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生态环境 > 正文

文山州生态环境局关于拟对马关110KV网架优化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拟审查情况的公示

2022-10-31 08:37  来源:文山州生态环境局  【字体:     打印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及信息公开要求,经审议,我局拟对以下项目作出审批意见,现将有关情况予以公示。公示期为2022年10月31日-2022年11月4日。

联系电话:0876-2191905 0876-2190850(州投资项目审批服务中心受理窗口)公示期:5个工作日

听证权利告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自公示起五日内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可提出听证申请。

通讯地址:文山市河西路38号文山州生态环境局

邮 编:663099

序号

项目名称

项目概况

主要环境影响及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1

马关110KV网架优化工程

项目名称:马关110kV网架优化工程

建设单位: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文山供电局

建设地点:马关县八寨镇

建设性质:新建

占地面积:工程占地面积为1580m2,线路长5.02km。

项目由来:为解决110kV马白线、110kV马清线故障时,造成110kV马关中心变、110kV清龙潭变、110kV八寨变、110kV金欣铁合金变全站停电,构成二级事件(3个及以上7个以下110kV变电站失压)的风险,新建110kV八寨变至110kV八寨升压站的线路,以提高马关县西部片区的供电可靠性,减少二级事件的发生。

本工程建设内容:马关110kV网架优化工程,全线位于文山州马关县境内。从110kV八寨变新建1回110kV线路接入平坝风电场110kV八寨升压站,新建线路长5.02km。线路总体从G219国道公路东侧走线,绕过零星村庄、尖山往西走线至110kV八寨变。沿线主要跨越110kV线路1次,35kV线路2次,跨G219国道1次,跨大车路2次,跨10kV6次,跨通信线10次。起点坐标:104度4分16.466秒,23度0分25.837秒,终点坐标:104度5分23.749秒,23度2分23.707秒。

马关110kV网架优化工程主要建设内容包括主体工程、辅助工程和环保工程。项目投资:总投资927万元,其中环保投资为25.1万元,占总投资的2.7%。

(一)施工期

1、废气:施工期大气污染主要为施工扬尘及运输车辆尾气,施工扬尘是项目施工期最主要的污染物,主要来源于基础开挖、材料运送和卸货、现场清理、料场风动扬尘等环节,属间断性排放,对环境空气有一定影响,特别是在天气干燥、地面风速大的时期,影响较大。场地、道路在自然风作用下产生的扬尘一般影响范围在100m以内。

对策措施:施工期采用定时洒水降尘;对料堆及基础开挖临时堆放的土石方采用篷布覆盖防治扬尘;建筑材料运输车辆加盖帆布,采取密封运输;对机械、车辆等使用过程产生的废气,采取加强维修保养,禁止以柴油为燃料的施工机械超负荷工作等措施,减少废气排放。

废水:本项目废水主要来自施工过程中混凝土搅拌产生少量的施工废水及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污水。施工点较为分散,项目不设置集中式施工生活场所,施工人员施工期间食宿自行处置,施工期间几乎不产生生活污水。施工废水产生量小,均沉淀回用于场地洒水降尘,废水不外排。

对策措施:施工废水沉淀回用不外排,施工人员施工期间食宿自行处置,生活污水依托各自居民点污水处理设施处置。

噪声:主要为施工设备噪声,大多为不连续性噪声,噪声源强在90~100dB(A)之间,产噪设备均置于室外。

对策措施:尽量采取低噪声设备;装卸车辆进出场地应限速;加强机构设备、运输车辆的保养维修,使它们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合理安排施工时间,禁止夜间施工。

固体废物:施工期产生的固体废弃物主要包括弃土石方、建筑垃圾、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等。

对策措施:土石方全部用于塔基区平铺回填利用。建筑垃圾分类集中堆存、回收利用,不能回收利用的集中收集后清运至当地政府指定的堆放场所处置。生活垃圾统一收集后运至附近的垃圾收集点。

5、生态环境

(1)占用公益林符合性分析:项目不涉及自然保护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地、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重要湿地等生态环境敏感区。项目选址选线已最大限度避让了公益林,减少了工程占用云南省公益林面积。项目3个塔基涉及生态公益林,涉及省级公益林地230m2,其中永久占用88m2,临时占用142m2。环评认为:本工程输电线路为电网线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不属于开发性、生产性建设活动,工程设计已采取相应生态影响减缓和恢复措施,已最大限度避让了公益林,减少了工程占用云南省公益林面积;在施工期和运行期还将按照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环境影响评价文件要求尽量避免占用生态公益林地、节约集约利用林地原则,落实各项生态保护措施和要求,可将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不会对生态功能造成破坏,不影响整体森林生态系统功能发挥。

对策措施:按《国家级公益林管理办法》、《云南省公益林管理办法》和《建设项目使用林地审核审批管理规范》的相关要求向主管部门履行手续,落实公益林补偿和保护工作;根据占用的公益林区域的地形地貌及扰动情况,对临时占用的公益林区域内采取植物恢复措施。主要种植与公益林区域内相同的植被,对于不适合植树造林的区域,进行草籽绿化,待施工期结束后对施工期间造成破坏的区域恢复原貌。

(2)占用基本农田符合性分析:本项目线路涉及占用基本农田,线路塔基占用基本农田共5基,占用面积共319m2,其中永久占地114m2、临时占地205m2。环评认为:本工程在选址选线设计阶段已最大程度的优化避让了基本农田,少量占用基本农田的塔基施工结束后,可以移交给当地村民复耕。工程在施工期将严格控制施工期临时占地面积,减少土石方量、减少水土流失、减轻对地表植被的破坏,禁止牵张场选址占用基本农田,不损坏农田水利设施,施工结束后及时复耕,同时建设单位应按基本农田保护和管理的相关要求向主管部门履行手续,落实基本农田补偿和保护工作,可最大限度减少工程建设对基本农田的影响,符合《云南省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的相关要求,在做好各项环境保护措施的情况下,工程施工期较短,对该区域基本农田的影响较小。

对策措施:按基本农田保护和管理的相关要求向主管部门履行手续,落实基本农田补偿和保护工作;严格控制施工期临时占地面积,减少土石方量、减少水土流失、减轻对地表植被的破坏,禁止牵张场选址占用基本农田,不损坏农田水利设施,施工结束后及时复耕;注意合理保护和利用表土;表土应按《水保报告》的有关要求进行最好表土剥离和保存,施工期结束后及时复耕;在施工中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污染农田,保护农灌沟渠,避免施工对沿线农灌系统造成影响;位于农田区域的塔基施工结束后,移交给当地村民复耕。

(3)对植物影响:本项目线路输电线路建设需要占用一定的林地和对线路通道内超高树木进行修剪,势必会对现有森林植被造成一定的破坏。本项目沿线地形主要为山地,林木主要为灌木丛、针叶林及草本植物。线路对植被的影响方式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塔基永久占地改变原土地利用性质,原有植被将遭到破坏;二是塔基周边由于施工活动将对地表植被产生干扰,如放线将导致植被践踏,灌木和乔木等物种枝条被折断、叶片脱落等。环评认为:线路路径选择时已尽量避让林木密集区,塔基尽量选择在林木较稀疏地带,在设计时对必须经过的森林密集区将尽量考虑采用高塔进行跨越为主走线,以减少对森林的砍伐和削枝(跨越乔木林按自然生长高度20m考虑),项目仅对无法避让位于塔基处的树木进行砍伐。本项目塔基呈点状分散布置,不会连续占用草地、灌丛,也不会造成大面积草地、灌丛植被破坏。被占压的植物多数是当地常见的种类,这些常见植物在项目区分布广,其部分个体会随着工程建设而消失,但由于其分布广,受影响个体较少,物种种群结构不会受到显著的影响。施工期间对临时占地区域进行表土剥离和集中堆放,施工结束后用于表土回铺,临时占地区域和塔基永久占地下方的植被在人工恢复和自然恢复下能逐步恢复其原有功能。

对策措施:严格控制施工范围,塔基尽量避让耕地和林地,最大程度降低对植被的破坏。合理规划施工便道、牵引场地、材料堆放处等临时场地,合理划定施工范围和人员、车辆的行走路线,避免对施工范围之外区域的植被造成碾压和破坏。在农田立塔时,可充分利用村村通道路以及田间小道;在山区林地立塔时,可利用山区防火林带、邻近线路检修道路等;路经过林区时,采用高跨设计,避免大范围砍伐林木和“剃山头”的现象,施工中通过采用空中张力放线技术,减小放线通道的林木砍伐量;塔基开挖时应将表层土与下层土分开,暂时保存表层土用于今后的回填,以恢复土壤理化性质,利于植被的恢复,临时表土堆场应采取临时防护措施,尽量减少开挖土石方量以及砍伐量,及时清理临时垃圾,严禁就地倾倒覆压植被;在开挖的工程中,如发现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要及时报告当地林业部门。施工结束后及时清理、松土、覆盖表层土;在“适地适树、适地适草”的原则下,选取当地优良乡土树种进行植被恢复,保证绿化栽植的成活率;施工前做好施工期环境管理与教育培训、印发环境保护手册,组织专业人员对施工人员进行环保宣传教育,施工期严格施工红线,严格行为规范,进行必要的管理监督。

(4)对动物影响:本项目施工期间,工程施工人员、车辆、机械等产生的环境污染可能对动物造成不良影响,输电铁塔建设,必然会影响一些动物的生境,一定程度地导致陆生动物的转移与减少(动物在上述干扰下可能会逃离原环境向外围扩散),但一般不会直接导致动物的死亡,尤其是具有飞行能力的鸟类,可以暂时迁移至保护区以及其他生境。工程施工等各种原因导致动物外迁会使得当地陆栖脊椎动物物种多样性在短期有所下降,工程完工后环境条件逐渐趋于稳定,动物物种多样性会逐渐恢复,从长远看,预计项目区陆栖脊椎动物的物种多样性不会产生明显的变化。动物在施工中各种干扰增大的条件下均可以逃离而不致因此而造成个体死亡。输变电设施占地导致动物原来的栖息地丧失迫使动物外迁,但由于工程占地不多,在评价区中所占的面积较小,所以这一间接影响十分有限。

对策措施:设置保护生态环境的醒目宣传牌标,对施工人员进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有关法制宣传教育,严禁施工人员捕杀项目周边出现的野生动物;加强水域保护。在水域附近路段施工时,由于水域及附近有两栖爬行类动物活动,因此要做好施工污水的处理工作,禁止将任何污染物直接排入水体。施工材料的堆放也要远离水体,尤其是粉状材料与有害材料,运输材料时应做好遮挡,以免对这些动物的生境造成污染;野生鸟类和兽类大多是晨昏外出觅食,正午休息。为了减少工程施工噪声对野生动物的惊扰,应做好施工方式和时间的计划,并力求避免在晨昏和正午进行噪声较大的施工活动,禁止夜间施工;在施工中,如发现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要及时报告当地林业部门,施工结束后应做好植被恢复工作,恢复动物生境。

(5)水土流失的影响:本项目施工期水土流失重点部位为牵张场区和塔基区。本工程输电线路建设跨距长、点分散,有些地段需要高开挖,不良地段和陡坡地带施工产生的水土流失会影响杆塔基础稳定;工程施工将使工程临时占地区的土地遭到破坏,使土壤有机质流失,肥力下降,立地条件恶化,使农业减产或弃耕;在开挖区会形成较大的开挖面积较多的松散堆积物,如遇暴雨,地面将会形成高含沙水流,影响工程自身安全。

对策措施:①为了保持自然地形、地貌,全方位长短腿设计的铁塔,基础采用全方位高低基础配合;平腿设计的铁塔,基础采用高处开挖小平台并根据地形设置保坎,低处抬高基础露头相结合的设计。同时结合基础选型,最大限度地适应现场地形变化的需要;使塔基尽量避免大开挖,维持山坡原有的地形、地貌。②在岩石地区尽可能采用“嵌固式及半嵌固式”基础;在其他地区,凡能开挖成形的基坑,尽可能采用掏挖式基础或采用以“坑壁”代替基础底模板方式开挖,尽可能减少开挖量。对位于陡峭山崖,地质条件差的塔位,不允许爆破施工,必须采用人工开挖。③在排水方面,各个塔位或单个塔腿要求做成龟背型或斜面、恢复自然排水。对可能出现汇水面、积水面塔位要求开挖排水沟,并接入原地形自然排水系统。④在边坡保护方面,对部分塔位开挖后出现易风化、剥落、掉块的上、下边坡均采用浆砌块石保护;对较好的岩石边坡视现场地质情况作放坡处理。⑤在岩体表面保护方面,对个别塔位表面岩体破碎,水土极易流失,采用M10砂浆抹面,保护范围为塔位表面破坏面积。⑥在弃土堆放方面,基坑开挖的多余土石方不得随意堆放,不允许就地倾倒,要求搬运至塔位附近对环境影响最小且不影响农田耕作地方堆放。⑦施工完成后应及时进行迹地整治,复耕或恢复植被。

(6)土地利用的影响:项目输变电工程施工过程中,需要进行塔基开挖,将对占用范围内的草地、林地将造成临时破坏影响,施工结束后除塔基基础占地外(每个铁塔4个基础,每个基础占地约1m2),其他土地可以恢复种植作物、树木和灌丛。环评认为:本工程永久占地面积很小,线路全部采用跨树设计,仅对超高树木进行修枝,对树木影响很小。沿线植被区植被均为当地常见物种,分布广泛,占地范围较小且属于间隔式占地,项目占地对土地利用的改变影响较小。

(二)运行期

1、电磁环境影响

本项目110kV线路在导线最低允许高度为6m(非居民区)、7m(居民区)时工频电场强度为0.042~0.592kV/m,工频磁感应强度为3.142~11.964µT,均能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中规定的电场强度≤4kV/m磁感应强度≤100µT的限值要求,同样能满足架空输电线路下的耕地、园地、牧草地、畜禽饲养地、养殖水面、道路等场所,其频率50Hz的电场强度控制限值为10kV/m的限值要求。

本项目输电线路按规范最低要求进行理论预测,导线实际架设高度严格按照《110kV~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GB50545-2010)中相关要求执行,一般大于规范最低要求高度和预测高度,预测结果能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标准要求。

本项目最近的保护目标是距线路边导线18m处的糯米达散户,而工频电磁场强度有随距离增大逐渐减小的趋势,项目投运后产生的电磁辐射可达标排放,对保护目标的影响较小,对周边电磁环境造成的影响较小。

电磁环境达标控制要求:线路严格按相关要求施工,避免跨越居民点。线路对地及交叉跨越物的最小距离按《110kV~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GB50545-2010)设计。为避免将来规划上线路路径附近建设民房,根据《云南省电力设施保护条例》,禁止在110kV以上架空输电线路杆塔周围10m、拉线基础周围3m延伸所形成的区域新建永久性建筑物。在输电设施重点保护区设立相应的警示标志,并做好警示宣传工作,醒目位置设置安全警示图文标志,标明严禁攀登、线下高位操作应有防护措施等安全注意事项。

2、生态环境影响

(1)对植物的影响

本项目线路运行期不进行林木砍伐,以减少植被破坏,保护好现有植被及动物生境;仅按相关规定对导线下方与树木垂直距离小于4.5m的零星林木进行削枝,以保证线路安全运行,不会对植物种类和数量产生明显影响。本项目运行期对植被的影响主要是线路维护人员踩踏植被和线路电磁环境影响。线路维护人员可能在运行维护过程中对植被造成一定踩踏和引入外来植物。环评认为线路维护人员少,频次低,对植被的破坏强度小,禁止维护人员引入外来物种,不会带来明显的持续的不利影响。类比已运行的110kV线路项目,输电线路电磁影响对周围植物生长无明显影响。

(2)对动物的影响

项目线路维护会对线路及周边区域的动物造成惊扰,但这种干扰强度很低,时间很短,对动物活动影响极为有限。项目线路杆塔分散分布,塔基占地不会明显减少陆栖动物的生境面积,线路杆塔档距大,不会阻断陆栖动物活动通道,对陆栖动物种群交流影响小。评价区域内的野生鸟类活动范围大、行动敏捷,且飞行高度一般高于线路架设高度,在飞行时碰撞杆塔的几率不大;从区域内已投运的线路运行情况来看,线路建成后并未对鸟类的飞行和生活习性造成影响。

3、噪声环境影响

输电线路噪声主要是由导线的电晕发放电、间隙放电(火花放电)过程所产生的声音。与气象条件和电力负载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当空气湿度和电力负载较大时,发出声音也就越大,反之声音越小,一般在500kV以上的电压等级较为明显。环评采用110kV大南茂输变电(变更)工程为类比线路对声环境现状值进行预测分析。类比线路投运后产生的昼间噪声值为48.2~54.0dB(A),夜间噪声值为37.4~43.3dB(A),均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1类评价标准要求。本项目最近的保护目标是距线路边导线18m处的糯米达散户,线路按设计规程要求进行架线,投运后产生的噪声小于相应评价标准限值,噪声可达标排放,对保护目标的影响较小

4、废水、废气环境影响

项目输电线路投运后,无废水、废气产生,不会对沿线环境产生影响。

5、固体废物

项目输电线路运行期间,设备维修和更换会产生废弃的导线、螺丝钉等废旧材料及设备,环评提出收集后回收利用,对环境影响不大。

二、评估结论

《报告表》编制基本规范,基本满足有关技术规范的要求,提出的环境保护措施基本可行,总体评价结论可信,可作为本项目环境保护工作的依据。

项目已通过文山州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审批(文发改基础〔2022〕244号),项目代码2204-532600-04-01-816532。本工程线路路径走向已取得了工程所在马关县人民政府同意选线的批复(马政复〔2021〕575号),取得了“马关县自然资源局关于《马关110千伏网架优化工程》路径走向意见的复函”,原则同意项目路径走向。项目拟建输电线路沿线不涉及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生态保护红线、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等环境敏感区。项目不涉及国家级公益林,占用云南省级公益林,基本符合《国家级公益林管理办法》的要求,应按有关规定办理手续;项目属于输变电线性工程,占用基本农田基本符合《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省发展改革委关于加强云南电网规划建设实施意见的通知》(云政办发〔2008〕142号)文件精神。项目建设和运营将对当地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在认真落实《报告表》及评估意见、加强项目环境措施后,不利影响将得到有效降低,从环境保护角度分析,项目建设是可行的。

文山州生态环境局

2022年10月31日

网站地图

主办:文山州人民政府办公室,通信地址:文山市华龙北路2号文山州人民政府办公室,举报邮箱:wszdzzwb@163.com
投稿邮箱地址及电话:wszdzzwb@163.com,0876-3990267;本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及涉未成年人举报电话:0876-3990268
ICP备案号: 滇ICP备05000302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5326000023    公安备案号:滇公网安备 532621020001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