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专栏 > 弘扬新时代西畴精神·铸就奋进跨越新文山 > 正文

“西畴精神”典型代表 | 黄明勇:从“西畴精神”到“两场革命”

2023-02-03 15:18  来源:文山新闻网  【字体:     打印

2月3日上午9点

省直单位弘扬“西畴精神”宣讲报告会

在昆明海埂会堂百合厅举行

“拼命三娘”——谢成芬

“一心向党”——刘超仁

“草莓妈妈”——张贵相

“为民村官”——刘丕荣

“施工队长”——张弦

“实干书记”——黄明勇

6位“西畴精神”典型代表

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人故事

向大家诠释“西畴精神”

从“西畴精神”到“两场革命”

中共西畴县委书记 黄明勇

大家好,我是西畴县委书记黄明勇。今天,我们带着全县20多万父老乡亲满满的感恩之情,向大家讲述“西畴精神”,心里很高兴、很激动!

8年前,组织安排我到西畴工作,一踏上这片热土,我就被西畴人民“战天斗地、改天换地”的豪情壮志所打动,激励着我必须握好手中的接力棒,一棒接着一棒跑下去。在“西畴精神”的鼓舞下,我带着干部群众鼓足“一天当三天用”的干劲,强化“一年干两年活”的担当,继续治石漠、战贫困,兴产业、抓发展,见证了西畴一步步向上向善、向美向好的巨大变化。

荒山变绿了,我们把“生态”的不可能变成了可能。西畴县石漠化面积占到了国土面积的75.4%,是滇黔桂乃至全国石漠化程度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外国专家曾断言“这是一个基本失去人类生存条件的地方”。面对脆弱的生态环境,我们义无反顾向大山进发、与石漠抗争,治理石漠面积247平方公里,封山育林、植树造林150多万亩,森林覆盖率从25%提高到54.83%,西畴的干部群众,还主动将自家的1.5万亩林地划入小桥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筑牢西南生态安全屏障贡献了自己的力量。“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在2021年COP15大会上,西畴县被命名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昔日的石漠荒山变成了绿水青山,八角、柑桔、猕猴桃、乌骨鸡等种养殖业已成为联农带农促增收的重要支撑,香料厂、乌骨鸡加工厂也相继落地,曾经望而却步的“石旮旯”已变成发展致富的“金疙瘩”。

群众变富了,我们把“脱贫”的不可能变成了可能。西畴县地方财政收入仅2亿多元,要同时打好石漠化治理和脱贫攻坚两场硬仗,难上加难。但西畴的干部群众不等不靠不懈怠,没有地,就炸石造地10多万亩,人均耕地由0.78亩增加到2.08亩;没有路,就组织群众修建农村公路3000多公里,村组道路硬化率达100%;没有水,就建库引水,集中供水和自来水覆盖率均达91%。通过精准施策,率先在全州脱贫摘帽,县委也被表彰为“全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现在,我们持续抓好农村居民和脱贫人口持续增收三年行动,2022年,全县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达1.49万元,增长16.3%,农民收入持续提升。

产业变强了,我们把“发展”的不可能变成了可能。西畴县资源禀赋、设施条件、产业基础不好,“只有精神,没有经济”一直是大家对西畴的固化认识。面对发展困境,我们立足县情,围绕资源经济、口岸经济、园区经济,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加快推动产业转型突破。山大石头多,我们就积极发展石材产业;耕地少不连片,我们就做优做精特色农业;山清水秀,我们就积极发展康养旅游,5个A级景区给西畴带来了新活力;紧挨麻栗坡天保口岸,我们就加快兴街出口贸易加工区建设,打火机产业链、新能源电池等项目将成为西畴工业发展的新引擎。我们坚决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省委的决策部署,大抓经济、大抓发展,通过“3815”战略的实施,到2035年与全国全省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城乡变美了,我们把“梦想”的不可能变成了可能。曾经的西畴,城不像城、村不像村,脏乱差、底子薄、短板多。2019年,我们以“有没有政策支持都要干”的决心,举全县之力争项目筹资金,打响“美丽县城”建设大会战。我们心中都有一股不服输的劲,“不是第一、就是落后;不是先进、就是后进”,三年磨一剑,2022年在全州率先获得“云南省美丽县城”命名。专家实地考核时由衷感叹:“西畴干成一件事要比别人多付出几倍的精力、毅力,这就是精神的价值所在”!在农村,我们深入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实施厕所革命,全面推行“5分钱工程”,建立红黑榜,坚持“绿美建设一直抓”,涌现出东升、老克田、后卡等一个个美丽乡村。在抓好城乡建设的同时,探索“五治融合”基层治理模式,运用好“接诉即办”平台和“四诊疗法”等机制,呈现出连续十年“矛盾不上交、千村不发案”的“西畴新现象”,成为新时代“枫桥经验”在边疆民族地区传承实践的成功范例。明代开国功臣刘伯温曾写过一首诗:“江南千条水,云贵万重山。五百年后看,云贵赛江南。”我们有信心,定能干出胜江南的西畴农村!

2017年,人民日报头版头条报道了“西畴精神”,去年“西畴精神”又登上了央视《新闻联播》、新华社“习近平时间”、《求是》杂志等,在这些报道中,用得最多的词就是“奇迹”,谢大姐讲述的是生命的奇迹,刘超仁老师讲述的是脱贫的奇迹,张贵相讲述的是人生的奇迹,刘丕荣讲述的是石漠化治理的奇迹,张弦县长讲述的是发展的奇迹。为什么奇迹总在文山、在西畴这片土地上诞生?我认为最关键的,是我们做到了“三个始终坚持”:

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干出来的奇迹。毛主席光辉批示所体现的党的领导正是“西畴精神”的根与魂。“西畴精神”的成功密码就是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把党的领导优势转化为组织优势和组织力量,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组织、发动、带领群众集中力量一起干!党员小组长李华明带领15户群众12年在山崖上打通了进村的最后一公里道路;老党员程敦儒扎根深山30年,带领群众发展中草药种植;刘超仁老师58岁入党带领群众自建小康村,为什么58岁还要入党,因为大家相信党!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

始终坚持开拓创新,创出来的奇迹。习近平总书记说,干部敢为、地方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西畴人民始终拉高标杆、争先进位,在长期实践中探索了“十有十强”抓党建、“五治融合”促和谐、“六子登科”治石漠、“六强育六心”促团结、“四轮驱动”修公路、“五法治水”兴水利以及“119”党风廉政派单等一系列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模式,闯出了一条乡村振兴的新路子,为石漠化地区解决发展问题提供了“西畴方案”。

始终坚持不懈奋斗,闯出来的奇迹。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考察云南,作出系列重要指示,要求云南“闯出一条跨越式发展的路子来”。文山各族干部群众牢记嘱托,一茬接着一茬干,团结奋斗,闯出了一条条新路。刘家塘的群众奋斗半个世纪,凿通了300多米通向村外的“胜天洞”,闯出了一条走出大山的发展之路;肖家塘“四愚公”,奋斗6年修通5公里进村路,闯出了一条通往未来的希望之路;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张宋昌奋斗数十年,为群众排忧解难,闯出了一条基层治理的和谐之路……干部群众的这种闯劲、干劲、韧劲,让西畴的很多不可能变成了可能,创造了一个个西畴奇迹,实现了西畴的沧桑巨变!

“西畴精神”是以西畴为典型代表的文山州各族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创造出来的奋斗精神、实干精神、创新精神和只争朝夕精神,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顽强拼搏的生动缩影,是“撸起袖子加油干”和“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真实写照。“西畴精神”的实干作风,只争朝夕、奋发有为的奋斗姿态和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斗争精神,正是对作风革命、效能革命的有力诠释,是推动“文山之干、西畴之变”的不竭动力。

我们坚信,让永不过时的“西畴精神”永放光芒,必将进一步凝聚起加快推进乡村振兴的磅礴力量,必将促进工业大发展、经济大进步,谱写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文山新篇章!

为何奇迹总是屡屡诞生

通过几位讲述人的宣讲

为我们再现了一个个坚韧不拔的身影

和一个个催人奋进的故事

实干,才能不断创造奇迹!

网站地图

主办:文山州人民政府办公室,通信地址:文山市华龙北路2号文山州人民政府办公室,举报邮箱:wszzfw@163.com
投稿邮箱地址及电话:wszzfw@163.com,0876-3990249;本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及涉未成年人举报电话:0876-3990268
ICP备案号: 滇ICP备05000302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5326000023    公安备案号:滇公网安备 532621020001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