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专栏 > 七城创建 > 他山之石 > 正文

生态文明城市建设

2022-03-29 17:30  来源:中国·贵阳  【字体:     打印

从 2001 年确立“环境立市”的发展战略,2007 年通过《中共贵阳市委关于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决定》,确定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基本内涵和战略目标,到 2014 年提出加快建设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城市,打造发展升级版的旗帜,奋力走出一条西部欠发达城市经济发展与生态改善“双赢”的可持续发展之路。贵阳在国内率先探索生态文明城市建设途径,涉及观念转变、产业转换、体制转轨和社会转型等多方面。经过 15 年的努力探索和快速发展,成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 中的先行者。决策 2001 年,贵阳市提出并实施“环境立市”的发展战略。2002 年,贵阳市提出以发展“循环经济”为途径来 建设生态经济市的战略定位,并成为国家环保总局确定的全国首家循环经济生态城市试点单位,同时成为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全球唯一的循环经济试点城市。2004 年,贵阳市跻身首批“全国绿化模范城市”;《贵阳建设循环经济生态城市 条例》正式施行,这是中国第一部循环经济方面的地方性法规 ;制定全国首部建设循环经济生态城市总体规划。2007 年, 贵阳市中级人民法院环境保护审判庭和清镇市人民法院环境保护法庭同时挂牌成立,这是全国最早的环保法庭。2009 年 8 月 22 日,由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北京大学和中共贵阳市委、贵阳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生态文明贵阳会议 在贵阳召开,达成对建设生态文明、发展绿色经济具有积极意义的《2009 贵阳共识》。2010 年,《贵阳市促进生态文明 建设条例》正式实施,它是全国第一部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地方性法规,首次明确区域限批、“门前三包”责任、生态 环境保护指标完成情况一票否决等规定。2012 年,贵阳市生态文明建设委员会挂牌成立,这是全国首个负责统筹和协 调生态文明建设的职能机构,增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整体性、系统性,使生态文明建设有了更为有力的统筹领导机构和 更科学的顶层制度设计 ;国家发改委批复《贵阳建设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城市规划 (2012 — 2020 年 )》,它是国家发改委 审批的全国第一个生态文明城市规划。2013 年,经中共中央、国务院同意,外交部批准举办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生 态文明贵阳会议就此升级,一跃成为中国唯一以生态文明为主题的国家级国际性论坛。会议召开期间,启动“太阳能 LED 照明千村计划”,花溪摆贡村成为该计划在全球的第一个示范村庄。《贵阳市建设生态文明城市条例》颁布施行,进 一步为贵阳市建设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城市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保障。2014 年,出台并实施《贵阳蓝天保护计划(2014 — 2017)》《贵阳碧水保护计划(2014 — 2017)》《贵阳绿地保护计划(2014 — 2017)》。2015 年,贵阳强力推进大数据应 用落地,逐步完善和建设一系列生态环境监测监控和数据管理的信息化平台,初步实现环境空气质量、水环境质量、 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机动车尾气检测、辐射源监督管理和森林资源管理等生态环境管理重要数据的传输、管理和分析。成效 从 20 世纪 80 年代末开始,贵阳通过改变燃料结构入手解决大气污染问题,采取淘汰落后产能和“退二进三” 的产业布局方式,城区内工业企业实施异地搬迁,贵阳大气质量迅速好转,2001 年摘掉酸雨城市帽子。1995 年,贵阳 颁布《大气污染防治条例》,以地方立法的形式就大气污染治理工作作出安排。以后坚持开展“工地道路扬尘治理、机 动车尾气污染治理、工业废气治理、餐饮油烟治理、油气回收治理、非煤矿山治理和环境绿化提升”七大攻坚工作。公 交领域清洁能源实现率达 100%。2015 年,贵阳空气质量优良率达 93.2%,优良空气天数达到 340 天,在全国省会城市中 排第 5 名 ;中心城区声环境质量达到国家考核标准 ;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利用率为97.53%。危险废物处置利用率为 100%。 贵阳市花溪区被国家环保部命名为国家生态示范区,清镇市红枫湖镇为国家环境优美乡镇,24 个乡镇被命名为省级生态 乡镇,62 个村被命名为省级生态村。2018年,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100%稳定达标,主要河流国控、省控断面水质优良率达到93.75%;PM2.5等六项污染物浓度均低于国家二级标准,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97.8%,比2017年提高2.7个百分点,在全国169个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城市中列第11位;森林覆盖率达到52%,比2017年提高3.34个百分点。通过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国家验收。2019年,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100%稳定达标,森林覆盖率53%。PM2.5等六项大气污染物浓度低于国家二级标准,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58天、优良率98.1%。2020年,城市建成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3.16平方米,森林覆盖率提高到55%,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提高到98.9%,建成“千园之城”。  

20 世纪 80 年代,贵阳基本建成长 70 千米、宽 1~7 千米的第一环城林带,形成全国省会城市中独有的森林景观。 2002~2008 年,又建成长 304 千米、宽 5~13 千米的第二环城林带。同时采取退耕还林、封山育林、生态修复的措施,森林覆盖率逐年提高。荣获国家森林城市称号。2019年,植树造林16.99万亩,山体治理2498亩,新增城市绿地103万平方米,公园数达到1025个。2020年,完成营造林173.28万亩、山体治理1.2万亩。  

20 世纪 50 年代以来,贵阳市一直在加大南明河治理力度,初步建成南明河及其支流的排水系统、污水收集系统和污水处理厂。由于工业化、城市化快速推进,人口急剧增加,城区段污染状况仍较为严重。2001 年开始实施南明河三年变清治理工程。经治理南明河水质明显改善,南明河干流的四个监测断面的各项指标基本达到水环境目标值,鱼虾回游, 沿岸绿化总面积 45 万平方米,沿线景观绿地率达 86.5%。两岸破旧的棚户区变成整洁美观的居民社区。2012 年,启动南 明河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经第一阶段整治水质实现根本性转变,河道生态功能呈现良性恢复状况。2013 年南明河环境综合整治荣膺国家建设部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为保证饮用水质量,贵阳市组建成立两湖一库管理局。成立两湖一库环境保护基金会,动员全社会参与治理和保护 “两湖一库( 红枫湖、百花湖、阿哈水库 )”;出台《贵阳市碧水保护计划(2014 — 2017)》,严格环境准入,从源头控制 新增污染源。建设污水处理厂,实施人工湿地示范工程等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和生态浮床治理。到2015 年,红枫湖 水质均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Ⅱ类标准,取水口水质达到国家饮用水源地水质考核要求 ;百花湖水质均由Ⅲ类转 为Ⅱ类 ;阿哈水库稳定在《地表水 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标准。全市饮 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均为 100%。农 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 93.03%,卫生 厕所普及率达到 80.03%,无害化厕 所普及率达到 59.73%,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18年,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明显。建设再生水厂18个,投入运营9个,日新增污水处理能力20.08万吨,红枫湖饮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内房屋全部搬迁。2019年,建成再生水厂9座、日新增污水处理能力40.5万吨,完成黑臭水体治理工程28个,南明河水质明显改善。生态安全屏障越筑越牢。2020年,新建城市再生水厂26座,日新增污水处理能力99.58万吨,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98.5%,再生水厂建设实现建制镇全覆盖。完成19条排污大沟整治,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全部消除。  

在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中, 贵阳市按照生态文明理念,大力发展绿色经济,把产业发展和生态保 护结合起来,实现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 ;把服务业发展放在突出 位置,特别是把发展休闲度假旅游 作为主攻方向 ;大力发展循环农业 ; 围绕推动以大数据为代表的高新产 业发展,引导产业结构逐步向节能、低耗、低污染方向转型升级。2015 年产业结构调整为三二一。中关村贵阳科技园作 为统筹全市产业和园区发展的重要平台,形成先进科技资源持续引入的有效机制。贵阳成为国内最大的大数据聚集地之 一,为贵阳走生态文明建设的道路提供坚实的支撑。  

贵阳市把生态文化具体地渗透到城市建筑、市民行为、城市精神等方面。在提高市民文明素养、倡导生态生活方式、 培育独特的城市精神方面进行积极探索。2008 年,贵阳出台建设生态文明城市指标体系,包括生态经济、生态环境、民 生改善、基础设施、生态文化、政府廉洁6个方面共30多项指标。生态文明从抽象理念变得看得见、摸得着、干得来。同时, 编制生态文明建设学生读本、市民读本、干部读本,引导市民和干部践行文明、绿色、低碳、简约的生活方式与消费模式。 践行“绿色生活”逐渐成为贵阳市市民和干部的自觉行动。2018年获评全国十佳生态文明城市、通过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验收。2020年11月20日,被中央文明委复查确认保留前五届全国文明城市的誉称号。  

网站地图

主办:文山州人民政府办公室,通信地址:文山市华龙北路2号文山州人民政府办公室,举报邮箱:wszzfw@163.com
投稿邮箱地址及电话:wszzfw@163.com,0876-3990249;本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及涉未成年人举报电话:0876-3990268
ICP备案号: 滇ICP备05000302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5326000023    公安备案号:滇公网安备 532621020001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