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专栏 > 利企惠民政策 > 利企政策 > 正文

文山州全链条重塑有色金属及新材料产业新优势工作方案(2022-2024年)

文工信〔2022〕71号 2022年4月30日印发

2022-05-06 17:24  来源:文山州工业和信息化局  【字体:     打印

根据云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印发云南省全链条重塑有色金属及新材料产业新优势行动计划的通知》(云工信原材〔2021〕349号)精神,为切实抓好文山州有色金属产业发展工作,重塑有色金属及新材料产业新优势,特制订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以巩固产业基础为根本,以“延链、补链、强链”为核心,坚持高端化、集聚化、国际化,以汽车用铝、建筑用铝、终端消费用铝为重点,大力推动绿色铝材精深加工;以硅光伏产业为重点,逐步完善绿色硅材产业体系;巩固我州锌铟钨产业发展基础,着力延伸下游产业链,加快推进稀贵金属及新材料向中高端迈进;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推动意向项目尽快落地,培育钛产业新优势。积极抓好产业培育工作,逐步推动我州有色金属产业由原料型向材料型转变,促使我州有色金属及新材料产业形成资源保障能力可靠、产业链条基本完整稳定、技术水平比较先进、集约集群效应明显提高、绿色化智能化突破发展的产业发展态势。  

二、工作目标  

到2024年,全州有色金属产业原料自给率不断提升,十种有色金属产量接近150万吨,智能化、集约化、绿色化发展水平有效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和产品质量明显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显著增强,支柱产业地位进一步巩固。其中:  

——产业规模方面,铝产业产值接近2400亿元,硅产业接近200亿元,锌铟产业接近120亿元,钨产业接近30亿元。  

——集约发展方面,云南文山铝业、云南宏泰、云南神火、云南华联锌铟、云锡文山锌铟、文山宇泽等6户龙头企业产值占全州有色金属产业的比重达到85%以上。  

——绿色发展方面,规上有色金属企业通过清洁生产审核3户以上,省级及以上绿色制造名单争取零突破。  

——智能化发展方面,力争建成3家以上智能制造示范企业(工厂、车间)。  

——高端化发展方面,初步建成中国绿色铝谷核心区有色金属产业产值中新材料产值占比达到15%以上。  

——技术创新方面,新增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3户以上,制造业创新中心1户以上。  

三、重点工作  

(一)着力重塑有色金属资源优势  

1.鼓励和引导采矿企业不断提高“三率”(开采回采率、选矿回收率、综合利用率)水平,提高矿产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水平和综合利用率。提高共伴生矿的回收利用率,加强对中低品位矿、难选冶矿的开发利用,特别是锡、锌、钨、铜等大型矿床中镓、铟等稀有、稀散金属元素的综合利用。  

2.着力提高尾矿、废矿、烟尘、废渣等二次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实现有价元素综合回收和保级升级再利用,探索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基地建设。  

3.支持和鼓励企业“走出去”,积极到州外、省外、境外寻找矿点,参与优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补充矿源,保障资源稳定供应能力。  

(二)聚力打造绿色铝产业支柱优势  

1.推动文铝、宏泰、神火343万吨电解铝产能尽快投产达产满产,牢牢巩固和把握铝水优势,逐步配套发展再生铝,进一步提高原料供给能力。  

2.加快下游铝加工项目建设力度,聚焦项目建设和投产要素保障问题,大力协调解决相关困难问题,推动已签约项目尽快建成投产,提高铝加工产能优势。  

3.以打造文山“三个百万吨”级高端铝合金精深加工产业集群(百万吨级绿色铝汽车零部件加工集群、百万吨级绿色铝建筑铝材加工集群、百万吨级绿色铝终端消费品加工集群)为目标,通过政企联合招新引优、招大引强,培育链主企业、龙头骨干企业、配套企业,大力引进铝合金轻量化材料设计、加工、制造、应用等领域具备技术优势的企业,积极推动汽车,绿色建筑,电力电子等领域的新型铝合金材料研发和工业转化,不断做大精深加工比值,推动建设1个以上零碳绿色铝产业园,打造绿色铝材精深加工优势。  

(三)同步构建硅光伏全产业链优势  

1.通过市场化手段推进工业硅企业兼并联合重组、退出低效产能,提升工艺装备技术水平。鼓励相关企业通过产能置换方式,从省内其他州(市)购买工业硅产能,适当提高我州工业硅总产能,提高产业集中度,强化硅产业基础原料保障优势。  

2.及时跟进、协调推进化工园区省级确认工作,待通过省级确认后,围绕多晶硅项目开展招商引资,推动形成硅料就地供给优势。  

3.加大文山宇泽一期单晶硅拉棒及切片项目建设力度,争取到2023年底,全州建成单晶硅棒产能10GW(吉瓦)、单晶硅片产能10GW(吉瓦)。加大同宇泽(江西)半导体有限公司的对接和沟通力度,争取框架协议涉及的20GW单晶硅拉棒及20GW单晶切片尽快落地建设,逐步提高单晶硅光伏材料领域的规模优势。  

4.认真推进500万千瓦百亿级BIPV光电建筑材料产业园项目建设,力争2022年内一期建成投产,建成产能100万千瓦;2023年内完成二期建设,建成产能200万千瓦,构建上下游协同发展优势。  

(四)巩固提升锌铟钨锑传统优势  

1.锌铟产业。以云锡文山片区两公司为依托,以云锡文山片区两公司倍增翻番工作为抓手,积极推动资源整合,为锌铟产业发展提供资源保障。加强科技攻关,推进浮选工艺配置优化技术改造、细粒锡石浮选离心机精选工艺技术改造及新型高效药剂试验研究等工作,通过采、选、冶工艺协调联动,从工艺矿物学和选矿药剂两方面开展科研工作,进一步查明铟的赋存状态及损失形式,研究强化铟回收的工艺技术,进一步提升铟回收率。推进云南华联锌铟新田、大坪选矿车间提质增效技术改造,促进锌铟产业提产扩能。积极推进云锡文山锌铟冶炼有限公司年产3万吨压铸锌合金项目、工业副产石膏资源化利用技术开发项目,加强高纯铟镓砷半导体高端新材料生产线的研究论证和招商引资,积极延伸产业链。  

2.钨产业。围绕《文山州钨全产业链发展规划》,服务好紫金钨业,认真解决紫金钨业采矿权办证问题,推动矿权整合,为钨产业发展提供原料保障。鼓励和引导紫金钨业进行设备智能化、生产过程自动化和运营管理信息化的深度融合改造,加快钨矿采选装备的更新改造,推进数字化、信息化矿山建设进程,升级改造钨矿采选工艺技术装备,降低钨矿采选成本,提高钨矿回采率、选矿回收率和资源综合利用率,努力打造安全、健康、绿色、经济、智能、高效、可持续发展的智慧矿山。服务好海隅钨业,引导和鼓励企业在能耗、物耗、技术水平、产品质量等方面与国内外先进企业开展对标,鼓励企业进行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升级改造,朝绿色和清洁生产方向发展。以砚山产业园区(含马塘片区)为中心,积极打造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以规划建设氧化钨、钨粉、碳化钨、硬质合金等下游项目生产线为目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拓展延伸产业链。  

3.锑产业。以云南木利锑业和云南文冶有色金属为中心,持续加大绿色矿山建设和企业智能化改造,立足市场需求,以锑金属新材料为研究方向和发展方向,大力推进锑资源勘探,以市场前景好、附加值高的产品为目标,积极延伸产业链,加快发展锑金属新材料产业。引导企业积极向周边国家寻找矿点,补充矿源,解决原料保障问题。  

(五)培育钛产业新优势  

加大富宁县拟投资的4万吨海绵钛项目的跟进,针对项目洽谈中出现的难点问题进行攻关,进一步找准工作突破点,梳理和解决工作推进难点、堵点,尽快促成项目落地建设。项目落地后,要紧盯要素保障加强服务协调,全面推动项目建设,加快构建砂钛铁矿--钛精矿--高钛渣--海绵钛的钛产业链,为国内及世界钛材企业构建稳定的供应链。  

(六)培育建设优势产业集群  

重点以云南砚山产业园区为载体,以行业龙头骨干企业为重点,引导和鼓励中小企业与行业龙头骨干企业建立稳定的供应、生产、销售等协作、配套关系,开展多种形式的经济技术合作,提高专业化协作水平,完善产业链,打造创新链,提升价值链,推动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构建一批有色金属优势产业集群。重点培育和建设砚山、文山、富宁绿色铝产业集群,砚山、广南、麻栗坡绿色硅产业集群,马关锌铟产业集群,麻栗坡钨产业集群。到2023年底,重点产业集群产值占全州有色金属产业产值比例达到85%以上。  

(七)加强协同创新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引导和支持企业增强技术创新能力,培育建设一批州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工程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等创新平台及技术研发、生产应用示范和检测服务机构。重点培育建设难选冶矿石高效利用技术开发及应用、稀有稀贵金属材料研发、金属功能材料研发、新型结构材料研发、新型能源及光电子材料开发、新型环保及稀土材料开发应用等创新平台,建设稀贵金属新材料、锡铟精深加工、合金铝等产业创新云南实验室。鼓励企业围绕加快产品升级换代、大力发展中高端产品实施技术创新和产业研合作,突破一批核心技术,形成一批核心知识产权。鼓励企业组建制造业创新中心、产业技术创新联盟,联合省内外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及上下游企业,解决转型升级中面临的关键技术难题。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推动产业链智能化、绿色化、高端化发展。  

(八)推进绿色制造  

坚持源头减量、过程控制、末端循环的理念,推进绿色矿山建设,增强绿色制造能力,提高全流程绿色发展水平。支持云南文山铝业有限公司、云锡文山锌铟冶炼有限公司等骨干企业加快新技术与装备的引进和集成创新,开展铝灰、工业副产石膏资源综合综合利用,最大限度实现资源化、减量化与无害化处置,为有色金属产业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鼓励云南华联锌铟股份有限公司、云南文山铝业有限公司等产生尾矿、赤泥等大宗固体废物的重点企业开展尾矿回采、尾矿再利用以及赤泥等大宗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的可行性研究,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减少尾矿、赤泥等大宗固体废物对环境的影响。加强清洁生产审核,推进企业实施清洁生产技术改造,推动节能减排以及低碳技术和产品普及应用。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国内外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优势企业落户文山,加大对尾矿、赤泥等大宗工业固废的综合利用,提高有价元素回收和保级升级再利用水平。  

(九)发展智能制造  

推动有色金属及新材料产业实施新一轮智能化技术改造,开展有色金属行业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逐步在重点企业推广数字化车间和数字化工厂建设,探索全产业链综合集成的新途径。在铜、铝、铅、锌、锡、铟等冶炼以及铜、铝、锡、铟等深加工领域,实施智能工厂的集成创新与试点示范,构建物联网平台,实现企业生产要素的互联,鼓励搭建有色金属产业大数据平台,整合产业上下游信息、资源;构建企业云平台,推广使用基于云服务的ERP(企业资源计划)、MES(制造企业生产过程执行系统)、能源管理系统;加大运用数字化、自动化技术改造提升企业信息化水平力度,采取机器人应用、自动化生产线、自动化生产线+工业机器人等形式,提高智能化水平;完善企业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重点利用信息化技术实现安全隐患即时报备、分类分级管理、即改即销,实现隐患整改闭环管理;促进企业提升在优化工艺、节能减排、质量控制与溯源、安全生产等方面的智能化水平,提高企业快速、低成本满足用户需求的能力。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有色金属产业已经毫无疑问成为文山州工业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撑,服务好有色金属产业发展是落实“工业强州”战略的重点举措。各县(市)工信商务局、园区管委会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建立健全推动工作落实的工作机制,全面推动有色金属工业优化提升、转型升级,促进文山州工业经济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二)强化招商引资。以铝、硅、锌铟等重点产业为核心,紧盯“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京津冀”等地区和国际国内行业龙头企业,聚焦招新引优、招大引强开展招商引资,不断加强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工作。支持国内外优势企业多方式合作投资发展文山有色金属工业,积极承接东中部地区有色金属产业转移,大力发展有色金属精深加工产业,集中建设一批特色优势明显的产业集群。项目落地后,千方百计做好协议、政策落实工作和行政审批全流程服务,为企业提供“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法制化营商环境,强化土地、电力、供水、供气和物流运输等要素保障,全力推动项目建设投产。  

(三)加大财税金融支持力度。一是依托省级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等专项资金,对重大龙头带动、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制造业集群补短板和智能化、绿色化、高端化发展及关键共性技术攻关、重大成果产业化、研发创新平台予以奖补。二是认真落实西部大开发税收优惠政策,针对列入西部地区鼓励类产业目录的绿色硅产业、绿色铝产业和有色金属深加工产业,认真做好相关企业的调查、登记等工作,对符合条件的要主动告知并做好服务,帮助企业降低税负。三是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强与有色金属产业龙头企业合作,为有色企业提供信贷支持,通过降息减费、提供优质金融服务等方式,降低有色企业融资成本。支持和引导金融机构创新信贷产品,加大对有色金属产业信贷投入,有效落实支持民营和中小微企业信贷政策。支持符合条件的有色企业通过股权和债权融资,提升直接融资比重,积极引进各类境内外低成本资金,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四)积极拓展市场应用。以设计、生产、使用、维护等方面为重点,鼓励有色金属行业与下游应用行业加强协作,解决制约产品应用的工艺技术、产品质量、工程建设标准等瓶颈问题,拓展消费领域和空间,重点挖掘铝在交通运输、电子电气、包装容器、新能源汽车、建筑结构、机械装备、应急抢险等领域的消费潜力。大力推动推动装备制造、五金机电、轻工等各种加工制造业快速发展,为有色金属新材料产业提供市场,并互相支撑、共同壮大。  

(三)加快人才引进和培养。落实引进高层次人才有关政策,大力培养和引进产业领军人才、高层次科技人才、高级管理人才。发展专业职业教育,着力培养一批高技能人才。加强产业技术人才需求预测,依托有关高等院校、职业院校、技工学校,建设一批专业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开展高技能人才评选表彰和职业技能竞赛活动。发挥众创空间优势,鼓励各类人才参与项目研发、技术攻关、技术咨询等现代服务业,为有色金属工业发展提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社会化科技创新支撑体系。  

(六)强化生态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管理。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坚决淘汰落后产能,指导和鼓励企业采用先进装备和技术,推动老污染源环保改造升级,进一步削减污染物排放,腾出环境容量,为有色金属产业新建项目落地创造条件。督促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加大安全技术改造投入,采用先进的工艺及装备,降低安全风险,消除事故隐患;加强行业标准、行业规范的宣贯落实,提升其对安全生产工作的支撑和促进作用;推动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在安全生产领域广泛应用,用智能化、信息化手段提升企业本质安全水平。  

网站地图

主办:文山州人民政府办公室,通信地址:文山市华龙北路2号文山州人民政府办公室,举报邮箱:wszzfw@163.com
投稿邮箱地址及电话:wszzfw@163.com,0876-3990249;本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及涉未成年人举报电话:0876-3990268
ICP备案号: 滇ICP备05000302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5326000023    公安备案号:滇公网安备 532621020001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