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乡村振兴 > 正文

在脱贫攻坚中展现人大作为——州十四届人大常委会机关脱贫攻坚工作综述

2022-02-10 08:12  来源:文山新闻网  【字体:     打印

过去坑坑洼洼的土路,变成了平坦宽阔的水泥路;以前破破烂烂的房子,变成了宽敞明亮的新房;群众有的流转土地增加了收入,有的跟着公司或者合作社发展起了产业,日子一天比一天红火……这是州人大常委会机关挂钩的马关县大栗树乡大腻科村今天的样子。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人大积极展现作为。多年来,州人大常委会坚持用脚步丈量民情、用真情化解民忧、用实干赢得民心,聚力把“规划图”变成“实景图”,把“时间表”变成“计程表”,用心用情用力帮扶贫困群众。据统计,州人大常委会机关74名干部职工共挂联5个县的8个行政村241户贫困户,累计直接投入资金1315万元,协调有关部门投入帮扶资金3072万元,实施了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危房改造、乡村环境整治工程,以实实在在的帮扶成绩,为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作出了积极贡献。  

加强组织领导  聚力脱贫攻坚

党的十九大报告旗帜鲜明地提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要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做到脱真贫、真脱贫。  

党中央发出号令,各地积极响应。州人大常委会按照中央和省州党委的统一部署,把脱贫攻坚作为第一政治任务,第一民生工程,纳入人大常委会机关工作总体布局,切实加强领导、尽锐出战、精准施策,为全州决战脱贫攻坚贡献力量。  

为了推动工作开展,州人大常委会制定下发了《关于建立脱贫攻坚“领导挂点、部门包村、干部帮户”长效机制,扎实开展“转作风走基层遍访贫困村贫困户”工作的通知》《文山州人大常委会机关脱贫攻坚及“挂包帮”工作实施方案》《文山州人大常委会脱贫攻坚“百日冲刺行动”实施方案》等文件,切实做到组织保障有力、帮扶机制健全。常委会党组专题研究脱贫攻坚工作,调整充实脱贫攻坚工作领导小组,完善领导挂钩联系工作责任制。深入开展“脱贫攻坚问题整改”专项行动,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由常委会领导带队深入到挂钩的5个县8个行政村开展脱贫攻坚问题整改查缺补漏工作。通过指导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技术培训、无偿提供农资等帮扶措施,鼓励群众积极发展产业,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  

抓实基础设施建设  打牢脱贫根基

小寨村小组的肖思琼家在州人大常委会主任、亲家徐昌碧的多次劝说下盖起了新房,日子越过越红火;大腻科村一组的村小组长胡虎云曾经是档卡户,积极报名危房改造,怀着感恩之心,他在脱贫后竞选村干部为群众办实事……要说有哪项工作让驻村工作队员印象最深刻,那一定是危房改造的推进。大腻科村有691农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227户1042人,州人大常委会机关干部职工44人挂钩帮扶146户543人。针对这部分“贫中之贫,困中之困,脱贫攻坚最难啃的硬骨头”农户,机关驻村工作队、挂钩帮扶责任人无路可退,跑断腿、说破嘴,最终完成了508户农村危房改造,实现全村危房清零的目标。  

大腻科行政村盐井村小组坐落在公路旁边的半山坡上,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盖间房子都找不到一块平坦的地方。2019年,州人大常委会机关投入和协调近17万元资金完成了盐井村4000多平方米村内道路的硬化。村内道路修通加宽后,群众走亲串戚方便了,回家过年的年轻人能把车开到家门口了。  

以前农忙时节,大腻科村经常有村民因为用水问题发生争执,要从源头解决纠纷,只有修建三面光沟渠,从根本上解决用水问题。2017年,常委会机关协调和直接投入资金126万元修建了两条三面光沟渠,辐射9个村小组,400余户群众受益。  

从危房改造,到道路硬化,再到安全饮水,这样一桩桩一件件的实事还有很多。开展挂钩帮扶以来,州人大常委会机关不遗余力帮助大腻科村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据统计,州人大常委会机关积极协助大腻科村委会争取项目资金6431.37万元,解决503户农户住房改造和补短板工作,实现所有贫困群众都住上安全稳固住房。对全村691户居住房屋进行安全认定和挂牌标识。易地扶贫搬迁共投入46.4万元安置1个迁出点6户19人,全村实现危房清零。全村18个自然村全部实现通硬化路,且危险路段有安全防护设施,硬化建设所有自然村村内主次干道总计1.7万平方米。实施农村饮水工程11个,建设水池3个,水窖9个,饮水管道3.5公里,有效解决了2901人的饮水安全问题。  

着力增加收入  夯实脱贫成效

每年7月,马关县大栗树乡大腻科村公路两边的辣椒地里,绿的叶红的果挨挨挤挤。每天凌晨,种植户们早早起来,叫上亲戚朋友到辣椒地里帮忙。中午12点,设在村委会驻地的辣椒收购点开始迎来一拨又一拨交售辣椒的群众。晚8点,从稼依镇开过来的大车把白天收购的辣椒装上车,满载而归。这样热热闹闹、红红火火的日子,一直持续到12月。  

近年来,州人大常委会机关在帮扶过程中,坚持把发展产业作为脱贫攻坚的根本之策,认真指导村委会因地制宜编制产业发展规划,通过采取组建农民合作社、认真开展技术培训、无偿提供农用物资、加强产品市场营销等帮扶措施,支持和鼓励群众积极发展烤烟、三七、辣椒、刺梨、李子、草果、中药材等特色产业,不断增加农民经营性收入促进脱贫。强化培训输转一体化,鼓励有意愿的贫困劳动力外出务工、鼓励企业和工程建设项目吸纳贫困劳动力就近就地务工,构建了外出务工与就近就业相统筹、灵活输转与定向输转相结合的务工就业新格局,不断增加贫困群众的工资性收入实现脱贫。  

聚焦社会民生福祉  提升脱贫质量

2016年以前,建在村委会旁边的大腻科小学只有一幢新建的教学楼,操场是泥巴操场,用做教师宿舍和学生食堂的一栋两层砖木结构房屋,已被列为危房,风大时房顶都在摇。为改善办学条件,州人大常委会协调项目资金253万元,积极实施校舍改造,拆除重建大腻科小学。如今的大腻科小学,教学楼、综合楼、宿舍楼全都是新的,操场是水泥操场,篮球架、乒乓球台一应俱全。  

挂钩帮扶以来,州人大常委会机关除了在危房改造、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等方面持续发力,还聚焦教育扶贫脱贫,狠抓教育基础设施,抓实控辍保学工作,关心关爱留守儿童。聚焦思想扶贫,以“转变思想观念、帮带动脱贫、帮提升技能、帮务工就业”为抓手,引导贫困群众坚决摒弃“等靠要懒”依赖思想,全面激发内生动力。聚焦民生福祉改善,建立社会保障兜底机制,全面落实国家社会保障政策,始终做到应保尽保、应退尽退,筑牢脱贫底线。通过一系列举措,圆满书写脱贫攻坚“人大答卷”。  

扎实推进乡村振兴  巩固脱贫成果

2021年7月29日,州人大常委会机关驻村干部和村委会共同组织大腻科村种植户共计60余人参加刺梨收购培训会。培训采取理论授课和现场教学的方式,对刺梨果实的采收、刺梨果实的采收方法、刺梨果实的贮藏保鲜等内容进行培训。  

这仅仅是州人大常委会机关持续帮扶的一个缩影。虽然脱贫攻坚已经结束,但“亲家”关系仍然继续。州人大常委会机关紧扣“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围绕“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总目标,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因地制宜规划建设美丽村庄1个、洁美村庄建设1个、乡村振兴重点示范自然村1个,扶持发展辣椒、水果、中药材等产业,有效带动了当地群众致富增收。动员38名干部自愿加入干部规划家乡行动,开展人居环境治理和美丽村庄建设,持续开办“幸福超市”,有效推动乡村治理。扶持发展村集体经济,多途径增加集体收入。  

新建房屋林立,村内道路干净,路边偶有炊烟升起……在州人大常委会机关的定点帮扶下,这个昔日的贫困村,基础设施建好了,产业发展起来了,群众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多。  

(陆志芳)  

网站地图

主办:文山州人民政府办公室,通信地址:文山市华龙北路2号文山州人民政府办公室,举报邮箱:wszdzzwb@163.com
投稿邮箱地址及电话:wszdzzwb@163.com,0876-3990267;本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及涉未成年人举报电话:0876-3990268
ICP备案号: 滇ICP备05000302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5326000023    公安备案号:滇公网安备 532621020001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