,最大倾斜值1066.04mm/m,最大曲率值17.37mm/m2,最大水平移动值为533.02mm,最大水平变形值38.10mm/m。项目后期采用充填法进行开采,开采过程中,边开采边充填,通过充填后,其本项目最大下沉值、最大倾斜值及水平移动、变形值将明显减小。经圈定,矿区KT2预测塌陷区范围面积28.6515hm2

(2)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①对地表形态、地形地貌的影响

根据KT2矿体开采引起的地表沉陷预测结果,KT2矿体开采后地表移动的下沉值约1.78m,叠加水平移动约1.07m。矿区所在区域为构造侵蚀高原低山-低中山地貌,开采沉陷引起的地表起伏与原有的地表自然起伏相比较小,对山地的地形、地貌影响较小。矿山开采后造成的地表沉陷不会明显改变地貌地形,对该区域地表形态和自然景观的影响仅局限在采空区边界上方的局部范围内,不会改变区域总体地形地貌类型。

②对地面村庄及建筑物的影响

根据矿体圈定的地表移动监测线范围可以看出,地表监测线范围内无村庄分布,因此采区地表移动对村庄没有影响。矿体圈定的地表移动监测范围分布有1#、2#采矿临时工棚,1#、2#采矿临时工棚主要用于基建期工人住宿,基建期结束后对其进行拆除,不再使用,故运营期采区地表移动对其没有影响。

矿体地表移动监测范围内分布有580m矿区公路,平均宽3.0m,砂砾石路面。设计采用分层充填法对KT2矿体进行开采,采用全尾砂胶结充填工艺对采空区进行充填,减小采空区地表移动,采取随沉随填可保障地表公路沉降满足公路的正常运行。

③对井田内公路和输电线路的影响

矿区范围内有乡村公路穿过,在开采过程中可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地表下沉造成路面低凹起伏不平,在拉伸区和压缩区会造成路面的开裂等路面损坏。由于矿区地表沉陷范围内分布的乡村公路较少,矿区内乡村土路不留设保护矿柱,且很多矿区经验表明,受损的路面及时维护后一般不会影响正常交通,故环评要求在开采过程中采取随沉随填、填后夯实、采后修复、维护和重修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加以治理,保持原来的高度和强度,通过及时维护后一般不会影响正常交通。

建设单位在运行期应定期对井田内部及周边输电线路进行检查,发现输电线路出现杆塔基础下沉、杆塔歪斜等情况时立即组织相关人员对其进行修整和围护,确保煤矿及其周边正常的生产、生活用电。

④对地表水体的影响分析

矿体地表移动范围内有430m那郎河道,那郎河道标高620m,河床底部距离矿体高度60~140m,平均在80m左右。为防止导水裂隙波及水体,在那郎河下部设置有大于40m防水保安矿(岩)柱,并针对东部矿体采用对地表扰动程度小且安全可靠的进路式上向水平分层充填法开采,对采矿形成的采空区采用全尾砂胶结充填工艺进行充填。根据导水裂隙带预测结果,KT2矿体开采导水裂缝带未沟通采区与河床底部厚度较大的泥岩层,对地表扰动程度小,总体看,地表移动对评价区地表水体影响较小。

⑤对土地资源及土地利用的影响

矿山开采后耕地沉陷总面积为3.26hm2,其中轻度破坏区面积2.54hm2,中度破坏区面积0.60hm2,重度破坏区面积为0.12hm2。对于受轻度破坏的耕地,由于地表仅有轻微变形,不影响农田耕种、植被生长,农作物产量基本不受影响。对于受中度破坏的耕地,由于沉陷破坏将使这部分耕地的农作物产量减少约20%,评价区故粮食产量按3.23t/hm2,评价区年粮食减产约0.37t。对于受重度破坏,如滑坡和崩塌影响的耕地可能丧失耕作能力。环评提出,建设单位必须切实履行土地复垦义务,对中度和重度损毁的土地尤其是耕地应进行合理的机械或人工复垦,可采取边开采边治理的模式,采用及时推平沉陷台阶、充填裂缝等手段进行沉陷区整治,以恢复土地使用功能,维持或提高耕地的原有生产力,确保区域耕地面积不减少。开采结束后,地表变形沉稳后可通过回填地裂缝、土地平整等措施消减地表变形对田面平整度的影响,以保证复垦后耕地面积不减少,生产能力较现有水平有所提高。

矿山开采后林地沉陷总面积为12.35hm2,其中轻度破坏区面积4.32hm2,中度破坏区面积8.03hm2,重度破坏区面积为0hm2。地表沉陷对林地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在地表盆地的周围陡坡处和裂缝处的高大林地产生歪斜或倾倒,以及地表沉陷诱发地面塌陷、地裂缝对局部区域的林地造成毁坏,还有地下水疏干导致的干旱,进而对局部区域林业生产力构成一定程度的影响。矿山开采后,受影响的林地主要分布在受沉陷影响的不稳定边坡处。矿山开采对其潜水含水层影响较小,沉陷区域内林地属于一般林地,不涉及生态公益林,沉陷区内林地较少,植被需水主要依靠雨水补给,预计开采不会对林地造成大的影响。

⑥对野生植物的影响

据调查,受项目影响的主要植物种类都是本区域的常见种和广布种,并且工程影响到的植物种群的部分个体较小,种群的大部分个体在影响区域以外广泛分布,不会因本项目的建设而导致物种灭绝,也不会改变评价区域的区系性质,不会造成较大的生物多样性流失。占地范围未发现有国家级、省级保护植物,评价区内分布有2丛金毛狗,但距占地区域地表塌陷范围不小于2.7km,项目运营期对金毛狗影响很小。

⑦对野生脊椎动物的影响

工程建设将造成一定的植被破坏,缩小了野生动物的栖息空间,从而对野生动物的生存产生一定的影响。由于评价区植被类型间断,多为人工植被,造成的变化不大,在大尺度上具有相同的生境,因此评价区有许多动物的替代生境,动物比较容易找到栖息场所。工程建设施工和运营对陆栖脊椎动物的影响是有限的,对陆栖野生动物的多样性和种群数量均不产生明显的不利影响。

根据走访调查,项目所在的区域可能分布的保护动物有3种,分别是褐翅鸦鹃、普通鵟和眼镜王蛇。在工业场地和开采区等预计受建设扰动和开采影响较严重的地区主要为旱地和稀树灌木草丛,且影响面积很小,而以上保护动物多以林地作为栖息场所,所以不会对以上保护动物栖息地造成影响。再加上评价区受到人为活动的长期影响,主要是农业生产及生活的影响,评价区目前的植被类型已经发生了许多变化,原生植被已大量遭受破坏,导致以上保护动物的生境已经遭到很大的破坏、破碎化严重、连通性很差,故其种群数量已经很少。所以工程建设不会对以上保护动物的生境质量造成更大的影响,也不会使以上保护动物的生境进一步破碎化,由于影响面积很小,故也不会对以上保护动物生境的连通性造成影响。综上,工程建设对评价区保护动物的影响不大。

⑧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通过与云南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区划图叠图,项目区属于云南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区中的滇东南喀斯特东南季风阔叶林区。

根据生态环境现状调查结果,项目评价范围内分布的自然植被主要为落叶季雨林、落叶阔叶林、暖温性针叶林、热性稀树灌木草丛和次生季风常绿阔叶林,其中次生季风常绿阔叶林主要分布于矿区南部和西北部,在矿区外南侧和西北侧也有分布,面积为206.29hm2,占评价区面积的25.85%,但项目占地范围内无季风常绿阔叶林分布(原生和次生)。项目采用地下开采方式,采区主要集中在矿区南部;通过预测,采空区地面沉陷影响面积为28.65hm2,最大下沉值为1.78m,影响范围主要集中在项目采区,植被类型主要为落叶季雨林、落叶阔叶林、热性稀树灌木草丛及次生季风常绿阔叶林。项目采用充填法进行开采,开采过程中,边开采边充填,通过充填后,其最大下沉值、最大倾斜值及水平移动、变形值将明显减小,可有效减少对沉陷区的次生季风常绿阔叶林的影响,其次,沉陷区的次生季风常绿阔叶林主要为麻楝、麻栎、刺栲、类芦、斑茅、山黄麻、豆腐柴、盐肤木等,会造成一定影响,但这些植物都是一些当地常见种和广布种,因此塌陷造成的影响不会造成这些植物的灭绝,沉陷区内地表上生态系统类型只是发生局部变化,主要是采空区上部及坡度较陡、易发生崩、滑流的地带,开采沉陷导致采矿区植被遭受局部破坏。项目地下水疏半径较小,对上覆含水层不会造成破坏,疏干范围内地下水水位实际埋深差异较大,且浅部孔隙水主要以毛细水形式存在,下渗疏干的可能性较小,对持水度影响较小,生态需水量主要与浅部含水层的持水度密切相关,浅部细粒风化层持水度大,为生态需水的主要来源,项目所在区域水量总体丰沛,浅部含水层的持水度较高,可以满足植被生长需要,因而地下水疏干不会对地表生态需水量造成明显影响。综上,项目建设对评价区次生季风常绿阔叶林板块受影响的面积不大,影响程度也不高,不会造成任何一种植被类型消失,对生物多样性影响小。

评价区分布滇东南喀斯特东南季风阔叶林区重点保护植物有金毛狗2丛,均不在本次地下水疏干半径范围、占地范围及地表塌陷范围内,相距较远(2.7km以上),项目建设及运营不会对其造成影响。

评价区分布滇东南喀斯特东南季风阔叶林区重点保护两栖爬行动物眼镜王蛇一种。评价区实际分布的眼镜王蛇十分稀少和罕见,主要分布于茂密森林的近水源处,本次新增占地区以次生性的热性稀树灌木草丛为主,不属于眼镜王蛇适宜性高的生境,并且动物本身具有寻找适合生境及适应新环境的本能,项目区周围的生境与项目区类似,动物可能迁徙至矿区外的区域生活繁衍生息。因此,在严格执行各类动物保护措施的前提下,对区域动物多样性影响较小。

2、废水

(1)矿井水处理站废水

①矿井废水:矿井废水主要包括矿井涌水、采矿废水、充填渗水和充填管道冲洗水等。矿井废水旱季产生量为1798.6m3/d,雨季产生量为2416.6m3/d。经井底水仓收集后通过泵站送至地表的矿井废水处理站(采用“混凝沉淀”工艺)处理,达《铅、锌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25466-2010)及修改单表2排放限值要求后,部分回用于生产用水,其余排入那郎河。

②机修废水:655m斜坡道主工业场地设置有机修间,机修废水产生量为0.8m3/d,经隔油(容积0.5m3)预处理后进入矿井涌水处理站进行处理。

③初期雨水:一是工业场地初期雨水:矿山在655m斜坡道硐口附近设置有1个工业场地,工业场地汇水面积0.37hm2,主工业场地的初期雨水流量为92.18m3/次,通过容积为93.0m3初期雨水收集池收集后送入矿井废水处理站进行处理。二是选厂区初期雨水,选厂区场地汇水面积0.48hm2,初期雨水流量为119.59m3/次,通过容积为130.0m3初期雨水收集池收集后送入矿井废水处理站进行处理。三是尾矿充填站初期雨水尾矿充填站场地汇水面积0.256hm2,初期雨水流量为63.79m3/次,通过容积为65.0m3初期雨水收集池收集后送入矿井废水处理站进行处理。

④废石场淋滤水:项目废石场截排洪沟以内的面积为2.61hm2,废石场淋滤水产生量为115.21m3/d,在废石场拦渣坝下游设置一个138m3的沉淀池,淋溶水经过淋溶水收集池收集沉淀,部分回用于废石场洒水降尘(104.0m3/d),剩余的(11.21m3/d)通过管道自流进入矿井废水处理站处理。

综上所述,旱季进入矿井废水处理站处理的废水量为1799.4m3/d、雨季为2704.17m3/d。上述废水经矿井废水处理站(处理能力应达到3250m3/d)采用“混凝沉淀”工艺进行处理,达《铅、锌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25466-2010)及修改单表2排放限值要求后,部分回用于生产用水,其余排入那郎河。矿井废水处理站旱季排放量为855.82m3/d、雨季排放量为1817.35m3/d,共计51.00165万m3/a。

建设矿井废水处理站事故池,有效容积不小于340.0m3(按照设备检修时间3小时考虑),当矿井废水处理站废水处理系统出现故障时,先将废水存于事故池中,待废水处理站运行正常后,再返回矿井废水处理站进行处理,确保废水不超标外排。

环评预测项目采矿废水正常排放及非正常排放对那郎河的影响,选取Zn、氟化物、Pb、Cd、COD作为预测特征因子。对那郎河的影响预测结果为:枯水期正常情况和非正常排放工况下,污水处理达标后排入那郎河在排放口下游17.5m处完全混合,完全混合后预测断面各预测因子均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III类标准;丰水期正常情况和非正常排放工况下,污水处理达标后排入那郎河在排放口下游261.4m处完全混合,完全混合后预测断面各预测因子均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III类标准。

(2)选矿废水

项目选矿废水主要包括精矿浓密过滤废水、尾矿浓密压滤废水、化验室废水、渣浆冲洗废水、过滤机冲洗废水和机修废水等。选矿废水产生量为1536.84m3/d,废水经生产废水处理站(处理规模为150m3/h)采用“混凝+曝气”处理工艺处理后全部回用于选矿生产用水,不外排。

环评分析,选矿废水经生产废水处理站采用“混凝+曝气”处理工艺对选矿废水处理,出水水质可满足浮选工序选矿用水的水质要求。设生产废水处理站事故池,有效容积为200.0m3,当废水处理系统出现故障时,先将废水存于事故池中,待废水处理工艺运行正常后,再进行处理,确保选矿废水不外排。

(3)尾矿干堆库废水

尾矿干堆库废水主要由尾矿渣带入水量、库区降水带入水量等产生,项目在尾矿干堆库尾矿坝下游设置1个容积为1.26万m3的回水池,用于收集库区内渗漏的废水,回用于尾矿堆积面洒水降尘及选厂生产用水,不外排。

(4)生活污水

3#采矿住宿生活区生活污水排放量为5.76m3/d,食堂废水经隔油预处理后和其它生活污水一起进入1#生活污水处理站处理,达《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GB/T 18920-2020)中绿化用水水质标准后全部回用于绿化用水,不外排。

4#采矿住宿生活区生活污水排放量为11.52m3/d,食堂废水经隔油预处理后和其它生活污水一起进入2#生活污水处理站处理,达《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GB/T 18920-2020)中绿化用水水质标准后全部回用于绿化用水,不外排。

3、地下水

(1)区域地下水补径排情况

整个区域上,以一条南西--北东向地表分水岭将区域分为两个大的水文地质单元,分别为西洋江水文地质单元(Ⅰ)及那马河水文地质单元(Ⅱ),其中西洋江水文地质单元位于区域分水岭(流域分水岭)西侧,该水文地质单元地下水主要以碎屑岩类基岩裂隙水及火成岩类基岩裂隙水为主,赋存少量碳酸盐岩岩溶裂隙水,地下水整体上由北西向南东径流排泄;那马河水文地质单元位于流域分水岭东侧,该水文地质单元内地下水主要以碎屑岩类基岩裂隙水为主,赋存少量碳酸盐岩溶隙溶洞水及火成岩类基岩裂隙水,整个水文地质单元内地下水整体上是由北西向南东径流排泄,那马河为该水文地质单元的最低排泄基准。矿区处于那马河水文地质单元的次级水文地质单元那郎河次级水文地质单元(Ⅲ)中,该水文地质单元北侧及南侧均以地表分水岭为界,西侧以地表次级分水岭为界,东侧以碎屑岩区域的地表分水岭为界。该水文地质单元整体地形为两侧高中间低,在那郎河南侧地下水整体上由西向东径流排泄,在那郎河北侧地下水整体上由北西向南东径流排泄,矿区内泉点发育,在两侧碎屑岩区域,浅层地下水通过泉的形式排泄,汇入那郎河;深层地下水则补给矿区内碳酸盐岩溶水,整体上那郎河水文地质单元深层地下水由西向东径流排泄,最终于那马河右岸排泄。

本次评价区为珠江水系支流右江上游支流那马河水文地质单元之那郎河次级水文地质单元。整体来说,评价区内地下水受地形地貌严格控制,加之评价区山高坡陡、沟狭谷深,属浅切割低—中山地貌区,地形有利于自然排水。矿区地下水的补给主要在山顶斜坡地带接受大气降雨入渗补给。矿区浅层地下水向沟谷排泄进入地表河流、深层地下水整体上由西向东径流排泄。

(2)矿山开采对上覆含水层及地表生态需水量的影响

项目矿区含矿地层为宝塔组(O2b),属于基岩裂隙含水层,矿山开采对上覆地层坡脚组(D1p)不会造成破坏,矿山开采后对宝塔组(O2b)基岩裂隙含水层造成破坏,可能导致宝塔组(O2b)基岩裂隙含水层地下水水量漏失。通过计算矿井开采对宝塔组(O2b)的影响半径为矿体采区边界外延510.62m,地下水漏失量为63.76万m3/a。

矿区地表生态需水量主要与浅部含水层的持水度密切相关,浅部细粒风化层持水度大,为生态需水的主要来源,项目所在区域水量总体丰沛,浅部含水层的持水度较高,可以满足植被生长需要,因而地下水疏干不会对地表生态需水量造成明显影响。

(3)矿山开采对周边泉点的影响

项目区周边共有5个泉点,分别为QS01、QS02、QS03、QS04、QS07,其中QS01和QS07功能为补给地表水,QS02为那玉村饮用水,QS03为本项目生活水源,QS04为安农村饮用水。评价范围泉点出露情况及矿山采矿活动对出露泉点的影响分析见下表。

采矿活动对出露泉点的影响情况表

编号

出露地层

标高(m)

位置

补给区

功能

漏失可能性

QS01

坡脚组(D1p)

880

矿区外,KT2矿体北西方向,距离采区1.766km

泉点北西及西侧山顶斜坡地带

补给地表水

影响半径外,漏失可能性小

QS02

泥盆系下统坡脚组(D1p)

961

矿区外,KT2矿体北西方向,距离采区1.73km

泉点北西及西侧山顶斜坡地带

那玉村饮用水

影响半径外,漏失可能性小

QS03

泥盆系下统坡脚组(D1p)

996

矿区外,KT2矿体南西向,距离采区1.067km

泉点西侧山顶斜坡地带

项目区饮用水

影响半径外,漏失可能性小

QS04

泥盆系下统坡脚组(D1p)

1117

矿区外,KT2矿体南西向,距离采区1.567km

泉点南西侧山顶斜坡地带

安农村饮用水

影响半径外,漏失可能性小

QS07

奥陶系中统宝塔组(O2b)

682

矿区内,KT2矿体西北向,距离采区0.08km

泉点北侧山顶斜坡地带

补给地表水

影响半径内,漏失

QS01、QS02、QS03和QS04在采区地下水疏干半径范围外,泉点出露地层不属于矿山开采影响的地层(O2b),矿山开采不会导致上述泉点漏失,故矿山开采对QS01、QS02、QS03和QS04水量影响较小,即对那玉村和安农村饮用水泉点影响较小;QS07在采区地下水疏干半径范围内,泉点出露地层属于矿山开采影响的地层(O2b),故矿山开采会导致QS07泉点漏失,但该泉点无饮用功能,仅补给地表水。

(4)对那郎河的影响

那郎河为常年性溪流,枯水期平均流量0.96m3/s,丰水期平均流量4.27m3/s,流经矿区段高程为620~765.37m。可研已按照相关要求在0号剖面以东区域的矿体从河床底部垂直向下留设40m高的防水保安矿(岩)柱,且那郎河河床底部距离矿体高度60~140m,推荐的采矿方法为对地表扰动较小的进路式上向分层充填法,及时处理采空区。同时为确保穿越那郎河采矿安全重要的措施有:1、那郎河段河床底向下设>40米高的防水保安矿(岩)柱;KT2沿那郎河两侧按规范要求留设>20米的防水保安矿(岩)柱。2、穿越那郎河的主斜坡道提高设防标准,全巷加筋混凝土衬砌。通过采取上述措施后矿山开采对那郎河影响较小。

(5)项目对地下水水质的影响

正常情况下,废石场、选厂、尾矿干堆库等防渗区按照相关规范及防渗设计要求进行了防渗处理,项目对地下水环境不会造成污染影响。

非常正常工况下,本次评价针对以下五种情景发生时废水进入地下水环境的影响情况进行了预测:1、矿井涌水处理站调节池发生泄漏;2、井底水仓发生泄漏充填篦水下渗;3、选矿废水处理站调节池发生泄漏;4、废石场淋滤水收集池发生泄漏;5、尾矿干堆场回水池发生泄漏。预测结果表,表明正常工况下项目运营对项目区地下水环境影响较大,但在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后,将废水泄漏的影响降到最低,对区域地下水环境的影响可接受。

项目对周边村民饮用水源的影响:项目区周边村庄主要为那玉村、木同村、那沙村、安农村、琴团村及坡廷村,其中那玉村的饮用水源为QS02泉点,安农村的饮用水源为QS04泉点。

根据分析,QS02、QS04泉点出露地层为下泥盆统坡脚组(D1p),属于含矿地层上露地层,且QS02泉点位于项目区域地下水径流方向的上游,QS04泉点与项目(废石场、尾矿干堆库、选厂和矿井水处理站)属于不同的水文地质单元(中间有那郎河隔开),因此废石场、尾矿干堆库、选厂和矿井水处理站非正常工况下对QS04泉点水质无影响;井下充填标高为480~660m,QS04泉点出露标高为1117m,且泉点补给区位于南西侧山顶斜坡地带,故井下充填对QS04泉点水质无影响。本项目建设对那玉村、安农村的饮用水源无影响。

根据调查,那沙村、琴团村、木同村和坡廷村的饮用水主要箐沟水,箐沟水主要受大气降雨影响,与项目无直接水利联系,因此,项目不会对这些村寨饮用水源产生影响。

鉴于QS02和QS04泉点具有饮用功能,建设单位应定期监测该泉点的水量变化,一旦不能满足村民、饮用水量,建设单位应及时启动替代方案,保证居民供水不受影响。

(6)地下水环境保护措施

1)源头控制措施:①进一步提高生产用水的循环利用率减少生产用水量;尽量减少废水外排。矿井水、生产废水、生活废水、初期雨水及尾矿干堆库回水均收集处理后达标排放或回用,不直接外排。②对工业场地收集池、废石场淋滤水收集池、生产和生活废水事故池采取1.5m厚的粘土防渗层+混凝土硬化进行处理,减少渗漏的概率。生产废水的输水管线采用质量检验合格的管材,运营期加强巡查维护;对机修间、污水处理设施等区域,应加强管理,杜绝“跑、冒、滴、漏”事故的发生,从源头上防止污水进入地下水含水层之中。③对井底水仓采用高防渗性能的混凝土进行防渗处理,防止矿井废水大量下渗。定期对水仓矿井涌水进行水温水质监测,进行长期跟踪监测,监测数据存档,发现水温水质异常及时上报上级环保部门,并根据水质变化情况调整矿井废水处理工艺,保证矿井废水处理效率。④严格按照可研设计采用全尾砂胶结充填工艺,充填材料采用全尾砂,上向水平分层充填法及点柱式上向水平分层充填法采用贫浆胶结充填铺底(充填工艺同胶结充填,灰砂比为1:30)、胶结充填铺面(灰砂比为1:7),进路式上向水平分层充填法一步骤采用胶结充填,二步骤采用贫浆胶结充填铺底、胶结充填铺面。浅孔留矿法采空区嗣后贫浆胶结充填,充填边界形成隔水层,尽可能阻断尾矿充填区地下水之间的水力联系,从而降低充填区浸出液污染地下水的风险。⑤在施工阶段聘请有资质的第三方作为工程监理单位,对防渗工程、尾矿干堆库拦沙坝等隐蔽工程进行严格监理,阶段性施工结束后,应进行工程验收,合格后方能开展下一阶段施工,不合格的施工项目责令施工单位返工。

分区防控措施:根据矿区不同污染程度将矿区范围内划分为重点防渗区、一般防渗区及简单防渗区。(1)重点污染防治区:主要包括危险废物暂存间、井底水仓、生产废水处理站及其事故池等区域。废机油暂存间基础必须防渗,防渗层为至少1m厚粘土层(渗透系数≤10-7cm/s),或2mm厚高密度聚乙烯(HDPE土工膜),或至少2mm厚的其它人工材料,渗透系数≤10-10cm/s,防渗技术要求参照GB18597执行;井底水仓、废水事故池底部及四周采用2mmHDPE防渗膜+抗渗混凝土(厚度不小于250mm)进行防渗,防渗效果应等效黏土防渗层Mb≥6.0m,K≤1×10-7cm/s的防渗能力。(2)一般防渗区:主要为各类污废水处理设施。矿井废水处理站、事故池、工业场地雨水收集池、废石场淋滤水收集池、生活污水各收集和处理设施;选厂各物料堆棚(含原矿堆场、原矿仓等)、破碎筛分车间、磨矿车间、浮选车间、压滤车间等生产区域、选厂和充填制备站初期雨水收集池等,这些区域必须做全防渗处理,采用1.5m厚的粘土防渗层+混凝土硬化进行防渗处理,防渗层厚度应相当于渗透系数1.0×10-7cm/s和厚度1.5m的粘土层的防渗性能;防渗技术要求参照GB16889执行。尾矿干堆库回水池清基平整后自下而上铺设聚酯长丝土工布、HDPE单糙面防渗膜、喷涂速凝橡胶沥青、聚酯长丝土工布、预制混凝土块压护,防渗应达到防渗系数1.0×10-7cm/s和厚度1.5m的粘土层的防渗性能。(3)简单防渗区:包括工业场地内的办公生活区、运输道路区、配电室、值班等根据场地条件只需进行地面硬化即可。(4)废石场建设过程中对库底清基后用粘土对基础层进行碾压夯实处理,处理后的渗透系数小于1.0×10-5cm/s,且厚度不小于0.75m。(5)尾矿干堆库:库区及库底清基找平后由下而上铺设400g/m2聚酯长丝土工布、1.5mmHDPE单糙面防渗膜、400g/m2黑色聚酯长丝土工布,防渗层厚度应相当于渗透系数1.0×10-7cm/s和厚度1.5m的粘土层的防渗性能。(6)尾矿干堆库库区和废石场有断层穿过,但该断层不是活动断层,断层在库区防渗措施如下:裂隙点、带内表层充填破碎杂土清理完毕后对裂隙点、带采用425#普通硅酸盐水泥、按0.5MPa的压力进行灌浆,灌浆完毕后采用C20混凝土对裂隙区内的裂隙点、带进行回填至原地表,最后再对整个裂隙区范围喷1mm厚混凝土进行防渗处置。

2)地下水污染监控措施:(1)跟踪监测点位置。XJC-1监测井:在尾矿干堆库上游截洪沟挡水坝上方,作为尾矿干堆库对照井;XJC-2监测井:在尾矿干堆库回水池下方5m处,作为尾矿干堆库污染扩散监测井;XJC-3监测井:在尾矿干堆库回水池下方35m处,作为尾矿干堆库污染扩散监测井;XJC-4监测井:在选厂生产区生产废水处理站下游32m处,作为选厂生产区生产废水处理站污染扩散监测井;XJC-5监测井:设置在480m井底水仓下游100m处,监测井功能为污染扩散监测井;XJC-6监测井:设置在510m井底水仓下游100m处,监测井功能为污染扩散监测井;XJC-7监测井:设置在充填区域下游300m处选厂住宿区附近)从地表设置1口约150m深的监测井,功能为整个项目地下水跟踪监测井;XJC-8监测井:设置在废石场下游30m处,监测井功能为污染扩散监测井;XJC-9监测井:设置在采矿工业场地下游,监测井功能为污染扩散监测井。(2)监测因子:pH、总氮、氨氮、镉、砷、铅、锌、总铬、汞、氟化物。(3)监测频率:初期每月一次、2年后每季度一次、稳定后第三年丰水期和枯水期各一次,一旦出现风险事故加强监测频次。此外,在选厂生产废水处理站调节池和矿井涌水处理站调节池处建立渗漏检测层,一旦监测到废水处理站发生泄漏事故,矿山应立即启动相应的应急反应机制。(4)在工程建成后采用尾砂充填井下采空区并产生充填渗水时,建设单位需对井下涌水(矿井涌水、充填料渗水混合)的各项指标进行跟踪监测,并根据水质变化情况调整矿井废水处理工艺。

2、废气

(1)矿井排风粉尘

采矿过程的含尘气体主要来自采矿的凿岩、爆破、铲装等作业过程,本项目选用湿式凿岩工艺,在打眼之前和落矿之后,采取洒水抑尘措施,同时对开采点及开采后的矿石进行喷雾洒水,定期清洗巷道壁降尘,减少粉尘的排放量。大部分粉尘在巷道内沉积下来,只有极少的粉尘随通风系统从井下排至地面。采取措施除尘后矿井排风粉尘排放量为1.024t/a,排放浓度为0.581mg/m3,可达《铅、锌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25466-2010)中无组织排放浓度限值要求。

据环评预测,回风井TSP排放最大1h地面空气质量浓度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限值。

(2)爆破废气

本项目爆破使用乳化炸药(掘进)和铵油炸药(采矿),项目井下爆破CO和NOx的产生量分别为8.47t/a和0.866t/a,CO、NOx全部经回风平巷外排。由于井下通风排放的爆破废气具有间歇性,一般集中在爆破后1h左右,通过加强局部通风和系统通风,对爆堆进行洒水降尘等措施降低井下爆破废气浓度,对外环境影响不大。

(3)道路扬尘

运矿道路为水泥碎石路面,在汽车运输经过时产生一定量扬尘,项目运输车辆扬尘量为12.71t/a,经洒水抑尘后,运输车辆扬尘量为3.81t/a。主要影响对象为道路两侧200m范围内的植物和动物。采取洒水降尘、车辆加盖篷布等措施后,矿石运输扬尘对环境敏感目标和周边环境影响较小。

(4)燃油机械和车辆废气

运输车辆及其它燃油机械施工时产生的尾气产生量不大,经自然扩散、稀释后,对周围环境较小。

(5)废石、尾矿装、卸粉尘

扩建后矿石直接经坑内卡车运至选厂已建的原矿堆场,出坑后不存在装、卸粉尘;而废石经坑内卡车出坑后运至废石场,地表无废石转运点,仅存在废石卸载粉尘。装卸扬尘产生量为0.20t/a,采用洒水车对废石卸载过程中的扬尘进行控制,无组织装卸粉尘可以减少70%左右,则装卸粉尘排放量为0.06t/a,采取洒水降尘措施后扬尘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小。

(6)废石场和尾矿库扬尘

废石场表面无组织扬尘产生量为0.176t/a,采取洒水防尘措施后,废石场无组织扬尘的排放量为0.053t/a;尾矿干堆库堆积面无组织粉尘产生量为2.04t/a,在采取对堆积面进行洒水降尘后,尾矿干堆库无组织粉尘排放量0.408t/a。上述扬尘采取洒水降尘措施后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小。

(7)堆场扬尘

原矿堆场无组织扬尘起尘量为0.085t/a,原矿堆场设置四面围挡、顶棚,此外,对堆场采取洒水降尘措施,原矿堆场在经采取以上降尘措施后起尘量为0.02125t/a;粉矿堆场无组织扬尘起尘量为0.0057t/a,粉矿堆场设置四面围挡、顶棚,此外,粉矿堆场在经采取以上降尘措施后起尘量为0.001425t/a。上述堆场扬尘采取围挡、顶棚及洒水降尘措施后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小。

(8)水泥筒仓粉尘

水泥仓粉尘产生量为2.73t/a,经自带的布袋除尘设施进行收集后,有组织排放的粉尘量为27.3kg/a,排放浓度为2.275mg/m3,满足《水泥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4915-2004)表2中“水泥仓及其它通风生产设备”中排放口浓度限值,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小。

(9)破碎、筛分粉尘

原矿破碎筛分过程中产生的粉尘量为24t/a,在破碎机、振动筛顶部设置集尘罩,并通过设置布袋除尘器对破碎筛分粉尘进行收集处理后,有组织粉尘排放量为0.108t/a,有组织排放的粉尘浓度为4.5mg/m3满足《铅、锌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25466-2010)表5规定的限值,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小。

(10)抛尾后矿石破碎筛分粉尘

抛尾后矿石破碎筛分过程中产生的粉尘量为1.1t/a,经布袋除尘器处理后有组织粉尘排放量为0.005t/a、排放的粉尘浓度为1.39mg/m3满足《铅、锌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25466-2010)表5规定的限值,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小。

(11)食堂油烟

该项目运营期办公生活区食堂油烟产生量约为0.0093t/a,经油烟净化器收集后引至屋顶排放,经大气稀释扩散后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小。

(12)卫生防护距离

环评根据《制定地方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技术方法》(GB/T3840-1991)计算得出,项目选厂、工业场地和尾矿充填站(1#)TSP无组织排放源需设50m卫生防护距离;风井工业场地(2#)TSP无组织排放源需设50m卫生防护距离;废石场(3#)TSP无组织排放源需设50m卫生防护距离;尾矿干堆库(4#)TSP无组织排放源需设50m卫生防护距离。项目卫生防护距离范围内不得建设有居民点、医院及学校等环境敏感点。项目选厂、工业场地和尾矿充填站,风井工业场地,废石场和尾矿干堆库200米范围内无村庄分布,符合卫生防护距离要求。

4、噪声

运营期噪声主要来自地面设备噪声和井下设备噪声。井下主要噪声源有凿岩机、井底水仓水泵、局扇及电动机等设备,凿岩机噪声高、频率宽,是采矿工业中最大的噪声污染源。爆破噪声属瞬间噪声,瞬时源强在110dB(A)左右,每天一次。矿山主要噪声是空压机、水泵、风机等设备噪声,选厂主要噪声来源于破碎机、球磨机、振动筛、磁选机、过滤机以及水泵等机械噪声以及运输车辆噪声,噪声源声压级在65~90dB(A)。

环评提出的噪声防治措施是:选用低噪声设备,加强设备定期维护、保养;合理布设高噪音设备位置;矿山爆破采取防治措施,安全规范操作,禁止夜间爆破;矿干堆库和废石场夜间不生产;车辆严鸣慢行;风机采用防声罩降噪;空压机放置在空压机房内,在空压机进出口安装阻抗式消声器,空压机房内墙面及房顶采用吸声结构等。

采取以上措施后,环评预测主井工业场地、回风井和尾矿充填站、选厂、尾矿干堆库和废石场厂界昼间、夜间厂界噪声均能达到《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类标准。由于爆破具有瞬时性,且禁止夜间爆破,坑内爆破活动产生的噪声对外环境的影响不大。

5、固体废物

本项目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为采矿废石、尾矿、生活垃圾、污泥和废机油。

(1)采矿废石

生产运行期弃渣主要来自采矿生产的废石和选厂抛尾废石。采矿废石量16.63万m3、49.89万t,平均产生量3.12万t/a,选厂抛尾废石产生量0.8万t/a(服务年限内13.6万t),全部排放至项目废石场堆存。项目废石场设计库容40.75万m3,能满足矿山服务年限内产出废石堆排需求。

(2)尾矿

项目选厂尾矿产生量22.11万t/a。其中14.15万t/a经尾矿冲填系统送采空区冲填利用。其余7.96万t/a(全部共86.97万m3)送项目尾矿干堆库堆存。项目尾矿干堆库总库容为88.69万m3,有效库容为87.36万m3,能够满足项目尾矿堆存需求。

(3)废机油

矿山工业场地和选厂区设置有机修车间,开矿设备检修及保养将产生废机油,产生量约为300kg/a,属于危险废物,送危险废物暂存间暂存,委托有相应处理资质的单位处置。

(4)污泥

矿坑废水处理站运行产生的污泥量为25.86t/a,经矿坑水处理站配备的污泥压滤机压滤后,送选厂进行选矿利用。生产废水处理站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泥量约为229.19t/a,定期清掏后送选厂进行选矿利用;生活污水处理站污泥产生量约0.42t/a,经污泥池自然干化后定期清掏与生活垃圾一同处置。初期雨水收集池等污泥属性待定,待运营期业主委托有资质的单位对其进行属性鉴定,若鉴定为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定期将收集池内的污泥清掏后运往新建废石场堆存;若鉴定为危险固体废物,则应委托有资质的单位进行处置。

(5)布袋除尘器收集的粉尘

矿石破碎、筛分布袋除尘器布袋收集的粉尘产生量共24.82t/a,全部回用于选矿环节作原料利用。

(6)机修车间隔油池浮油

机修车间隔油池产生的浮油量约为0.05t/a,隔油池浮油属危险废物,经2个容积为50L的废油桶收集后,暂存于危险废物暂存间,委托有相应处理资质的单位处置。

(7)含油手套及抹布

项目机修过程中产生的含油手套及抹布约为0.05t/a,属危险废物,废物类别为HW49,危废代码为900-041-49,但被列入危险废物豁免清单,与生活垃圾一起进行处理。

(8)生活垃圾

生活垃圾产生量54t/a。经集中收集后,清运至附近的乡镇垃圾清运点,由环卫部门统一清运处置。

6、土壤环境影响分析

施工期对土壤的影响主要是土壤扰动,施工期间的污废水排放及施工废气排放,固体废物堆存,及施工设备漏油等,造成污染物进入土壤环境。运营期土壤环境的影响主要是矿井水处理站、选矿废水处理站、生活污水处理站、机修车间、废石场、尾矿干堆库、危废暂存间和柴油储罐等污染物进入土壤环境污染影响。项目生活污水经处理后全部回用;矿井水、工业场地初期雨水、尾矿淋滤水和废石场淋滤水经矿井废水处理站处理后部分回用,其余达标外排;井下掘进废石排至新建废石场;废机油在危废暂存间贮存;工业场地内的矿井水处理站、工业场地初期雨水收集池、生活污水处理站、废石场淋滤水收集池、井底水仓、事故池和危废暂存间进行防渗。项目针对各类污染物均采取了对应的污染治理措施,可确保污染物的达标排放及防止渗漏发生,可从源头上控制项目对区域土壤环境的污染源强,确保项目对区域土壤环境的影响处于可接受水平。因此,只要企业严格落实本报告提出的污染防治措施,项目对区域土壤环境影响是可接受的。

土壤跟踪监测:对工业场地、选厂、废石场、尾矿干堆库土壤环境进行跟踪监测,具体设置如下:

(1)监测点位设置:工业场地、废石场监测点位同现状监测点4#、5#、11#、13#。监测点位数量及位置,可根据项目开发进行调整。(2)监测指标:工业场地、废石场监测《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36600-2018)中基本项目,同时监测pH。(3)监测要求:工业场地、尾矿干堆库及废石场为一级评价,应每3年内开展1次监测,取得监测数据要向社会公开,接受公众监督。

7、环境风险

本项目废机油和柴油最大储存量为26.4t,炸药最大存储量为9t,废机油量最大为0.3t,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169-2018)附录B,计算得到本项目Q值为0.19小于1,环境风险评价为简单分析。

项目存在的环境风险事故类型主要为柴油和废机油泄漏、燃烧、爆炸对区域大气、地表水、地下水、土壤等造成污染以及爆破事故,尾矿干堆场和废石溃坝分析。针对上述可能发生的环境风险事故,环评提出了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并制定了环境风险应急预案,分析认为项目在严格落实环评提出的各项措施后,项目发生事故的概率较小,对周围人群健康影响和环境风险影响可以接受。

二、评估结论

(一)《报告书》编制质量

《报告书》编制基本规范,提出的环境保护措施基本可行,评价结论明确、可信,可作为环境管理的依据。

(二)环境影响评估结论

项目经富宁县发展和改革局的投资备案立项(项目代码:2204-532628-04-01-420184)。

项目符合《铅锌行业规范条件》《关于加强矿山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通知》《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技术政策》《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非煤矿山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云南省生态功能区划》《云南省主体功能区规划》《关于印发防范化解尾矿库安全风险工作方案的通知》《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云南省尾矿库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云南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21-2025年)》《云南省工业固体废物和重金属污染防治“十四五”规划》《文山州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文山州“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实施方案》《云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12-2030年)》《云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条例》《云南省长江经济带发展负面清单指南实施细则(试行,2022年版)》《长江经济带发展负面清单指南(试行,2022年版)》《关于“十四五”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的指导意见》《云南省土壤、地下水污染防治“十四五”规划》《云南省土壤污染防治条例》《关于进一步加强重金属污染防控的意见》和《尾矿污染环境防治管理办法(部令第26号)》等。

项目不涉及生态保护红线、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饮用水源保护区、森林公园、世界自然遗产、文物保护单位等环境敏感区。项目的建设和营运将对当地环境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只要建设单位严格落实《报告书》中提出的环境保护对策措施、建议,项目建设产生的负面影响可以得到控制,其影响程度在区域环境容量可以承受的范围。从区域环境保护角度分析,云南富宁铅锌矿安农铅锌矿采选改扩建工程建设可行。

文山州生态环境局

2023年5月12日

网站地图

主办:文山州人民政府办公室,通信地址:文山市华龙北路2号文山州人民政府办公室,举报邮箱:wszdzzwb@163.com
投稿邮箱地址及电话:wszdzzwb@163.com,0876-3990267;本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及涉未成年人举报电话:0876-3990268
ICP备案号: 滇ICP备05000302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5326000023    公安备案号:滇公网安备 532621020001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