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教育体育 > 正文

文山市出台11条措施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高质量发展

2021-10-12 08:10  来源:文山市教育体育局  【字体:     打印

为有效破解教育难题,补齐教育短板,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回应群众关切。文山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教育现代化为主线,以促进教育公平为重点,以提升教育质量为核心,补齐管理不细、学位不足、质量不高等短板。日前,文山市结合实际出台11条措施深化教育改革加快质量提升,完善基础教育可持续发展体系,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奠定人才和智力基础。   

一是切实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市委统一领导,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部门共同履职的教育工作责任机制,把党的建设工作融入学校教育教学各项工作中,实现党建引领教育发展。进一步加强学校和师生思政工作,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培养学生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爱党爱国情怀,守好意识形态主阵地。   

二是着力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校长队伍。实施校长任职职级制,制定《文山市基础教育学校校长职级制改革工作实施办法》,把取得职级作为担任校长的必备条件,校长职级从高到低依次定为一级至五级,每3年评定一次,一级、二级、三级分别不超过所评定职级人数的5%、25%和40%,以此建立校长后备人才库,增强校长岗位的吸引力,且实施差别化绩效奖励,所需经费单独列入财政预算,实行校长责任惩戒制。   

三是全力推进师资均衡配置和师德师风建设。实施义务教育教师“县管校聘”,按照“编制和岗位总量管理、人事关系集中管理、教师资源均衡配置”的总要求,将编制和岗位总量核定给市教育体育局,在核定的编制和岗位总量内,对全市教师人事关系进行集中管理,义务教师由“学校人”变成“系统人”。通过合理流动推进师资均衡配置,加强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对违反教师职业行为准则,社会影响恶劣的突出问题从严查处,情节严重的依法撤销教师资格,清除出教师队伍。   

四是有力突破教师职称评聘体制机制障碍。实施教师职称评聘体制机制改革,把职称评聘作为激励教师的重要杠杆,打破现行的制度壁垒,建立“能上能下”的教师职称评聘机制。德才表现和工作实绩特别突出的教师,可以破格晋升职称,激发广大教师干事创业的激情。对违反师德师风或工作实绩特别低劣的教师,不得申报上一级专业技术职务,已取得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实行降级、降岗或调整岗位处理。扭转部分教师职业倦怠的问题,促进教师在思想、态度、责任心等方面全面提高。   

五是努力提升教师专业化能力和水平。实施文山市新时代强师计划,破除教育系统内部管理固有模式,加大专业性人才培养力度,探索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正、副职从优秀专业技术人员中任用机制。紧紧围绕学校和课堂这个教研主阵地,实行固定教研员与灵活教研员相结合,按研师比1:200的标准配齐配强教研员。探索教师补充“绿色通道”,通过人才引进机制,从市外引进一批有丰富管理经验的校长和各方面特别突出的优秀教师、骨干教师、教研员到文山市从教。组织好“国培计划”、跟岗研学、名师引领、跟踪培养等培训,充分发挥名师示范引领辐射作用,大面积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和能力。开展市级名师、骨干教师培养评选,建立市级名师队伍,积极向州级、省级推送申报州级、省级名师、骨干教师,不断壮大名师数量。   

六是充分发挥激励机制的导向作用。修订完善《文山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奖励性绩效工资实施办法》,核定奖励性绩效工资总量时,按照不低于课时绩效和奖励性绩效5:5的比例,提高学校自主调控的奖励性绩效工资占比,在此基础上给予校长自行调整绩效性工资10%到20%的权限。提高预留学区可支配的奖励性绩效工资比例,由学区分别建立初中和小学激励机制。建立从学前教育到高中教育的质量提升机制,充分鼓励和引导企业、爱心人士关心关爱教育,每年筹集不低于300万元,用于扶贫支教、帮困助学、褒扬奖励。   

七是大胆实施跨城乡学区化办学实践。建立以城带乡联动发展机制,根据办学条件、管理水平、教学质量等科学设置学区,以城区学校为学区长,搭建城乡义务教育“联盟式”学区化办学平台,实现学区内资源配置、师资调配、教学研究、质量提升、考核奖惩的“五统一”,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学区长学校、学区其他学校要健全“设置合理、目标明确、职责清晰、运行协调、保障有力”的学区化管理体制,促进学区内城乡联动共同发展进步。   

八是积极探索名校合作办学引领发展新路。用好城区名校的引领效应,引进省内外名校在文山市合作办学,加快引进名校长、名教师等工作,高起点打造一批优质学校。借助名校的品牌优势、教育资源和成熟的办学经验,带动文山市的学校在办学理念、制度建设、管理模式、文化打造、教育质量上取得长足进步,为全市的教育发展注入新的力量,实现“高质轻负,创强增先”的目标,让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   

九是稳步施行城区学校布局规划职能划转。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应当优先安排基础设施以及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的要求,将原由市教育体育局负责的学校规划布局编制工作划转由市自然资源局负责,市自然资源局要根据城市发展总体布局、功能分区、用地布局和综合交通体系,禁止、限制和适宜建设的地域范围,各类专项规划等,将城区学校规划布局纳入城市总体规划,突破以往“先建设小区,后规划学校”的瓶颈。教育规划一旦确定,任何个人和部门都不得随意更改。   

十是切实减轻中小学教师的非教学负担。制定和落实好《文山市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进一步营造教育教学良好环境的实施方案》,全面规范督查检查评比考核事项,对涉及学校的督查、检查、评比、考核等进行集中清理,确保在现有基础上减少50%以上。保留事项实行计划、审批报备制度和清单管理,未纳入清单管理的一律不得进校园。全面规范社会事务进校园,合理规范精简有关报表填写工作,合理规范抽调借用中小学教师事宜,为学校减轻包袱,为教师减轻负担,让中小学教师安心教学、专心教研、舒心从教。   

十一是倾力筑牢教育安全防控体系。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市委政法委牵头负责的校园周边安全环境治理机制,真正落实校园周边安全部门责任,形成综合整治合力,消除校园周边安全隐患。探索和尝试校园安全防控人防、技防、物防多元投入模式,引导社会、家长关心和参与校园安全防控。加强师生安全防控意识、知识、技能宣传教育和模拟演练,面对安全隐患时有敏锐的辨别,身临安全区域时有清晰的判断,处于安全威胁时有自救的技能。落实学校安全校长责任制度,将校园安全管理责任纳入校长绩效考核体系,在科学设置考核评分权重的基础上,依据相关规定追究责任。   

(陈刚)   

网站地图

主办:文山州人民政府办公室,通信地址:文山市华龙北路2号文山州人民政府办公室,举报邮箱:wszzfw@163.com
投稿邮箱地址及电话:wszzfw@163.com,0876-3990249;本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及涉未成年人举报电话:0876-3990268
ICP备案号: 滇ICP备05000302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5326000023    公安备案号:滇公网安备 532621020001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