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统计信息 > 数据解读 > 正文

文山州2018年文化产业发展浅析

2020-07-13 09:17  来源:  【字体:     打印

文化产业作为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附加价值高、发展潜力大的绿色产业,相对于传统产业对地方经济发展,具有较强的拉动性和溢出效应。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不仅能够为社会提供丰富的精神产品,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还能吸纳就业、促进经济更好更快发展。2018年,文山州委、州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的发展战略,以带动景区开发建设、民间艺术发展和文化产品生产销售,我文化及相关产业(以下简称文化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社会效益逐步显现。  

一、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2018年,文山州文化产业呈稳中向好态势,实现增加值14.86亿元,同比增长10.9%(现价,下同)。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1.56%,比上年同期下降0.02个百分点,文化产业总量逐步扩大,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力也持续提升。其中,文化制造业增速有所回落,实现增加值1.74亿元,同比下降18.1%;文化批零业增速强劲但体量小,实现增加值2.91亿元,同比增长24.9%;文化服务业快速增长,主导文化产业发展,实现增加值10.21亿元,同比增长14.1%。其比例为11.719.668.7;三大行业中的骨干行业分别是娃娃玩具制造业0.81亿元,占文化制造业的46.5%;图书、报刊零售业1.23亿元,占文化批零业的42.1%;其他广告服务业2.16亿元,占文化服务业的21.1%  

分县(市)文化产业发展不平衡。全州文化产业四上法人单位共有29户,较上年新增5户。其中文山市12户;砚山县5户;麻栗坡县2,较上年新增1马关县2,都是本年新增;丘北县3广南县3,较上年新增1富宁县2,较上年新增1户。文山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实现5.89亿元,同比增长14.6%,占全州文化产业增加值的39.7%,其余分别为:砚山县文化产业增加值实现2.67亿元;西畴县文化产业增加值实现0.44亿元;麻栗坡县文化产业增加值实现0.48亿元;马关县文化产业增加值实现0.78亿元;丘北县文化产业增加值实现2.08亿元;广南县文化产业增加值实现1.43亿元;富宁县文化产业增加值实现1.09亿元。其中,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过全州平均水平(1.56%)的有三个县,分别是文山市2.12%、砚山县1.91%、丘北县2.22%  

二、文化产业发展优势  

(一)文化资源得天独厚。普者黑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属于滇东南岩溶区,是发育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地貌,以水上田园、湖泊峰林、彝家水乡、岩溶湿地、荷花世界、候鸟天堂六大景观而著称。坝美村村子四面环山,进出寨子以前主要靠村前村后两个天然的石灰溶岩水洞,村民们要摸着岩壁趟水、撑竹筏、划独木舟、坐小船,经过800米长的幽暗水洞进出,坝美村长时期与外世隔绝,处于半封闭状态,加上细源流长、桃花盛开,酷似陶渊明所述的世外桃源。具有丰富的文化积淀,文化产业潜力发展巨大。推动文化产业大发展、提升文化软实力,是推进文山州建设文化强州的必经之路,是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内容,是不断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新期待的重要途径,也是当前文山州经济转型、调结构、惠民生的有力保证。  

(二)红色革命文化资源非常丰富。幸福与美好联系在一起,对于幸福可以从两个层面理解:美好的生活,人们的主观感受或体验。由于每个社会成员都浸染于特定的文化,因而幸福感受或体验便具有了较多的文化特色。即一方面通过发展经济、增加居民收入,致力于环境卫生、便民、利民网点等社会公益设施建设来改善生活和居住条件。另一方面通过文化建设,通过改变思想意识来提升人民的幸福感受或体验。文山文化建设中,红色文化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这是因为文山州立足老山教育基地,挖掘红色教育资源,筑牢精神理想信念。以爱国奉献为核心,不怕苦、不怕死、不怕亏的老山精神诞生于上世纪80年代,被誉为国魂、军魂,曾经鼓舞全国人民排除干扰、投身改革开放的传大实践。如今老山精神仍在文山这片红土地上展示着催人奋进的力量。因此,文山文化建设理应抓住以红色文化为核心,使红色文化成为文山人民幸福的精神家园。  

三、文化产业发展中存在问题  

文山文化产业的发展仍处于探索起步阶段,优势与困难并存,潜力与阻力同在,起步晚、发展慢、小规模、低效益,依然是制约文山文化产业发展的根本问题。  

(一)总量小、发展慢,结构不合理,与省内各地比差距很大。  

(二)文化产业企业数量少、规模小,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发展极不匹配。  

(三)重视程度不够、优惠政策缺乏,县域、行业之间发展极不平衡。  

(四)文化企业经营、管理创意、研发等人才缺失是最大的制约因素。  

四、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打好基础,培育龙头文化企业。文化企业数量少已经成为制约文山州文化产业发展短板,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就是进一步加大规上文化企业的培育。建议文化产业主管部门及时跟踪,针对性扶持有条件的单位申报四上文化产业单位,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向文化产业转型,以增加新鲜血液和巩固现有优势产业的双轮驱动方式来做大做强文化产业,扶持骨干文化企业做大做强,优中选优,重点扶持打造大型文化企业,树立文山州文化企业典型,使其成为引领文山州文化产业发展的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  

(二)突出重点,打造文山特色优势文化产业。加强文化产业发展的研究和规划,加大政府资金的投入力度,积极吸纳民营资本,充分利用优势资源,精心培育具有带动作用和示范效应的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形成地方特色文化品牌。如利用文山得天独厚的普者黑坝美自然景观打造特色旅游文化;利用麻栗坡老山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麻栗坡烈士陵园等打造文山红色文化。  

(三)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地方特色文化的知名度和竞争力。通过对内外宣传,展示独具文山特色文化产品,引导文化服务业更加注重提升产品创新意识、服务意识、发展意识,以宣传效应高文化产出效应,为文化产业的繁荣和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四)改造传统文化市场,培育新兴文化产业。在推动文化产业区域发展、加快文化产业结构调整的同时,还要注重改造提升传统文化产业,注重培育发展新兴文化产业,加强构建特色鲜明、优势明显、具有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促进文化与旅游、科技、金融等产业融合,着力培育创意产业,提高文化企业发展活力。积极主动把文化和其他新业态嫁接和推广,与科技、创意、旅游、金融、养生、体育等跨界合作与融合发展,引领文化产业不断攀升,促进文化产业成为传统产业转型的新引擎、创新产业的助推器。  

 

网站地图

主办:文山州人民政府办公室,通信地址:文山市华龙北路2号文山州人民政府办公室,举报邮箱:wszzfw@163.com
投稿邮箱地址及电话:wszzfw@163.com,0876-3990249;本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及涉未成年人举报电话:0876-3990268
ICP备案号: 滇ICP备05000302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5326000023    公安备案号:滇公网安备 532621020001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