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乡村振兴 > 正文

文山州聚焦“五个精准”战疫战贫

2020-03-26 08:15  来源:州扶贫办  【字体:     打印

为切实抓好疫情期间脱贫攻坚工作,文山州聚焦“五个精准”,实行每周一报告、一研判、一反馈,确保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两手抓、两手硬,两不误、两促进。      

精准督战,攻克贫困堡垒。针对未摘帽的广南县和剩余贫困人口在1000人以上的县(市)及易地扶贫搬迁1000人以上的6个集中安置点、剩余贫困人口超过500人或贫困发生率超过10%的27个行政村,紧盯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工作落实情况和精准识别、精准施策、精准退出情况,实现厅级领导全员出征督战、“两不愁三保障”主责行业部门对标对责专项督战、县(市)全面督战,既“督”又“战”,不获全胜绝不收兵。目前,全州各级各部门共制定挂牌督战方案21个,挂牌作战方案326个,其中县级7个,乡级56个,村级263个;组建了25个挂牌督战组,其中:州级督战组7个,行业部门督战组10个,县级督战组8个;召开工作部署及调度会12次;开展实地督战641人(次),其中:州级领导68人(次)、州级行业扶贫部门189人(次)、8县(市)级384人(次)。

精准发力,加大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力度。一是由人社部门牵头,结合劳动力务工意向摸底调查,摸清拟转移就业劳动力出行计划、诉求愿望等信息,根据群众的就业意愿和技能情况,采取联系对接州外企业、工厂、工地等输送一批,州内、县内安排一批,就近就地安排一批等办法,千方百计帮助群众务工,尽快实现就业增收。二是完善更新劳动力转移就业信息平台数据,加大与“长三角”、“珠三角”等州外务工人员集中地区的人社部门和驻外劳务工作站对接协调,迅速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保障服务工作。针对已有岗位的务工人员,动员组织安全有序地尽快赶赴务工地上岗上班,指导做好沿途安全防护和交通保障。针对有大批务工人员集中到沿海某一地区务工的实际,科学制定运输方案,有计划、分批次地将务工人员输出到务工地区。三是充分利用农村公共服务岗位提供更多就近就地就业机会。全州认定授牌并录入国办系统扶贫车间304个,已开工278个,开工率达91.44%,共吸纳贫困劳动力数0.28万人。目前,全州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累计转移就业17.86万人,较2月底增加7.32万人。

精准服务,缓解农特产品滞销问题。一是开展动态管理,做好州内滞销农产品收集统计汇总工作,及时掌握滞销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解决方案。二是整合州内资源开展产销对接,建立由超市、市场、农产品电商企业的文山产销对接平台,及时发布滞销情况和供求信息,动员本地超市、市场、电商企业采购滞销农特产品。三是充分发挥各级工会作用,通过消费扶贫方式解决一批。积极联系视听文山、非常文山等媒体平台,及时向社会发布产品销售信息,拉动内需。全州未发生明显大宗农特产品滞销情况。通过发挥沪滇扶贫协作机制优势,上海已累计帮助文山州采购、销售农(畜)产品1051.21万元。

精准排查,限时补齐短板弱项。全面排查脱贫攻坚“三落实”“三精准”“三保障”存在的短板、弱项,逐村逐户逐人逐项对账整改销号。重点针对慢性病、重病患者、残疾人,重点排查摸清存在因病(残)致贫、返贫风险的农户、70岁以上的老年人、适龄儿童及少年辍学学生、小水窖保障饮用水农户、青壮年劳动5类人群和贫困发生率较高且超过10%、生活条件恶劣的高寒山区和边远地区、上访问题突出和矛盾较多的3类村庄,实行分类施策、派单销号,确保脱贫不漏一户、不落一人。      

精准施策,建立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一是运用群众主动申请、乡村报警和部门大数据分析预警等方式,加强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以及因疫情或其他原因收入骤减或支出骤增户的监测。二是建立健全县乡村工作联动机制,对监测发现问题和风险点,及时分析研判,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给予帮扶,化解风险。三是全面加强扶贫数据信息核实、核准、核查工作,做到“账账相符、账实相符”。四是推动扶贫龙头企业复工复产。全州52个扶贫龙头企业现已全部复工,复工数较2月底增加27个,复工率增加51.92个百分点,帮助销售贫困地区农产品金额17745.7万元。全面落实“挂包帮”工作机制,充分发挥驻村工作队员作用,深入广泛地动员群众开展疫情防控并继续巩固当前取得的成效,群策群力把疫情对脱贫攻坚的影响降到最低。目前,全州驻村工作队到岗率达100%。驻村第一书记除1人因家住湖北限制出行未能到岗外,其余已全部到岗。认真做好可能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群众的监测工作,确保贫困群众不因病致贫返贫。全州未发现建档立卡贫困户和扶贫干部感染新冠肺炎病例。(州扶贫办)

网站地图

主办:文山州人民政府办公室,通信地址:文山市华龙北路2号文山州人民政府办公室,举报邮箱:wszzfw@163.com
投稿邮箱地址及电话:wszzfw@163.com,0876-3990249;本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及涉未成年人举报电话:0876-3990268
ICP备案号: 滇ICP备05000302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5326000023    公安备案号:滇公网安备 532621020001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