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111111111111
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政策文件 > 其他文件 > 正文

文山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2020年文山州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方案的通知

 索 引 号  20200415-150306-033  文  号  文政办发〔2020〕33号
 来源  文山州人民政府办公室  公开日期  2020-04-15

各县(市)人民政府,文山百色跨省经济合作园区管委会,州直各委、办、局:

2020年文山州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方案》已经州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文山州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0415

 (此件公开发布)

2020年文山州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方案

为有效预防地质灾害,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令第394号)的规定,结合全州地质环境特征、地质灾害发育状况、主要地质灾害点的分布及威胁对象、范围等情况,制定本方案。

一、地质灾害分布

文山州属典型的岩溶石山区,由于受特殊的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岩性及人类工程活动的影响,全州各县(市)均发现有地质灾害隐患点分布。隐患点主要分布于马关、广南、文山,其次是麻栗坡、富宁,再次为丘北、砚山、西畴。目前,全州共有地质灾害隐患点968个,威胁82664人,141143.3万元财产。灾害类型主要有滑坡、崩塌、泥石流等,主要威胁对象为城镇、农村居民点、学校、公路、水利水电设施、矿山企业、耕地等。全部隐患点均由责任人和相关责任部门指定或选派监测人员进行群测群防。其中省、州财政补助群测群防监测经费监测点739处,监测员1329名。

二、2019年地质灾害情况

2019年,全州共发生地质灾害险情3起,威胁142人,潜在经济损失780万元;发生地质灾害3起(崩塌1起、滑坡2起),造成5间房屋损坏,52人受灾,无人员伤亡,直接经济损失38万元。按月份分:6月份滑坡1起;7月份崩塌1起;9月份滑坡1起;按县分:马关县1起;广南县2起。

三、2020年地质灾害预测

(一)趋势预测结果

2020年地质灾害频度及危害程度总体上属正常年份,但比2019年略偏重,高发时段在6—9月。

1.自然因素造成地质灾害发生的重点地区域:盘龙河中下游,文山市中西部、砚山县境内八嘎河流域、西畴县西南部、麻栗坡县西南部及猛硐“9.02”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区、马关县西南部及广南至富宁一带。

2.人为活动引发地质灾害发生的重点地区域:公路铁路沿线、在建公路、城市轨道交通、水利水电工程及矿山开采、削坡建房。

(二)预测依据

1.地质环境条件。作为年度趋势预测最基础因素,主要有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地层岩性、岩土体的性质及结构、地下水、植被覆盖程度等,这些基础地质环境条件变化不大。文山州地处云南高原滇东南岩溶区与平原过度的斜坡地带,地形复杂,沟谷纵横,切割深、落差大,大地构造位于华南褶皱系与杨子准地台的结合部,构造活动复杂而强烈,沉积地层发育,岩浆活动频繁而强烈,地质环境脆弱,是文山州特殊的地质环境条件。根据我州地质灾害防治规划,我州地质灾害高中易发区占全州面积的69%

2.降雨因素。作为年度趋势预测自然诱发因素,汛期降水特点是降水时空分布极不均匀,局部单点大、暴雨频繁发生,加大了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发生的风险。据我州气象台2020年气候趋势预测,2020年大部分地区属降水总量正常,东北部地区雨季开始期正常,其他大部分地区雨季开始偏晚。主汛期降水较常年偏多10—20%5月降水正常略多,较常年偏多10—20%,雨季开始期正常至偏晚;主汛期6—8月降水正常略多,较常年偏多10—20%;秋季9—11月降水正常,部分地区有5—7天的连阴雨天气,全州大部地区的雨季在10月中旬相继结束,雨季结束期接近常年。

3.工程活动因素。工程活动作为年度趋势预测人为因素,一是五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削坡建房等各种工程建设活动对地质环境的扰动和影响不断加剧。如果地质勘查工作不充分,未严格落实工程建设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定和地质灾害治理工程三同时(设计、施工、验收)制度,施工不规范,监测防范措施不落实,极易诱发地质灾害和造成人员伤亡。二是矿业活动的影响。部分采矿权人在采矿、选矿过程中废弃矿渣、尾矿无序堆放,部分探矿权人不按规定将勘查遗留的危岩、危坡、进行治理,埋下地质灾害隐患,极易引发地质灾害。

四、地质灾害重点防范区

(一)重点防范时段

全州地质灾害隐患类型主要以滑坡、崩塌为主,规模以中小型为主,降雨、人类工程活动为诱发地质灾害的主要因素。汛期土层饱水程度增高,抗剪切强度大幅下降,易产生滑坡、泥石流、崩塌灾害。据全州今年降雨趋势,6—10月为地质灾害重点防范时段。

(二)重点防范区域

1.地质灾害高易发区是指地质环境背景条件差,地质构造发育,地形切割大,坡度陡峻,矿产资源集中分布,破坏地质环境的人类工程活动强烈,地质灾害点分布密集。全州地质灾害高易发区占国土面积的16.58%,隐患点占全州隐患的39%,该区境内地形切割最深,地形变化最大,岩体最破碎地带,具备地质灾害形成的基础条件,受降雨、人类工程活动的影响,发生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大。

全州地质灾害高易发区为文山市境内盘龙河上游马过河段支流沟源区、盘龙河支流顺甸河中游区、那么果河上游区;砚山县境内八嘎河流域;西畴县鸡街乡南部、西洒镇北东部鸡街河流域以及蚌谷董马铝土矿成矿带;西畴县盘龙河流域及文山麻栗坡断裂带;马关县、麻栗坡县响水河、盘龙河、猛硐河、畴阳河流域;富宁县西北部阿用花甲那能地区、东南部归朝谷拉地区、北东部百洋剥隘者桑地区。

2.地质灾害重点防范区域。该区域地形较陡,岩石风化强烈,强度较低,地质构造复杂,地质环境条件复杂。陡坡耕植、居民切坡建房等对地质环境影响较大,地质灾害频发,属地质灾害高易发区域。重点防治区将稳定性差,严重影响村庄、道路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列为防治工作重点。全州地质灾害重点防范区分为矿山地质灾害重点防范区域和工程活动、人员密集地质灾害重点防范区域。

矿山地质灾害重点防范区域为麻栗坡县大坪镇新寨矿区、草果山矿区、天保镇城子上村南秧田矿区,马关县都龙镇龙山、曼家寨、金石坡、岩冲、铜街、南松和南捞乡箐脚、大田多金属矿区,广南县底圩、斗月、袁家平、堂上金矿区,西畴县曼龙沟金矿区,富宁县者桑那斗和普阳煤矿矿区等区域。

工程活动和人员密集地质灾害重点防范区域为在建和已建公路、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地质灾害工程治理、切坡建房、在建和已建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在建和已建水利水电等区域,在建工程建设区、学校、旅游景点、麻栗坡县城周边受地质灾害隐患点威胁的区域。

五、保障措施

(一)聚焦责任,强化责任落实。地质灾害具有隐蔽性、突发性、破坏性强等特点,防范难度大。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重要性、长期性和面临的严峻形势,按照政府领导、部门联动、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群防群治的原则,逐级落实地灾防治责任,切实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各级人民政府对本辖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负总责,政府主要领导为第一责任人,要将防治责任和措施层层落实到位,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政府绩效考核,严格督促检查和考核问责。各有关部门在同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各司其职,密切配合,通力协作,上下联动,将本地区本部门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工作的责任和各项地质灾害防治措施落到实处。

(二)聚焦群测群防,强化制度落实。州地质灾害点多面广,在现有财力和技术条件下难以对所有地质灾害隐患点实施工程治理或搬迁避让。按照以人为本的理念,充分调动当地广大基层干部群众主动参与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工作,是减轻地质灾害危害的重要手段。各级人民政府要按照《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工作的通知》(云政发﹝201320号)要求,落实好各自的群测群防的工作职责、工作体系、监测员经费及监测员职责。对纳入群测群防的隐患点,要落实防灾责任人和监测员,以及在隐患点、危险点设立警示标志,监测人员要做好雨前排查,雨中巡查检查,雨后复查。认真做好《地质灾害防灾工作明白卡》《地质灾害防灾避险明白卡》的发放工作,让责任单位明白其职责,确保受威胁群众一户一卡,让群众户户清楚,人人明白,科学防灾,有效防灾。做好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预报,严格汛期24小时值班制度和灾(险)情速报制度、日报告和零报告制度,并提前向社会公布各级防灾责任人、责任范围和监测员值班地点、时间、联系方式。充分利用好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预报信息,随时保持通信畅通,一旦发生灾(险)情,能够及时上报,为各级人民政府开展应急抢险救灾工作提供决策依据。

(三)聚焦动态巡查,强化措施落实。各县(市)人民政府要严格执行汛前巡查排查,汛期巡查检查和应急调查,汛后核查的四查制度,组织有关部门在汛前对辖区内已掌握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巡查,尤其是要对处于泥石流沟口、堆积扇、高边坡、陡崖及旅游景点、主要公路、学校、城镇、矿区、工程施工场所等地质灾害易发地段和重点防范地段,开展地质灾害巡查和排查,在重要危险地段和沟口设立警示标志。对排查出来的新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要落实各项防范措施。特别是对各类工程建设造成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和矿山企业矿渣、尾矿堆放点,要督促建设单位和矿山企业消除隐患,做好监测工作,履行好防灾责任。各县(市)要在汛前巡查排查工作的基础上认真编制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提出具体的防治措施;对特大型、大型地质灾害隐患点和危险点,要编制单独的应急预案;汛期要加强检查,做好应急调查处置工作,汛后要进行复查总结工作。

(四)聚焦隐患消除,强化综合治理。根据《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意见》(云政发〔2010172号)《文山州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实施意见》(文政发〔201177号)《文山州地质灾害防治规划》《文山州地质灾害治理三年(2018-2020年)行动方案》(文政办发〔201890号)和2016年各县(市)完成的地质灾害详细调查报告防治建议,对全州地质灾害隐患点实施有计划的工程治理和搬迁避让。各县(市)人民政府要从实际出发,积极拓展地质灾害防治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结合点,更好地将地质灾害搬迁避让和工程治理与扶贫攻坚、土地整治、生态移民、新农村建设、增减挂钩助推扶贫攻坚等结合起来,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2020年,继续抓好地质灾害工程治理和搬迁补助项目的实施进度。工程治理和搬迁补助项目必须在第一批资金下达后2年内完工。对已立项的工程治理项目,要加快推进项目前期工作和实施进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对已完工的工程治理项目,应按程序尽快申请竣工验收,早日移交受益单位管理使用。谋划好2020年工程治理项目申报工作。同时,依据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和综合防治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在中期评估的基础上,围绕调查评价、监测预警、综合治理、应急四大体系建设,完成好综合防治体系在本县市建设情况的评估总结工作。

(五)聚焦地灾评估,源头控制灾害。各有关部门要严格按照《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令第394号)的规定和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加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通知》(云国土资环〔2004267号)的要求,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内编制城市总体规划、村庄和集镇规划与建设项目选址及工程建设时,必须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并根据评估报告督促责任部门和单位落实好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和地质灾害治理工程三同时制度。从源头上控制或减少人为诱发地质灾害的发生。

(六)聚焦防范意识,强化宣传培训。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要将地质灾害防治的有关法律规定和科普知识纳入宣传教育,要综合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媒体,以地球日、防灾减灾日、环境日、土地日为契机,组织针对性较强的宣传教育活动,开展多渠道、多形式的宣传和培训,让地质灾害易发区、多发区和危险区(点)的领导干部群众,知晓地质灾害形成的基本条件和产生的因素、特点和征兆,临灾自救互救知识,增强自救互救能力。特别要加强对群测群防监测员的培训,使其掌握使用监测工具进行简易监测、明确撤离路线,及时发现灾害前兆、预警预报,组织临灾避险。

(七)聚焦应急准备,强化应对处置。地质灾害应急演练是提高地方政府、各相关部门、基层防灾人员、群众的防灾意识和临灾避险能力,以及避免和减少群死群伤事件的有效手段。各县(市)要结合实际,至少组织一次地质灾害应急演练,按照规定的路线、规定的避险场所开展避险演练,使受地质灾害隐患威胁的群众熟悉逃生路线、步骤和必要的准备,以增强险情或灾情发生时受威胁群众的应变能力和适应性。突出主动避灾,在出现强降雨、连续降雨等灾害性天气时,加强对受地质灾害隐患严重威胁区域的管控。当出现灾(险)情时,各县(市)应视具体情况,在各级自然灾害管理委员会及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的直接领导下,按照同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的要求和程序,适时启动应急预案,做好应急处置工作。

(八)聚焦经费保障,加强经费管理。经费的落实是地质灾害防治管理的重要保障,各级政府应按照《文山州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实施意见》(文政发﹝201177号)要求,将地质灾害防治经费列入地方财政预算,足额筹措本级年度地质灾害防治专项经费。同时应严格地灾害防治专项资金监管,确保专账核算、专账管理、专款专用,合法合规使用。

解读《2020年文山州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http://www.ynws.gov.cn/info/3109/261260.htm

  
关闭窗口

网站地图

主办:文山州人民政府办公室,通信地址:文山市华龙北路2号文山州人民政府办公室,举报邮箱:wszzfw@163.com
投稿邮箱地址及电话:wszzfw@163.com,0876-3990249;本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及涉未成年人举报电话:0876-3990268
ICP备案号: 滇ICP备05000302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5326000023    公安备案号:滇公网安备 532621020001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