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生态环境 > 正文

文山州生态环境局关于拟对广南园区昔板片区基础设施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拟审查情况的公示

2022-12-07 16:05  来源:文山州生态环境局  【字体:     打印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及信息公开要求,经审议,文山州生态环境局拟对以下项目作出审批意见,现将有关情况予以公示。公示期为2022年12月7日-2022年12月13日。

联系电话:0876-2191905 0876-2190850(州投资项目审批服务中心受理窗口)公示期:5个工作日

听证权利告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自公示起五日内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可提出听证申请。

通讯地址:文山市河西路38号文山州生态环境局

邮 编:663099

序号

项目名称

项目概况

主要环境影响及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1

广南园区昔板片区基础设施项目

建设地点:西畴县兴街镇老街村委会老街至凉水井村道路约3公里处。

占地:总用地面积5490.3m2,占地类型为耕地,不涉及占用基本农田等。

项目投资:项目总投资2000万元,其中环保投资321万元,占总投资的16.05%。

服务范围:西畴县、麻栗坡县、马关县三个县域内卫生机构(含私立医院、私立诊所、医务室、乡镇卫生院、卫生所等)产生的医疗废物,包括医疗卫生机构收治的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产生的生活垃圾及疫情期间各定点医疗机构、隔离观察点(户)、集中观察点等区域所产生的生活垃圾、废弃口罩等。

医疗废物处置类别:本项目医疗废物处置采取焚烧工艺,医疗废物处置类别为HW01医疗废物(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损伤性废物、药物性废物、化学性废物五类),不包含手术或尸检后能辨认的人体组织、器官即死胎,放射性废弃物、高压容器、废弃的细胞毒性药品、剧毒物品、易燃易爆物品、重金属(如铅、镉、汞等)含量高的医疗废物。

劳动定员及工作制度:劳动定员17人;计划全年运行,每天运行24小时。

建设内容及规模:主要建设接收、储存和供料系统、焚烧系统、烟气净化系统、污水处理系统等,并配套建设公辅等工程。

一、施工期项目主要环境影响及污染防治措施

(一)环境空气

项目在施工期产生的大气污染主要来自施工作业产生的扬尘、沥青路面铺设过程中产生的轻微沥青烟、运输建设材料过程中车辆的尾气、运输路上携带起的扬尘及粉末状建设材料。施工期污染随着施工期的结束而消失,环评提出,通过采取洒水降尘、修建遮挡围墙、分段分区施工、在出口设置轮胎清洗池、出入口施工场地加强清扫、保持清洁,运输过程采取遮盖杜绝散装,沥青混凝土采取外购、减少铺设时间,合理安排工期,加强人员保护等措施,以减少项目施工对环境空气的影响,在认真落实相关措施后,区域大气环境影响可接受。

(二)地表水

施工期的水污染源主要为生产废水、施工人员生活污水和暴雨径流。生产废水经1座20m3的临时沉淀池沉淀后回用作施工用水,不外排。

1.施工废水

施工废水主要是工地开挖产生的泥浆水、施工机械设备的冷却和洗涤用水、施工现场清洗及混凝土养护产生的废水等,施工废水通过设置临时沉淀池,收集和沉淀处理后回用于施工用水,不外排。

环评提出通过采取建筑材料分类适量集中堆放,减少存放时间,雨天顶部覆盖篷布;合理安排施工,尽量避开雨季;施工机械定期修检维护;及时处理混凝土罐车洒落在地面上的混凝土;各子项目在施工场区修建临时沉淀池,废水经收集和沉淀处理后回用作施工用水;修建施工围墙,管网施工线路沿边设置施工围挡;节约用水;完善场外雨水截流沟渠;道路、雨污管网分区分段施工,即挖即填;管沟回填剩余的土石方及时收集清运等措施,以减少项目施工对地表水的影响。

2.生活废水

项目施工地点距离县城较近,且周边有村庄分布,因此,工人不在厂区食宿,施工期间只设置简易的办公管理用房,不设置施工营地和食堂。项目生活用水主要有洗手、洗脸等洗漱用水和粪便污水,废水污染物主要为SS、COD、NH3-N、BOD5、石油类等,施工期在项目场地设临时性卫生旱厕,雇请当地农民定时清淘外运作农肥利用,粪便不进入附近水体。洗手、洗脸等产生的污水经沉淀处理后用于施工场地洒水降尘利用,不外排,对环境影响不大。

(三)噪声

施工期产生的噪声主要为施工机械噪声、施工交通噪声和施工作业噪声,其中:项目施工作业噪声级一般在50~70dB(A)之间,施工交通噪声级一般在80~85dB(A)之间。环评预测,在不考虑环境噪声本底值、声屏障、空气吸收等衰减情况下,场区开挖平整、基础施工和结构施工、装修阶段,各施工阶段的叠加噪声值昼间分别在7m、23m、11m围之内超过《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中的昼间标准值(70dB(A))的要求;夜间分别在40m、130m、65m范围之内超过《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中的夜间标准值(55dB(A))的要求。本工程污水处理厂、自来水厂、变电站、垃圾中转站、道路及雨污管网等各子项目200m范围内均无声环境保护目标,对环境影响不大。通过采取选择低噪声施工机械、合理布置高噪声施工机械、合理安排施工时间、给固定噪声源搭建简易操作棚、施工机械添加减振垫、施工场区修建施工围墙、高噪声施工机械操作员加强听力保护、对施工设备定期保养等措施,以减小噪声对环境的影响。

(四)固体废物

施工期固体废物主要为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废弃土石方268.72万m3由施工方运至当地政府指定地点堆放。工程建筑垃圾采取分类处理,废弃水泥块等用于施工场地回填,管材边角及装修材料边角收集外售给废品站。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后委托当地环卫部门清运处理。

(五)生态环境

项目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体现为项目区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其建设改变了现有土地的地表结构,清除区域内现有的植被,将增强区域土壤侵蚀强度,造成新增水土流失危害,破坏区域生态环境。工程施工也将使得区内大部分动物迁移他处,远离施工区范围。由于项目区距离村庄较近,受人类活动干扰,区内植被类型及种类常见,无大型野生动物分布,不会因项目施工导致物种灭绝或消失,工程占地面积较小,总体对生态环境影响不大。环评提出如下措施,以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①分片分段开挖,控制开挖坡度及施工开挖作业面宽度,及时整理及回填。

②施工期合理安排施工计划,尽量避开雨季,做到即挖即填、即填即压,雨天对开挖面用篷布覆盖。

③开挖土石方作为自身填方回用外,剩余的土石方及时清运,对不能及时清运的土石方必须进行临时挡护,临时挡护措施采用编制土袋砌筑,并雨天临时堆积土石方用篷布覆盖。

④严格按照规划用地红线进行建设,尽量缩小施工作业面。

⑤在污水处理厂施工场区西面的山坡坡脚修建雨水截洪沟和收集管沟,避免施工场区外的雨水流至场区内,项目在尾水管沿线施工时,沿线设置围栏,避免外围雨水流至施工区域内。

⑥施工结束后在绿化占用地栽植灌木、乔木以及草坪等。

⑦在施工场区及施工沿线修建临时沉淀池,收集施工废水经沉淀后回用,另外,项目施工期在处理厂施工场区出口设置1个车辆轮胎清洗池。

二、运营期项目主要环境影响及污染防治措施

(一)废气

1.污水处理厂及垃圾中转站废气

本项目废气主要为污水处理厂和垃圾中转站产生的恶臭,主要成分为氨和硫化氢,污水处理厂生物滤池除臭装置排放筒氨的排放速率为0.0991 kg/h,硫化氢的排放速率为0.001517 kg/h。环评提出如下措施,以减小污水处理厂恶臭对周围环境的影响:①项目采取加盖或密封的方式,将恶臭气体收集后通过1套生物滤池除臭系统处置后由15m高排气筒排放。②厂区污水管设计流速应足够大,尽量避免产生死区,导致污物淤积腐败产生臭气。③污泥经脱水后尽快外运处置,对厂内临时堆场要用氯水或漂白粉溶液冲洗和喷洒。运送污泥的车辆在驶离厂区前要做消毒处理。④厂区内种植高大阔叶乔木形成绿化隔离带,有效地阻挡和吸收(吸附)可能产生的恶臭。⑤加强污水处理厂管理,及时清理堆存污泥,减少恶臭气体散发量。⑥食堂配备1套专用油烟管道和1套油烟去除率≥60%油烟净化系统,废气由高于建筑物1.5m的烟囱排放,其油烟经过净化后排放浓度降至2.0mg/m3以下,满足GB18483-2001《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限值要求。

污水处理厂及垃圾中转站无组织排放氨的排放速度为0.0605 kg/h,硫化氢的排放速率为0.00115 kg /h。通过采取垃圾日产日清,并用微生物除臭剂进行喷洒除臭,定期对作业场地进行冲洗等措施,以减小对环境的影响。

据环评预测,正常排放情况下,污水处理厂生物滤池除臭装置排气筒排放的NH3、H2S最大地面空气质量浓度出现距离为292m,下风向最大地面空气质量浓度分别为9.9352μg/m3、0.1521μg/m3,占标率分别为4.97%、1.52%。污水处理厂及垃圾中转站无组织排放的NH3、H2S最大地面空气质量浓度出现距离为263m,下风向最大地面空气质量浓度分别为16.072μg/m3、0.3055μg/m3,占标率分别为8.04%、3.06%。项目污水处理厂及垃圾中转站排放的恶臭的最大贡献值均能满足《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18)附录D浓度参考限值,对大气评价范围内的空气质量影响不大。

据环评预测,在污水处理厂臭气除臭装置失效,除臭效率下降至零时的非正常排放情况下,污水处理厂生物滤池除臭装置排气筒排放的NH3、H2S最大地面空气质量浓度出现距离为292m,下风向最大地面空气质量浓度分别由正常排放的9.9352μg/m3变为非正常排放的110.47μg/m3、0.1521μg/m3变为1.5216μg/m3,占标率分别由正常排放的4.97%变为55.24%、1.52%变为15.22,占标率Pmax>10%。最大地面空气质量浓度和占标率与正常排放相比有较大提升,建设单位应加强环保设备管理,备好备品备件,杜绝环保设施故障。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18)估算模式计算结果,污水处理厂排放的污染物氨和H2S的Pmax最大值出现在263m处,Pmax值为8.04%、3.06%均小于10%,污染物的最大贡献值均能满足《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18)附录D浓度参考限值,因此,项目不需设置大气环境防护距离。

根据《大气有害物质无组织排放卫生防护距离推导技术导则》(GB/T39499-2020)推荐的公式进行计算,污水处理厂、垃圾中转站厂界外需设置100m的卫生防护距离。项目污水处理厂、垃圾中转站防护距离内无居民点,满足防护距离要求。环评要求在拟建项目卫生防护距离内不应规划设置居住区、学校、医院等环境敏感目标。

2.自来水厂废气

自来水厂营运期产生的大气污染物主要为食堂油烟、化粪池及贮存池恶臭。食堂油烟采用净化效率≥60%的油烟净化设施处理达到《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GB18482-2001)低于2.0mg/m3要求,由专用烟道高空达标排放,环境影响不大;化粪池和贮泥池臭气采取对污泥进行定期清运,经厂区及周边绿化吸收、阻隔后境影响不大。

3.其他废气

其它废气主要为汽车尾气和道路运输扬尘,主要污染因子为碳氢化合物、CO、NOx和TSP,在加强对汽车尾气的综合治理及道路的日常管理情况下,影响不大。

(二)废水

1.污水处理厂废水:生活废水产生量约为0.8m3/d、实验废水0.02m3/次、污泥脱水滤液214.66m3/d,均进入污水处理厂处理。

自来水厂废水:主要包括反应沉淀池排泥水、滤池反冲洗废水和员工生活污水。沉淀池排泥水产生量约61.6m3/d,该废水进入污泥浓缩池处理后,上清液经管道排入排水回收池返回配水井继续利用,底层泥水经脱水处理干化后外运;滤池反冲洗废水产生量约3018.4m3/d,该废水进入排水回收池后返回配水井作为生产原水使用,不外排。污泥脱水滤液产生量为22.79m3/d,经污水管网排入污水处理厂处理。生活污水产生量为350.4 m3/d,经化粪池处理后排入污水处理厂处理。

垃圾中转站废水:主要为冲洗废水、垃圾渗滤液和生活污水。冲洗废水产生量210.56m3/a,垃圾渗滤液产生量164.2m3/a,生活污水产生量700.8m3/a。冲洗废水经沉淀池沉淀后回用,不外排。渗滤液采用罐车运往广南县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站处理。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排入污水处理厂处理。

变电站废水:主要为生活污水,产生量为233.6m3/a,经化粪池处理后排入污水处理厂处理。

2.污水处理厂:设计处理规模为48000 m3/d,采用“粗格栅+细格栅及旋流沉砂池+调节池+水解酸化池+A2/O生化池+絮凝沉淀池+氧化池+滤布滤池+紫外消毒+巴氏计量槽)”工艺,处理后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标后,排入昔板河。

据环评预测,营运期正常情况下污水处理厂排污口下游控制断面处的COD、氨氮和氟化物浓度均能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要求,COD、氨氮和氟化物最小安全余量均大于环境质量的10%要求,正常情况下,污水处理厂排放废水对昔板河水质的影响可接受。

污水处理厂在非正常排放条件下,昔板河水质中COD、氨氮和氟化物均超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要求,对昔板河影响较大。建设单位必须加强废水处理系统的管理,建立健全环保管理机制和各项环保规章制度,落实岗位环保责任制,加强环境风险防范工作,防止事故排放导致环境问题。

(三)地下水

污水处理厂区域及周边孔隙水主要接受大气降雨垂直入渗和基岩裂隙水的侧向补给,其次受农灌水、溪沟补给。污水处理厂区域处于地下水的补给径流区,地下水总体上由北向南径流,向昔板河径流排泄。

在正常情况下,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各区域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6)中的防渗要求进行防渗设计,项目正常情况下产生的污废水、固废等污染物不会渗漏、泄漏,项目的建设运营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是可控的。

据环评预测,在污水处理厂的防渗层出现破损或破裂,污水发生渗漏的非正常状况下,随着时间增加,污水发生渗漏的量也会逐渐增加,渗漏进入含水层的氨氮、氟化物迁移扩散距离越来越大。在迁移100天时,主要影响范围为20m;在迁移200天时,主要影响范围为20m;在迁移500天时,主要影响范围为60m;在迁移1000天时,主要影响范围为80m;在迁移2000天时,主要影响范围为120m;在迁移5000天时,主要影响范围为200m。渗漏进入含水层中的污染物在短时间内难以自净恢复,随着时间增加,污染物的浓度和迁移扩散范围随之增大,会对项目区及其下游的地下水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污染。因此,应定期检测下游监控井的水质,保证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

项目在建设过程中须做好各污水、污泥处理构筑物的防渗措施,以及污水收集、输送和暂存等区域的防腐、防渗措施,运行期须定期检查防渗层及管道的破损情况,并及时修补。项目运行期间,需加强管理和监督检查,通过采取如下措施以减少项目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

(1)分区防渗

①严格执行雨污分流及清污分流,建成三大排水系统,即生产废水、生活污水、雨水要有组织地分别排入对应的系统管网和处理系统处理,并做到达标排放。

②项目区内存在隐伏溶洞或土洞,建议项目建设前期采用物理探测方法对污水处理厂范围进行岩溶探测,圈定岩溶异常区,并采用钻探进行验证,若存在隐伏溶洞或土洞,应采取灌浆措施,防止地面塌陷造成废水直接污染地下水。

③项目各子项目防渗措施如下:

项目污染防渗分区、防渗标准及要求见下表。

子项目污染防渗分区、防渗标准及要求一览表

工程

污染防渗区类别

防渗区名称

防渗标准及要求

污水处理厂

重点防渗区

危废暂存间、污泥脱水间、污泥堆场等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 610—2016)中重点防渗区的防渗要求,等效黏土防渗层Mb≥6.0m,K≤1.0×10-7cm/s。

一般防渗区

格栅、沉砂池、生化池、二沉池、高效沉淀池、氧化池、滤布滤池、事故调节池、鼓风机房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6)中一般防渗区的防渗要求,等效黏土防渗层Mb≥1.5m,K≤1.0×10-7cm/s。

简单防渗区

各子项目综合楼、厂区道路等

地面采用混凝土硬化

自来水厂

重点防渗区

危废暂存间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 610—2016)中重点防渗区的防渗要求,等效黏土防渗层Mb≥6.0m,K≤1.0×10-7cm/s。

一般防渗区

化粪池、排泥池、污泥脱水间、污泥均衡池、污泥干化场、机修间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6)中一般防渗区的防渗要求,等效黏土防渗层Mb≥1.5m,K≤1.0×10-7cm/s。

简单防渗区

综合楼、配电室、沉淀池、滤池、清水池、道路

地面采用混凝土硬化

变电站

重点防渗区

事故油池、危废暂存间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 610—2016)中重点防渗区的防渗要求,等效黏土防渗层Mb≥6.0m,K≤1.0×10-7cm/s。

一般防渗区

化粪池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6)中一般防渗区的防渗要求,等效黏土防渗层Mb≥1.5m,K≤1.0×10-7cm/s。

简单防渗区

站房、道路

地面采用混凝土硬化

垃圾中转站

重点防渗区

渗滤池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 610—2016)中重点防渗区的防渗要求,等效黏土防渗层Mb≥6.0m,K≤1.0×10-7cm/s。

一般防渗区

化粪池、沉淀池、压缩车间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6)中一般防渗区的防渗要求,等效黏土防渗层Mb≥1.5m,K≤1.0×10-7cm/s。

简单防渗区

综合楼

地面采用混凝土硬化

备注:各区域具体防渗措施可根据防渗材料、厚度等进行防渗设计和施工,但须达到环评提出的防渗标准及要求。

(2)监测计划见下表:

监测计划

工程

环境要素

监测点位

监测指标

监测频次

执行标准

废水

污水处理厂废水总排口

流量、pH、水温、化学需氧量、氨氮、总磷、总氮b

自动监测

氟化物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标准,其余指标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一级A标

悬浮物、色度

五日生化需氧量、石油类、总镉、总铬、总汞、总铅、总砷、六价铬

氟化物

季度

废气

生物滤池除臭系统排气筒

氨、硫化氢、臭气浓度

1次/季度

《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表2中标准限值

厂界上风向1个点、下风向2个点位

氨、硫化氢、臭气浓度

1次/半年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表4二级标准

地下水

监测井1(背景点、地下水流向上游)、监测井2监测计划

(项目区)、监测井3(地下水流向下游)

pH、氨氮(以N计)、耗氧量、硫酸盐、阴离子表面活性剂、耗氧量(CODMn法,以O2计)、总大肠菌群、菌落总数等

每年枯、丰水期各监测一次

《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2017)

噪声

厂界四周外1m

等效连续A声级LeqdB(A)

季度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3类标准

自来水厂

噪声

四周厂界

等效连续A声级

1次/季度,每次一天,分昼间、夜间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3类标准

垃圾中转站

废气

厂界四周

NH3、H2S、臭气浓度

1次/半年

《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4554-93)中新扩改建二级标准

噪声

四周厂界

等效连续A声级

1次/季度,每次一天,分昼间、夜间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3类标准

变电站

噪声

变电站站界四周

Leq(A)

1次/季度,每次一天,分昼间、夜间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 12348-2008)3类标准

b总氮自动监测技术规范发布实施前,按日监测。

(四)噪声

项目自来水厂运营期间的噪声源主要是加氯加药间、污泥处理构筑物等水泵产生的噪声,噪声源强在75-85dB(A)之间。污水处理厂运行期主要噪声源为各类泵、脱水机、风机等,噪声源强在75-85dB(A)之间。变电站运营期间噪声源主要为变压器,噪声源强为65dB(A)。环评预测,通过采取隔声、消声、减震等措施,自来水厂、自来水厂、变电站四周厂界的昼夜间噪声贡献值均能达到《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3类标准要求。环评提出,自来水厂、污水处理厂、变电站、垃圾中转站等采取以下措施,以减少项目噪声对外环境的影响:①对厂区各构筑物进行合理布局,将噪声源强较大的设备尽量远离厂界;②在工程设计中应考虑在噪声较大的设备上部加盖封闭,以阻挡噪声传播;③主要建(构)筑物采取加盖封闭措施,以阻挡噪声传播;④选用低噪声设备,并进行降噪隔声措施;⑤泵房内的噪声设备设置于室内或采取地埋式;⑥厂区内建立绿化带,厂界处设置绿化隔离带。

据环评预测,园区主路道路车辆产生的噪声在道路10m范围内的昼夜间噪声均能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3类标准限值要求。对园区管网及路面工程,环评提出以下措施,以减小项目噪声对环境的影响:①做好道路养护工作,对受损路面要及时维修与修复,维持道路平整,使路面保持良好的状态,尽量降低道路摩擦磕碰噪声。②沿线采用限速标志、交叉路口地段建设减速带等措施,减少噪声。③加强道路绿化,做好道路沿线绿化设计,建议在道路两旁栽植高大树木,增强绿化降噪效果。④在规划和建设过程中充分考虑交通噪声的影响,设计时宜合理安排房间的使用功能,将居民住宅在面向道路一侧设计作为厨房、卫生间等非居住用房。

(五)固体废物

污水处理厂固体废物产生量及处置方式见下表。

污水处理厂固体废物产生量及处置方式

序号

固废名称

固废类别

产生量t/a

处置方式

1

栅渣

第Ⅰ类一般工业固体废物

726.59

自然风干后委托当地环卫部门处置

2

污泥

/

6957.41

根据鉴别结果,按规范及要求进行处理处置

3

废紫外线灯管

危险废物

0.128

暂存于危险废物暂存间,委托有资质的单位清运处置

4

实验室废液及废试剂瓶

危险废物

0.01

5

废矿物油

危险废物

0.2

6

生活垃圾

一般固废

3.65

委托环卫部门处理

合计

168622.55

/

污水处理厂固体废弃物主要为栅渣污泥、废紫外灯管、实验室废液及废试剂瓶、废矿物油、生活垃圾。其中栅渣(726.59t/a)为一般固废,与生活垃圾(3.65t/a)分开收集后暂存后委托环卫部门处理定期清运处置。废紫外线灯管(0.128t/a)、实验室废液及废试剂瓶废物(0.01t/a)、废矿物油废物(0.2t/a)属于危险废物,经统一收集在自建8m2危废间分区暂存后交由有资质的单位清运处置;剩余污泥(6957.41t/a)根据鉴别结果,按规范及要求进行处理处置,鉴定结果为危险废物(具有腐蚀性、毒性、易燃性、反应性等一种或一种以上危险特性的),则委托有相应资质的单位处置;鉴定结果为一般废物,则按可研、设计方案经脱水后满足《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混合填埋用泥质》(GB/T23485-2009)中的相关规定后由封闭的槽车定期外运至广南县生活垃圾填埋场进行填埋。

自来水厂固体废物主要为生活垃圾(2.19t/a)、沉淀池污泥(4.31 t/a)和废机油(0.02 t/a)。污泥经脱水干化和生活垃圾一起委托部门处置;废机油暂存于危废暂存间委托有资质的单位清运处置。

变电站固体废弃物主要为变压器油(4t/a)、废旧铅酸蓄电池和生活垃圾(2.92t/a)。变压器油、废旧铅酸蓄电池暂存于危废暂存间收集后,定期交有资质单位处理;生活垃圾委托环卫部门定期清运处置。

市政管网及路面工程的固体废弃物主要为道路清扫垃圾其产生量不定,由环卫人员打扫收集后送至垃圾收集点,由当地环卫部门负责清运处置。

(六)土壤环境影响

项目运营期对土壤造成的污染主要是事故排放情况下污水处理系统、垃圾中转站、各危废暂存间(污水处理厂、自来水厂、变电站)防渗层破损等形成垂直入渗对土壤造成的影响以及设备故障如水泵损坏造成排水不畅引起的污水地面漫流对区域环境造成的污染。

垂直入渗途径影响主要包括各污水处理设施、各危废暂存间防渗层破损造成污染物垂直入渗对土壤造成影响。污水处理厂、垃圾中转站及各危废暂存间设置的各污水处理设施防渗层破损时,污染物随污水入渗将污染池子下方及周围的土壤,主要污染物为氟化物、CODcr、BOD5、SS、氨氮、总磷、石油类等,若大量SS进入土壤环境将会造成土壤胶结,影响其通气透气性,进而抑制土壤中细菌活动,降低土壤酶活性。若大量氟化物、氨氮、CODcr、BOD5、总磷及石油类等进入土壤,引起土壤物理、化学、生物等方面特性的改变,导致质量下降。为防止污染物入渗对土壤的污染,对各污水处理池、储泥池、渗滤液收集池及危险废物暂存间采取重点防渗措施,在运营过程中对各污水处理池、储泥池、渗滤液收集池及危险废物暂存间的防渗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发现防渗层破损,须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将项目对土壤环境的影响降至最小。

污水处理设施设备故障导致污水地面漫流可能污染土壤。本项目水泵均设置备用水泵,设置1个事故池,发生事故时可将污水排入事故水池经项目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

环评提出如下措施,以减小项目对区域土壤的环境影响:(1)源头控制措施。加强管理,保证污水处理设施正常运行,及时损坏的设备进行修复,最大限度减少由于设备损坏引起的排水不畅,导致的污水漫溢流出污水处理设施,对土壤造成污染。(2)采取分区防渗措施,分为重点防渗区、一般防渗区、简单防渗区。各子项目危废暂存间、污泥脱水间、污泥堆场、变电站事故油池及垃圾中转站渗滤液收集池等区域划分为重点防渗区;污水处理厂格栅、沉砂池、生化池、二沉池、高效沉淀池、氧化池、滤布滤池、事故调节池、鼓风机房、自来水厂排泥池、污泥脱水间、污泥均衡池、污泥干化场、机修间、垃圾中转站沉淀池、压缩车间及各子项目区内的化粪池等区域划分为一般防渗区;各子项目综合楼、厂区道路等等区域划分为简单防渗区。(3)污染监控体系实施覆盖工业场地影响范围内土壤污染监控系统,及时发现污染、及时控制。(4)应急响应措施。一旦发生污染事故,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应急措施控制土壤,使污染得到控制。

(七)环境风险

项目主要涉及自来水厂、污水处理厂、垃圾中转站、园区道路工程、变电站和配套雨污水管网,事故状况下可实现完全的分割,因此环境风险分别对自来水厂、污水处理厂、垃圾中转站和变电站进行评价。自来水厂涉及的主要风险物质为次氯酸钠和废机油;污水处理厂涉及的主要风险物质为废机油,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18)附录C,项目自来水厂工程Q=0.628004,污水处理厂工程Q=0.00004,变电站Q=0.016,均属于Q<1,环境风险潜势为I,不再进行环境敏感程度(E)分级后判定等级。可直接判定该项目环境风险潜势为I。

据环评分析,项目自来水厂可能发生的主要事故为危险化学品和废机油泄漏,造成地表水、环境空气等造成影响;污水处理厂主要是废水事故排放。企业应加强风险管理,认真落实各种风险防范措施,通过相应的技术手段降低风险发生概率,并在风险事故发生后,及时采取风险防范措施及应急预案,使风险事故对环境的危害控制在可控范围内。

二、评估结论

(一)《报告书》编制质量

《报告书》编制基本规范,工程分析及环境质量现状清楚,提出的污染防治措施基本可行,可作为本项目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依据。

(二)环境影响评估结论

项目属于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经广南县发展和改革局以广发改复〔2021〕55号批复,项目代码:2111-532627-04-01-190496,符合国家和地方产业政策,项目选址所在区域无国家、省、县划定的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饮用水源保护区等环境敏感目标。

项目建设和运营将对当地环境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建设单位在按“三同时”要求严格落实《报告书》和本评估意见提出的各项污染控制和风险防范措施要求的条件下,项目建设和运营的不良环境影响可得到减缓和控制,项目建设从环境的角度上是可行的。

文山州生态环境局

2022年12月7日

网站地图

主办:文山州人民政府办公室,通信地址:文山市华龙北路2号文山州人民政府办公室,举报邮箱:wszdzzwb@163.com
投稿邮箱地址及电话:wszdzzwb@163.com,0876-3990267;本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及涉未成年人举报电话:0876-3990268
ICP备案号: 滇ICP备05000302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5326000023    公安备案号:滇公网安备 532621020001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