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生态环境 > 正文

文山州生态环境局关于拟对马关至西畴高速公路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拟审查情况的公示

2022-11-23 20:23  来源:文山州生态环境局  【字体:     打印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及信息公开要求,经审议,文山州生态环境局拟对以下项目作出审批意见,现将有关情况予以公示。公示期为2022年11月23日-2022年11月29日。

联系电话:0876-2191905 0876-2190850(州投资项目审批服务中心受理窗口)公示期:5个工作日

听证权利告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自公示起五日内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可提出听证申请。

通讯地址:文山市河西路38号文山州生态环境局

邮 编:663099

序号

项目名称

项目概况

主要环境影响及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1

马关至西畴高速公路工程

(一)推荐线路概况

马关至西畴高速公路位于文山州马关县(19.093km)、西畴县(24.060km)境内。

推荐主线起点位于马关县西北侧,顺接在建河口至马关高速,同时与已建文山至马关高速马关落地互通复合形成十字落地枢纽互通;路线止点位于西畴县兴街镇附近接在建那洒至兴街高速,设定向式Y型枢纽互通与那洒至兴街高速公路衔接。推荐主线路线方案全长42.064km。

全线共设1条互通立交配套连接线(马关东互通连接线),长1.89km。

主线主要控制点:马关县城、盘龙河、西畴县马街乡、兴街。

主线采用高速公路标准进行建设,设计速度80km/h,路基宽25.5m。马关东互通连接线,按一级公路,设计速度60km/h,路基宽20m。全线共设隧道11444.5m/15座,其中特长隧道3750m/1座,长隧道2320m/2座,中隧道5208.5m/11座,短隧道166m/1座;项目推荐主线共设桥梁13966.25m(双幅平均)/33座,其中设置特大桥1795.5m/1座,大桥11824.93m/28座,中桥345.82m/4座。全线共设设置互通式立交3处(马关东互通、马尾冲互通、新马街互通)、枢纽立交2处(马关枢纽互通、兴街枢纽互通)。

设停车区1处(四角田停车区)、养护工区1处(马关东养护工区)、隧道管理所2处(四角田隧道管理所、大树脚隧道管理所)、收费站3处(马关东立交匝道收费站、马尾冲立交匝道收费站、新马街立交匝道收费站)、监控分中心1处、交巡警用房1处、隧道变电所5处。

工程总占地面积为348.74hm2,其中,永久占地面积220.70hm2,临时占地面积128.04hm2。工程占用基本农田37.9953hm2,国家二级公益林约3.348hm2,省级公益林约1.703hm2

工程拆迁建筑物25710m2,拆迁电力线16627m。全线拟设置弃渣场25个、施工营场地17处(其中包含施工营地5处、施工场地17处)、施工便道23.925km。表土堆场设置在弃渣场内,不单独设置表土堆场。不设置取料场,建设所需砂石料选择合法料场外购。

工程总投资793632.9440万元,其中环保投资2324.65万元,约占总投资的0.293%。

建设工期:工程建设工期36个月。经环评单位调查,项目目前尚未开工建设。

(二)线路方案比选

路线方案:主要提出2处主要局部路线方案比选。

(1)盘龙河段(K、B线)

K线:起点桩号为K15+138.082,从马尾冲村东南侧,顺山脊布线降坡至铜厂坡后,K线沿盘龙河下游方向设盘龙河大桥跨越盘龙河至北岸,于四角田处设置四角田停车区,止点桩号为K25+000,路线全长9.862km,工程桥隧比为68.59%。

B线:起点桩号为BK15+138.082,从马尾冲村东南侧,顺山脊布线降坡至铜厂坡后于威龙电站大坝下游约215米处设盘龙河大桥跨越盘龙河至北岸,止点桩号为BK24+460.482,路线全长9.322km,桥隧比达88.05%。

环境比选:K线方案在生态环境、地表水环境两方面优于B线方案;在地下水环境、环境空气及声环境敏感点方面K线方案和B线方案差不多;两个方案均不涉及环境敏感区。

结合工程比选,环评推荐K线方案,与初设推荐方案一致。

(2)兴街段(K、C线)

K线:起点桩号为K34+532.876,从甘塘子村南侧,沿县道341线布线,至革磨后上跨省道210线,以桥梁+隧道+桥梁的方式穿越云南西畴国家石漠公园,下穿在建文山至麻栗坡高速后通过设置那兴枢纽与在建那洒至兴街高速相接,止点桩号为K41+605.282,路线全长7.072km。

C线:起点桩号为CK34+532.876,从甘塘子村南侧,沿县道341线布线,上跨省道210线后沿云南西畴国家石漠公园边缘布线,完全避让了石漠公园范围,下穿在建文山至麻栗坡高速后,通过设置那兴枢纽与在建那洒至兴街高速相接,止点桩号为CK41+605.283,路线全长7.292km。

环境比选:C线比K线方案少占用基本农田0.03hm2,少占用自然植被0.03hm2,多占用生态保护红线0.6098hm2;根据《云南西畴国家石漠公园总体规划(2018-2025)》石漠公园的规划范围,C线方案路线不涉及云南西畴国家石漠公园,项目初设路线在K34+100~CK35+180路段工程以路基形式临近石漠公园生态保育区-岜来冲水源涵养林保护小区,路线用地红线距离石漠公园最近直线距离约4.19m;根据《云南西畴国家石漠公园总体规划(2018-2025)》,K线方案线路以桥梁(干海子大桥)+隧道(石门坎隧道)的形式穿越云南西畴国家石漠公园者保梁子水土保持林保护小区(生态保育区)、以桥梁(合新村大桥)的形式穿越石门坎岩溶水乡景区(体验区)。

根据《国家沙漠公园管理办法》(林沙发〔2017〕104号)的相关要求,云南西畴国家石漠公园的生态保育区是禁止占用的,该路段K线选线环境不可行。

环评推荐C线方案,与初设推荐方案一致。

(一)环境敏感区

1.生态保护红线

环评根据在云南省基础地理信息中心查询得知:项目占用生态保护红线(公开版)的面积为2.2561hm2,项目占用生态保护红线的占用类型分为:南部边境热带森林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保护红线。

①项目占用生态保护红线基本情况

马关至西畴高速公路工程建设项目属线性基础设施工程项目,项目涉及占用生态保护红线2.2561hm2,其中路基工程涉及0.0196hm2、桥梁工程涉及0.5205hm2、隧道(仰坡)工程涉及0.2012hm2、互通式立交工程涉及1.5148hm2。项目不占用马关县生态保护红线,占用西畴县生态保护红线2.2561hm2,占用类型为南部边境热带森林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保护红线。

②项目占用生态保护红线不可避让性

项目位于云贵高原南部,项目路线走廊区地形地貌复杂,峰峦叠嶂,峡谷深切,河道纵横,主要为岩溶地貌、构造剥蚀溶蚀地貌、河流侵蚀堆积地貌,工程地形条件较差,工程建设需充分考虑地形地貌、地质、施工以及运行安全等因素,减少对脆弱地质环境的扰动,减少诱发地质灾害可能性,最大程度降低地质安全隐患。同时,项目需兼顾与在建、拟建公路以及沿线村镇等的衔接,选址范围受到较大限制,不可避免占用生态保护红线。

环评分析,项目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建设与《云南省生态保护红线》不冲突。本项目已取得《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马关至西畴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占用生态保护红线不可避让性论证意见的函》。项目占用生态保护红线符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统筹划定落实三条控制线的指导意见>的通知》(厅字〔2019〕48号)、《自然资源部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授权和委托用地审批权的决定>的通知》(自然资规〔2020〕1号)、《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关于加强生态保护红线管理的通知(试行)》(自然资发〔2022〕142号)、《文山州“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实施方案》(文政发〔2021〕24号)等文件要求及自然资源部相关规定。环评提出,在下一阶段施工设计中,应进一步优化调整线路走向,尽量避让沿线生态保护红线区。弃渣场、临时表土堆场、施工营场地、施工便道等临时工程不得占用生态保护红线。并按照有关要求依法依规办相关手续。

2.云南西畴国家石漠公园

项目初设路线征地范围不涉及《云南西畴国家石漠公园总体规划(2018-2025)》的规划范围,项目不占用云南西畴国家石漠公园,永久占地和临时占地均不在石漠公园规划范围内,项目符合《国家沙漠公园管理办法》(林沙发[2017]104号)的相关要求。即本项目不涉及占用云南西畴国家石漠公园。本项目的实施对石漠公园的地形地貌、植被、植物没有直接影响,对石漠公园的完整性也没有直接影响。但路线K34+100~CK35+180、CK37+180~CK37+280、CK37+280~CK37+745、CK37+745~CK38+300等共4个路段邻近云南西畴国家石漠公园,路线征占地红线距离石漠公园距离为4.2~132.7m。云南西畴国家石漠公园在项目评价区内,施工期间产生的噪声、扬尘可能对石漠公园保护对象产生一定的间接影响,但通过设置临时声屏障、采取洒水降尘措施等,可降低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且施工期间所产生的影响是暂时的,随着施工结束得以消除。保护措施:严格控制工程用地红线,禁止在红线外进行施工活动,尽量减少施工造成的地表扰动;施工期,水泥、砂、石灰等易洒落散装物料的运输及使用需采取严格的防护措施;经常对沿线施工便道和进出堆场的道路洒水;施工爆破时,加强保护措施减少扬尘对空气环境的影响;选择物理降尘法,以免化学降尘中化学物品对石漠公园环境产生影响;对空气污染要加强监测。

(二)植被及主要植物

1.植被

环评调查,拟建高速公路永久占用植被面积为190.69hm2,其中自然植被97.15hm2,其中季风常绿阔叶林1.11hm2、暖性落叶阔叶林3.37hm2、暖温性针叶林52.44hm2、暖热性稀树灌木草丛10.85hm2、暖性石灰岩灌丛24.98hm2、草丛4.40hm2;永久占用人工植被93.54hm2,其中人工林8.32hm2、耕地85.22hm2。临时占用自然植被面积42.17hm2,其中暖温性针叶林24.19hm2、暖热性稀树灌木草丛3.09hm2、暖性石灰岩灌丛12.31hm2、草丛2.58hm2;临时占用人工植被72.32hm2,主要为人工林10.03hm2、耕地62.29hm2等。

环评分析,工程占地会对评价区的自然植被造成一定程度的不利影响,由于占用面积有限,工程建设不会造成评价区内植被类型的消失,不会造成评价区植被分布格局、生态系统结构及功能的显著改变,对自然植被的总体影响较小。

2.保护植物、古树

环评调查,评价区记录到的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金毛狗(5株)、金荞麦(6株)、董棕(3株),均不在项目征占地范围内。评价区无云南省级重点保护植物、无古树名木分布,工程建设不占用重点保护野生植物。

3.公益林及基本农田

拟建工程永久占用生态公益林总面积为5.051hm2,其中占用国家二级公益林3.348hm2、占用省级公益林1.703hm2,对区域公益林涵养水源、保持土壤等生态服务功能的发挥将产生一定影响。项目临时占地不涉及生态公益林。拟建项目占用的省级公益林类型以地方一般保护生态公益林和商品林为主;拟建项目占用的国家级生态公益林类型以国家二级生态公益林和水源涵养林为主,工程占用生态公益林为水土保持林和水源涵养林,不涉及国家一级公益林。

由于占用的公益林地总面积为5.051hm2,占项目涉及区公益林面积的比例极小,不会破坏区域生态系统的整体性,且都是隧洞口和桥梁桩基处的斑块状占用,不会降低区域林业生态系统的整体稳定性及生态功能,因此本项目的建设对于沿线区域公益林的影响很小。环评提出项目需按林业部门管理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对区域内生态公益林采取补偿措施以降低影响。

拟建高速永久占用基本农田37.9953hm2,建设单位须按基本农田保护和管理的相关要求做好基本农田补偿和保护工作。

(三)野生动物

1.施工期

施工期间虽然会使项目占地区及施工影响区两栖爬行动物的种类和数量有所减少,但对整个项目区两栖爬行动物的种群数量的影响有限。一方面这些动物将迁徙它处,另一方面随着项目建设的完成,生境的恢复,两栖爬行动物的种群数量将很快得以恢复。评价区没有鸟类集中的栖息或繁殖地,更没有重点保护野生鸟类的固定繁殖地。施工期,人为活动、施工噪声等会惊吓干扰上述鸟类,鸟类会暂时避绕到影响区外觅食,由于大部分鸟类活动能力与范围较广,受项目施工影响很小。工程建设对野生动物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工程占地导致栖息地面积缩小,施工活动对动物的惊扰,施工噪声影响等。运营期主要为道路阻隔野生动物迁徙通道;交通噪声和夜间车辆行驶时灯光对动物的栖息和繁殖有一定的不利影响,例如影响动物的交配和产卵。道路交通产生很多干扰因子(噪声污染、视觉污染、污染物的排放)其中噪声污染影响显著。环评分析认为动物具有一定的趋避本能、适应环境的能力相对较强,待施工结束,植被恢复后,动物生境可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通过加强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严格施工管理,施工结束及时恢复植被,工程建设不会对其造成明显影响。拟建高速公路全线设置了桥梁、涵洞、隧道等通道,项目桥隧比高达60.43%,缓解阻隔作用。加上评价区的动物多为广域分布的物种,生境大部分都在两种以上,路两侧的适宜生境都较大。因而拟建公路产生的动物阻隔效应较小。

施工期涉水工程对鱼类会有所干扰,但影响相对较小;只要严格按设计要求进行施工,工程对鱼类的影响可以减少到最小或忽略;该区域无国家级保护鱼类分布,也无珍稀濒危鱼类分布;再者本项目无涉水桥墩,基本不会有施工带来水质污染的问题,因而也不会造成浮游生物、底栖生物等饵料生物量的减少,更不会影响鱼类的生存、生长和繁衍。因此,工程建设对鱼类影响是在可控范围和耐受的范围内,随着工程结束,进入营运期后,这些鱼类可在该区域恢复分布,但营运期必须对危险品的运输进行严格的管理,避免对鱼类产生影响和干扰。

2.运营期

营运期公路工程对陆生野生动物的影响主要为道路阻隔野生动物迁徙通道;交通噪声和夜间车辆行驶时灯光对动物的栖息和繁殖有一定的不利影响,例如影响动物的交配和产卵。道路交通产生很多干扰因子(噪声污染、视觉污染、污染物的排放)其中噪声污染影响显著,动物选择生境和建立巢区时通常会回避和远离高速公路。公路营运产生的灯光会对沿线鸟类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人工照明会影响雏鸟发育、鸣叫、繁殖和迁徙的既定模式。

(四)地表水环境

1.施工期

施工过程中开挖的废渣、泥浆和淤泥、建筑材料的运输和堆放、桥梁施工、混凝土拌和场及构件场生产废水、施工机械的修理及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含油污水、施工营地的生活污水、降雨产生的面源流失、隧道施工等对地表水环境产生影响。拟建高速涉及的河流主要为响水河、盘龙河、南丘河。桥梁施工过程,若钻孔废水及废渣不妥善处理,将会对水体产生一定影响。跨河桥梁施工过程中设置临时围堰,对钻孔泥浆等运至弃渣场集中堆放,可减缓对河流水质的影响。施工生产废水、生活污水经处理后全部回用或用于洒水降尘,隧道施工涌水经沉淀处理后回用或达标外排,对沿线地表水体影响不大。

2.运营期

运营期水环境影响主要为路桥面径流,所含污染物主要为悬浮物及少量石油类,路桥面径流经雨水稀释,泥沙吸附、沉降后污染物浓度降低,对沿线水体水质影响有限。

运营期停车区、马关东匝道收费站及与其合建服务设施生活污水建议采取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或其他出水水质能满足GB/T18920-2020城市绿化标准的处理设施)处理达到《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GB/T18920-2020)城市绿化标准后,晴天用于服务区或者公路绿化,雨天排入储水池,待晴天回用于绿化。

其余隧道管理所、收费站、养护工区、监控中心等其他服务设施产生的生活污水量均较小,可采用改良化粪池处理,处理设施出水用于附属设施本身绿化灌溉或农肥,不外排。

(五)地下水

1.施工期

拟建高速公路隧道施工打穿地下含水层,造成掘进过程中的涌水,将对工程区地下水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环评对5座隧道涌水量及影响半径进行预测,隧道涌水量在361.87~4630.45m3/d,影响半径在141~722m之间。

环评对公路沿线评价范围村庄饮用水来源进行了调查,沿线居民用水主要来自自来水、雨水、山箐水、泉点地下水,拟建公路施工大树脚地下水泉点、江东地下水泉点、上田冲1#泉点、上田冲2#泉点、兴街水泥厂水井等共5个泉点均无影响;对菖蒲塘地下水泉点、白石岩酒厂泉点共2个泉点影响较大,项目施工可能导致菖蒲塘地下水泉点和白石岩酒厂泉点流量明显减少或断流。项目建设对暗河(燕子洞)无影响。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交通运输局已出具项目对沿线居民饮用水水源造成影响的供水应急保障方案;马关县人民政府已出具关于《文山州交通运输局关于征求马关至西畴高速公路工程施工供水应急保障方案的函》的复函,西畴县人民政府出具了关于马关至西畴高速公路工程施工供水应急保障方案的修改意见。

2.运营期

运营期沿线服务设施的生活污水经污水处理系统、化粪池处理后回用,服务设施场地均采取地表硬化防渗有效措施,防止下渗污染地下水,对地下水质影响较小。

(六)环境空气

1.施工期

施工期大气环境影响主要为筑路材料的搅拌、运输过程中形成的扬尘,土方的挖、运、倒等产生的扬尘和车辆碾压土路带起的扬尘,沥青摊铺时的沥青烟,动力机械排出的尾气污染。减缓措施:加强路面洒水抑尘、篷布遮挡等措施,可有效地防止风吹扬尘;另外在村庄附近施工时施工现场需设置2.5m的临时拦挡。环评提出沥青拌合站选择在村庄、云南西畴国家石漠公园下方向距离不小于300m。

2.运营期

环评对2座典型隧道进行环境空气影响分析(大树脚隧道3815m、革磨隧道1135m)。长隧道设计中已考虑机械通风,通过预测分析认为,当隧道内风速为2.5m/s时,运营初期、中期和远期小于《公路隧道设计规范》隧道内正常运行一氧化碳允许浓度。

停车区、隧道管理所、养护工区等设有厨房,厨房油烟经油烟净化器处理后对当地环境空气影响较小。

(七)声环境

1.施工期

施工期噪声主要来源于施工机械及运输车辆等作业,环评预测,多台施工机械同时作业,噪声昼间最大在距源78m以外、夜间436m以外可达到《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要求。环评调查,沿线声环境敏感点公路红线外78m以内的声环境敏感点有16处,施工机械噪声将对上述噪声敏感点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夜间施工将会对居民、学校的休息产生干扰。合理地安排施工进度和时间,文明施工、环保施工,并采取必要的噪声控制措施,降低施工噪声对沿线村民的影响。严格控制作业时间。

2.运营期

公路运营期主要噪声为交通噪声。根据环评预测结果,项目沿线29处声环境敏感点中,主线27个敏感点,近期昼间有2处超标,超标量为0.3dB(A)~0.7dB(A),夜间有1处超标,超标量为0.1dB(A);中期昼间有3处超标,超标量为0.1dB(A)~1.9dB(A),夜间有3处超标,超标量为0.5dB(A)~1.6dB(A);远期昼间有6处超标,超标量为0.2dB(A)~3.2dB(A),夜间有4处超标,超标量为0.3dB(A)~3.0dB(A)。立交匝道2个敏感点近期、中期、远期昼夜均达标。环评提出对噪声预测近期、中期超标的村庄设置声屏障,评价范围内的敏感点可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4a类或2类标准限值要求。

(八)固体废物

本工程挖方总量1230.96万m3,其中剥离表土76.30万m3,填方总量329.48万m3,弃方量901.48万m3,全部堆存于方案规划的25个弃渣场内。规划的表土临时堆场均位于弃渣场一角,堆放表土后期调运至各个绿化区域回填。施工期每个施工场地生活垃圾产生量为25kg/d,集中收集后定期清运至垃圾处理站处理;营运期固体废物主要为沿线服务设施生活垃圾,产生量约0.43t/d,集中收集后定期清运至垃圾处理站处理。

(九)“三场”设置

推荐线路不设置砂石料场,项目共设置弃渣场25处、施工营场5处、施工营场地17处(其中包含施工营地5处、施工场地17处)、施工便道23.925km。

环评分析认为8处渣场选址不合理,应进行调整,2号弃渣场、23号弃渣场共计2处涉及占用基本农田,4号弃渣场、7号弃渣场、11号弃渣场、12号弃渣场共计4处涉及占用天然林,15号弃渣场下游200m范围内分布有本项目新马街互通E匝道,25号弃渣场下游65m处分布有小锡厂村,其余17处弃渣场选址均环境合理。

环评分析,2处施工营地设置不合理,包括1#、2#涉及基本农田,其余3处施工营地设置合理。施工场地8处设置不合理,包括2#、4#、5#、9#、12#涉及基本农田,2#、10#、16#预制场下风向200m范围内有居民点,15#沥青拌合站下风向300m范围内有居民点,应重新选址;其他9处施工场地设置合理。

项目表土堆场均设置于弃渣场一角,9处选址不合理渣场优化选址后,表土堆场设置合理。由于现阶段无法确定施工便道布设位置,环评提出云南西畴国家石漠公园、大龙潭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云南西畴国家级石漠自然公园(规划)等敏感区内,严禁设置施工便道等敏感区内禁止设置施工便道。

(十)环境风险

项目跨越的地表水体主要为响水河、盘龙河等。危险品运输车辆发生交通事故或违反危险品运输的有关规定,导致危险品在运输途中突发泄漏、爆炸、燃烧,泄入水体扩散至居民点,将对水环境和沿线居民的人身安全造成危害。

环评分析计算,公路营运期运输化学危险品车辆在沿线敏感路段发生引起化学污染的事故风险概率较小,即使在远期2041年,跨河路段最大风险概率为0.00166939次/年,特长、长隧道路段风险概率最大为0.003541398次/年,环境敏感区路段最大风险概率为0.001740674次/年。环评提出对跨河桥梁路段设置加强型防撞栏、制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成立应急救援机构。通过采取保护措施,可在最大限度上减轻事故对环境产生的影响。

(十一)环境保护措施一览表

针对环境影响,《报告书》提出了以下主要措施:

一、施工期

生态环境

(1)严格控制路基开挖、隧道洞口开挖施工作业面,避免超挖破坏周围植被。路基施工和附属设施应尽可能保护表层有肥力的土壤,集中堆放并采取临时防护措施,以便于后期绿化和土地复垦用。路线经过优良耕地路段,应尽量收缩路基边坡,以减少占用耕地。

(2)对工程占用的生态公益林,需经同级人民政府同意,报林业主管部门批准后,按有关规定办理用地审核、林木采伐审批手续。

(3)项目评价区占地范围内还有未调查到但仍位于占地区内的保护植物,建议预留专项迁地保护费用,下阶段由当地林业部门在施工前对占地区的保护植物进行详细排查后移栽保护。

(4)提高施工人员的保护意识,严禁捕猎野生动物。

(5)云南西畴国家石漠公园路段严格控制工程用地红线,禁止在红线外进行施工活动,石漠公园内不得设置弃渣场、施工便道及其他一切临时工程。

(6)施工结束后,及时对生态敏感区路段的施工便道进行植被恢复,植被恢复应采用当地植物,避免选用外来种,及时进行裸地和施工迹地的植被恢复。

地表水环境

(1)施工生产废水不得直接排入水体。对生产废水采用自然沉淀法进行处理,在沿线各施工工区各设多级沉淀池,施工生产废水由沉淀池收集,经沉淀、中和、隔油除渣等简单处理后,循环回用到拌和工序。

(2)对沿水体路段,在施工中应在施工区域和水体之间设置编织土带或修建拦渣墙对废渣进行有效拦挡。

(3)尽量选用先进的设备、机械,以有效地减少跑、冒、滴、漏的数量及机械维修次数,从而减少含油污水的生产量。采用固态吸油材料(如棉纱、木屑等)将废油收集转化到固态物质中,避免产生过多的含油废水。对渗漏到土壤的油污应及时采用刮削装置收集封存,运至垃圾场集中处理。

(4)在施工场地设旱厕,粪便用于肥田。其余食堂、洗漱、清洗等污水经隔油、沉淀后回用于场地洒水抑尘或周围林地、灌木丛的浇水。禁止向沿线水体倾倒、排放各种未经处理达标的生活污水。

地下水环境

(1)当挖方路堑出现地下水或基岩裂隙水时,应根据地下水出露位置和涌水量大小选排水措施。

(2)当填方路堤底部有地下涌水出现时,可设置集水井、PVC管将地下水排出路基范围之外。

(3)在施工过程中要注意关注沿线居民饮用水情况,特别在线路有变化的情况下,应对线路两侧200m范围内饮用水源进行排查,提前采取措施以保证居民用水。

声环境

(1)尽量采用低噪声的施工机械和工艺,同时应加强各类施工设备的维护和保养,保持其良好的运转。

(2)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噪声源强大的作业放在昼间(6﹕00~22﹕00)进行或对各种施工机械操作时间作适当调整。

(3)强噪声的施工机械夜间(22﹕00~6﹕00)在敏感点路段应停止施工作业。必须连续施工的工点,施工单位应视具体情况向当地环保部门申领夜间施工证,同时发布公告最大限度地争取民众支持。

(4)施工车辆在经过各敏感点路段时禁止鸣笛。

(5)建设单位应责成施工单位在施工现场张贴施工告示,设置投诉电话,建设单位在接到噪声影响投诉后应及时与当地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联系,以便及时处理各种环境纠纷。

环境空气

(1)路基施工时,应及时分层压实,并注意洒水降尘,对施工便道及未铺装的道路必须经常洒水,以减少粉尘污染。

(2)料场内由于积尘较大,进入料场的道路应经常洒水,使路面保持湿润,并铺设竹笆、草包等,以减少由于汽车经过和风吹引起的道路扬尘。

(3)粉状材料的运输应采用罐状或袋状运输。其它土料、砂料的运输车辆应加盖篱席,避免抛洒。运输拆迁建筑垃圾和工程弃渣的车辆在施工现场应限定车速。

(4)采用先进的沥青混凝土拌和设备,设置密封除尘装置。

(5)禁止在云南西畴国家石漠公园内设置拌合站、预制场等施工场地。

固废

采取“集中收集、分类处理、尽量回用”的原则,其中废弃土石方堆放于设置的弃渣场,建筑垃圾部分用于场地回填,不可利用部分运送至沿线附近建筑垃圾填埋场进行处置;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后定期运至附近生活垃圾处理场集中处理。

二、运营期

生态环境

(1)及时实施公路的绿化工程,并加强对绿化植物的管理与养护,保证成活。

(2)对于植被占用地段,特别是占用季风常绿阔叶林、暖温性针叶林路段,施工后及时进行植被恢复,建议尽量利用乡土植物进行自然绿化,根据不同的水热条件选择相应的物种,与本地自然植被景观协调一致。

(3)对跨林区的路段采用加密绿化带,防止灯光和噪声对动物的不利影响。对边坡处尽快尽好地做好植被恢复,使之有利于动物适应新的生境。

(4)在沿线有野生保护动物分布路段设置禁鸣标志,加强对共野生动物通过的涵洞的清理,以减少对野生动物的阻隔。

(5)根据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对于占用生态保护红线路段,建议纳入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地表水环境

(1)马关东立交匝道收费站及与其合建的服务设施、停车区的污水建议采取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或其他出水水质能满足GB/T18920-2020城市绿化标准的处理设施处理达《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GB/T18920-2020)绿化标准后,晴天用于附属设施本身或者公路绿化,雨天排入储水池,待晴天回用于绿化。其余收费站、隧道管理所等其他服务设施产生的生活污水量均较小,可采用改良化粪池处理,处理后由当地居民定期清掏并外运肥田,不外排。

(2)加强公路排水设施管理,维持经常性的巡查和养护,要及时修复被毁坏的排水设施。

(3)路政管理部门应加强危险品运输管理,严格执行交通部部颁标准《汽车危险货物运输规范》(JT3130-88)有关危险品运输的规定。同时应制定危险品运输事故应急预案。

(4)执行水质监测计划,根据水质监测结果确定采取补充的环保措施。

地下水环境

(1)根据沿线停车区设施设置情况,对地下水水质可能产生影响的危险品运输车辆停车位区、一般客车休息区、服务区生活污水生化处理设备区等采取防渗措施。

声环境

(1)对噪声中期预测超标的共4处敏感点设置2339延米声屏障。

(2)对于远期预测超标的2个敏感点进行跟踪监测。

环境空气

(1)公路两侧茂密树林对机动车排放的污染物有很好的过滤吸附作用,本项目应加强公路两侧绿化。

(2)公路入口处进行检查,运送易洒落及颗粒物品的车辆应密闭或车厢需加盖篷布。

(3)公路运营管理部门定期组织对路面进行清扫。

(4)辅助设施的厨房应配备油烟净化设施,油烟废气处理达《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试行)》(GB18483-2001)要求后经烟道排放,禁止无规则排放;定期对油烟净化设施进行维护保养,保证油烟净化设施的正常运行;油烟排放口应尽量避开易受影响的建筑物。

(5)执行环境空气监测计划。

固废

(1)通过制定和宣传法规,禁止乘客在高速公路上乱丢饮料袋、易拉罐等垃圾,以保证行车安全和公路两侧的清洁卫生。

(2)停车区、养护工区、隧道管理所等处的生活垃圾应集中收集,定期清运至附近县城垃圾处理场集中处理,严禁随意丢弃

环境风险

(1)制订应急预案,报环境主管部门备案。

(2)加强危险品运输车辆管理:危险品运输车辆在进入公路前,应向当地公路运输管理部门领取申报表,在入口处接受公安或交通管理部门的抽查,并提交申报表。申报表主要报告项目有危险货物运输执照号码、货物品种、等级和编号、收发货人姓名、装卸地点、货物特性等。危险品运输车辆一般应安排在交通量较少时段通行,在气候不好的条件下应禁止其上路,从而加强对运输危险品的车辆进行有效管理;加强对从事危险货物运输业主、驾驶员及押运员的安全教育和运输车辆的安全检查,使从业人员具有高度责任感,使车辆处于完好的技术状态。

二、评估结论

(一)《报告书》编制质量

《报告书》按环评相关技术导则编制,工程概况和工程分析较清楚,环境现状调查资料较详实,总体符合项目区的特点,环境影响预测分析和评价结论基本可信。

(二)环境影响评估结论

马关至西畴高速公路工程属于《云南省道网规划修编(2016-2030年)》中“五纵五横一边二环二十联”高速公路网布局中“一边”(沿边高速)中的马关至西畴段,是云南省中长期高速公路网规划中的重点项目之一,同时项目也是《云南省“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中的高速公路项目。

虽然拟建公路开发建设和营运将会对沿线生态环境、声环境、环境空气及水环境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但只要认真落实本报告提出的减缓措施和保护措施,真正落实环保设施与主体工程建设的“三同时”制度,所产生的不利影响可以得到有效控制,并降至环境能接受的最低程度。

本评价认为,在落实本报告书提出的环境保护措施和建议后,从环境保护的角度,马关至西畴高速公路工程的建设是可行的。

文山州生态环境局

2022年11月23日

网站地图

主办:文山州人民政府办公室,通信地址:文山市华龙北路2号文山州人民政府办公室,举报邮箱:wszdzzwb@163.com
投稿邮箱地址及电话:wszdzzwb@163.com,0876-3990267;本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及涉未成年人举报电话:0876-3990268
ICP备案号: 滇ICP备05000302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5326000023    公安备案号:滇公网安备 532621020001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