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专栏 > 弘扬新时代西畴精神·铸就奋进跨越新文山 > 正文

西畴县“23356”工作法创建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2021-09-03 08:30  来源:文山州生态环境局办公室  【字体:     打印

近年来,西畴县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州党委政府关于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方针政策,始终将生态文明创建工作融入和贯穿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2021年8月,西畴县通过了省生态环境厅组织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创建的初审和公示,成为云南省向生态环境部推荐申报的3个县(市)之一。          

制定两个工作方案,高位推动,营造共建共享风尚

成立以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双组长工作领导小组,形成“自上而下、层层落实”的工作机制和“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作、全社会参与”的创建格局。结合实际,制定《西畴县创建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宣传方案》《西畴县建设“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实施方案》。在西畴县政务网开设“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专栏,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切实提升广大群众对创建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认知程度,充分调动公众参与创建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将构筑绿水青山、推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建立长效机制三大领域20个评估指标任务具体化、清单化,明确了目标任务和重点工作。          

完善三项工作机制,压实责任,创建工作纵深推进

实行派单制。将创建任务派单分派到各有关部门主要领导,要求对标对表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提出推进措施。          

实行督查制。成立由分管副县长为组长的督查领导小组,定期不定期开展督查,对工作滞后影响创建工作进度的,由县政府分管领导进行约谈。         

实行周报制。各成员单位每周上报工作开展情况、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需要帮助解决的事项,由创建办统一梳理汇总上报,确保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2021年来,共召开专题会议8次,向25个单位派出37项责任清单,开展督查3次,提出整改问题26条,完成整改26条。          

推进三项重点工作,擦亮名片,补齐基地创建短板

着力推进“美丽县城”建设。把“美丽县城”创建作为惠民生利长远的民心工程来推动实施,聚焦“干净、宜居、特色、智慧”四大目标要求,“干净”家园,“清新”县城初现雏形。着力推进生态环境治理。坚持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两条线,通过发展特色农业、推进绿色工业、开展生态旅游,发展生态经济,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抓实7个标志性战役,着力打造石漠绿州、康养宜居的美丽西畴。打造生态文化品牌。曼龙彝族花倮“葫芦笙舞”、下坝壮族民间曲艺“渔鼓说唱”和汤谷村壮族“女子太阳山祭祀”等民族民间传统文化分别被列入国家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围绕“回归家园、木兰天堂、精神高地、太阳故乡”四张名片,全面提升生态文化理念。          

实施“五法治水”模式,攻坚克难,破解群众饮水难题

制定规划“引”水。科学布局水利基础设施项目,优先规划建设石漠区、重旱区、老旱区,构建形成“连片规划、因地制宜、点面结合”规划体系,确保人畜饮水安全保障全覆盖。          

技术到位“建”水。按照一个项目点一个技术方案一个专业指导组的工作原则,严格按照项目规划和工程建设质量要求组织实施,加强项目跟踪督促检查,确保水利项目“建”到位。          

五小水利“蓄”水。实施“五小水利”工程建设,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实现“散水集用、小水大用、丰水枯用、远水近用、低水高用”。          

河长制“管”水。河长全覆盖管水,并通过志愿服务活动宣传、规范治理河道提升、河库保护进村规民约巩固、聘请公益性巡河员助推河长制。          

创新机制“活”水。建立健全管理机制,全面开展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和城乡供水“一体化”管理改革,加快末级渠系等终端设施配套和供水计量设施体系建设,合理制定农业用水价格,健全完善农业灌溉用水量控制和定额管理制度,确保农田水利工程良性运行,不断提升农业用水效率。组建用水协会,将部分农村供水移交协会管理,聘请村级水管员,有效解决农村水利工程管理“最后一公里”问题。          

创新“六子登科”模式,改善生态环境,狠抓石漠化综合治理

“山顶戴帽子”。对山头采取封山育林、植树造林、公益林保护等措施修复森林植被,搞好水土保持、改善生态环境,严禁乱开垦、滥砍伐等一切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          

“山腰系带子”。对山腰耕作条件较差的石旮旯地进行退耕还林,大力发展核桃、八角、油茶等特色经济林果,在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的同时,通过发展生态产业促进农民增收。          

“山脚搭台子”。对山脚坡度小于25度,有改造条件的缓坡地和石旮旯地,实施坡改梯等,营造生物埂,修建灌沟渠、拦沙坝等设施,形成“保土、保水、保肥”三保台地。          

“平地铺毯子”。对地势条件较为平坦的土地,加大中低产田地改造力度,改善水源条件,实施高稳产农田建设,增加灌溉面积。          

“入户建池子”。对群众依靠砍伐森林解决生活燃料的问题,坚持走源头治理路子,建设沼气池,同时实施节能改灶,安装太阳能;在饮水困难地区鼓励群众自建小水池,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巩固石漠化治理成果。          

“村庄移位子”。对石漠化地区失去生存条件的农户实施易地搬迁,村庄向条件好的地方迁移,劳力向发达地区输出,缓解人口对生态环境的压力。截至目前,西畴县共治理岩溶面积385.92平方公里,治理石漠化面积225.86平方公里,植树造林64万亩,封山育林87万亩,年均实施公益林保护61.3万亩,全县森林覆盖率从90年代初的25%提高到54.83%,实现林草总产值6.3亿元,群众实现了耕地面积、粮食产量、经济收入、生态效益“四个增加”。          

(文山州生态环境局办公室)          

网站地图

主办:文山州人民政府办公室,通信地址:文山市华龙北路2号文山州人民政府办公室,举报邮箱:wszzfw@163.com
投稿邮箱地址及电话:wszzfw@163.com,0876-3990249;本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及涉未成年人举报电话:0876-3990268
ICP备案号: 滇ICP备05000302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5326000023    公安备案号:滇公网安备 532621020001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