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专栏 > 七城创建 > 州内信息 > 正文

第32期(总第218期)文山州“七城创建”(绿美文山建设)工作信息

2023-11-24 18:07  来源:文山州“七城创建”工作指挥部  【字体:     打印

主要内容:

▲我州“三举措”绘就绿美城市画卷

▲我州绿美交通建设全面提质增效

▲我州文旅产业转型升级迎来新的春天

▲文山市秉烈乡党建引领激发文明乡风“新动能”

▲砚山县路德村“村企共建”绘就绿美乡村新画卷

▲麻栗坡县强化监督职能助力绿美乡村建设

▲马关县仁和镇用好“三个阵地”绘就秀美“村光”

▲丘北县锦屏镇产业发展绘就乡村新图景

▲广南县者太乡“三维发力”助力健康乡镇建设

▲富宁县“四个五分钱”铺就绿美经济致富路

▲西畴县鸡街乡“四小”建设绘就绿水青山大图景

.......................................................

一、创建要情

州委理论学习中心组2023年第九次集中学习强调,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法治思想、生态文明思想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爱国统一战线、民族宗教、安全生产的重要论述,坚决维护全州边境安宁、社会安定、经济安稳、生态安全、人民安康。

二、州级动态

我州“三举措”绘就绿美城市画卷。一是以思路为引领,“一盘棋”高质量推进。明确“12345”建设思路:“1”是把城市打造成绿美公园,城在园中,园就是城;“2”是推进城乡两污治理;“3”是建设绿美网格、绿美街道、绿美社区;“4”是推进“拆围透绿拆违建绿”“农村风貌整治”“美丽集镇”“健康步道”建设;“5”是深入开展绿化、美化、亮化、净化、文化建设。深入实施“1+6+8”工作战略:尊重城市发展规律,坚持生态底线,守住生态红线,增添生态绿线,以绿美城市建设为1个总抓手,把责任扛在肩上、工作抓在手上、措施落到行动上,全力推进“6项指标”“8项行动”工作目标完成。二是以项目为驱动,“点线面”高标准建设。“点上”聚焦城市出入口绿化景观打造:以文化为立足点,以生态绿美为理念,结合地域特点,融入“世界三七之都”“中国绿色铝谷”、文山民族文化、“老山精神”“西畴精神”等元素,开展32个城市出入口整治工作,构建全州入城门户新风貌。“线上”开展逐绿行动,“退楼还绿”扩展绿色空间:以老旧小区改造、棚户区改造为契机,拆除老旧民房等建筑,腾退城市、河道空间面积,实施“口袋公园”建设,截至目前,全州新建或提质改造公园广场30余个,建成了麻栗坡县莱溪二期游园等83个口袋公园,打造出了让人“进得去、有得看、留得住”的园林景点。“见缝插绿”打造绿色市容,对全州8县(市)建成区范围内的市政道路绿化开展排查整改,2022年,共移除“断头树”“老头树”等1.62万棵,补种乔灌木1.43万棵,2023年目前完成126条城市街道补绿工作,共补植乔木2300余株、灌木1.8万㎡、地被2.92万㎡。“留白增绿”,补足绿地资源,紧扣“留出生态空间,增加百姓福祉”原则,聚焦闲置地块和城市“边角地”,强化宣传发动,充分激发群众建绿兴绿的热情和参与人居环境整治及绿美城市建设的积极性,形成强大的创建工作合力,并以“植树节”为带动,实行部门挂片、干部植绿,打造城市“微绿肺”,推动生态环境大提升。“面上”实现城市大花园美景:以“山、水、情”为设计理念,融入健康步道、花箱绿植、闲庭步廊等景观附属设施,使整个城市形成“点线面”相融相通的一座大公园。三是以乡土为本色,“特色化”高颜值提升。突出各县(市)“地域性、文化性、民族性、特色性”城市风貌建设目标,注重乡土植物的推广应用,在8县(市)选取重要道路、重点地段、关键节点作为重点工程,以县(市)树(花)为主题高品质高质量打造绿量丰富、群落合理、特色鲜明、具有示范性的城市街道绿化景观。结合文山市盘龙河综合治理项目,以文山州行政区划图为基础,分区块种植全州8县(市)县树(花),打造了一个集中示范区。

我州绿美交通建设全面提质增效。一是扎实开展绿美交通建设“百日攻坚”行动,采用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加大投入、压茬推进的方式高效推动工作落实。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将“可学习观摩、可复制借鉴、可持续服务”的绿美交通典型示范项目推广出去,带动全州绿美交通建设提质增效。二是健全完善资金投入保障机制,多渠道、多模式整合资源,破解绿美交通资金不足问题。引导地方政府增强绿美交通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推进绿美交通与绿美城镇、绿美村庄协同建设,以点带面,充分发挥资金使用效益。三是在绿美交通建设过程中因地制宜,选择适合栽种的本地树种,提高成活率,降低养护成本,对新建或改扩建的公路项目严格做到绿化工程与主线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验收,杜绝出现负面清单,强化督促问效,确保圆满完成绿美交通各项既定目标。截至目前,完成建设绿美高速公路471公里、绿美普通国省公路755公里、绿美农村公路2854公里,重点打造出文麻高速、普炭一级公路、广那高速公路广南县城连接线、砚山机场至盘龙收费站段、G248马关都龙至金厂水头段等绿美交通廊道。其中,普炭一级公路、广那高速公路广南县城连接线、S209线蒙铁公路、G248线文山机场段、马关县董亮至南捞、文山市茶安至纸厂共6项入选2022年度全省绿美交通标杆典型示范项目。

我州文旅产业转型升级迎来新的春天。日前,2023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云南文旅招商推介会签约仪式在昆明滇池国际会展中心举行,我州实现招商引资项目签约2个,总投资3.5亿元。签约仪式上,文山州旅游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和云南享游数字产业有限公司签约合作文山州房车康旅项目,计划投资2亿元;云南天之广云之南文教康旅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和深圳市文产文旅有限公司签约广南县夜游经济项目,计划投资1.5亿元。近年我州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和文旅品牌建设不断加快,工作质效不断提升。今年以来,我州接待游客3932.88万余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07.8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02%、21.00%。

三、县(市)、乡(镇)工作动态

文山市秉烈乡党建引领激发文明乡风“新动能”。一是文明实践“践”出文明新风尚。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以“我们的节日”为切入点,对广大群众进行传统文化教育,进一步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组织乡、村两级志愿者开展学雷锋纪念日、义务植树、打扫卫生等多样志愿活动5次,以实际行动倡导文明新风;利用赶集天、院坝会等形式,开展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反诈宣传、“质量月”等宣传教育活动,将普法工作落到实处,让群众学会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通过开展宣传文明新风等各类活动,全面加强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建设,着力打通引导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二是村规民约“约”出治理新模式。持续推进移风易俗,充分发挥“一约四会”作用,把政府引导与村民自主有效结合起来,将反对大操大办、铺张浪费、薄养厚葬等纳入53个自然村村规民约内容,强化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约束,使移风易俗工作有章可循。利用“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活动把移风易俗内容融入党员日常教育管理,依托1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持续围绕移风易俗主题开展活动,引导群众自觉抵制陈规陋习,减轻广大群众在婚丧嫁娶方面的支出负担。三是环境整治“治”出农村新面貌。坚持党建引领,通过“党支部牵头、党员参与、干群共治”的整治模式,紧紧围绕“党建带群建”的工作思路,充分发挥党员在志愿服务中的带头模范作用,组织各村党员干部、驻村干部、群众积极参与绿美乡村建设。全乡48个党支部每月定期组织开展“绿美先锋行”主题党日活动,带领群众全面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今年来,全乡美化墙体8000m²,硬化庭院、入户道路3000m,拆除遮阳网900余m²,种植花卉绿植25000余株,结合“路域经济”“庭院经济”,栽种油橄榄苗木2000余棵,实现“小庭院”点亮“大风景”,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砚山县路德村“村企共建”绘就绿美乡村新画卷。该村本着服务辖区企业、互惠互利的思路,利用区位、资源等方面的优势,筹集资金创办了村集体企业——砚山路达康劳务服务有限责任公司。该公司承包了村内的路面管理维护、环境卫生保洁、垃圾运输服务,定时定点派人维护打扫、清运垃圾,一方面推动了村内人居环境整治,另一方面为村民提供了就业岗位,实现“家门口”就业。另外,路德村还结合村中自然资源优势,引进林果种植,由该公司承接实施,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公司+农协会+农户”的模式,带动农户增收。村企共建为路德村带来了全方位变化。据了解,该企业业务涉及全镇辖区内环境卫生保洁、垃圾运输、工程承包、水源保护巡查、路面管理维护等多种服务。2022年,村集体经济收益突破30万元,路德村摘除了“空壳村”帽子。

麻栗坡县强化监督职能助力绿美乡村建设。一是强化政治监督,确保定位准确。绿美乡村建设工作启动之初,该县纪委监委各派驻纪检组及时向所在部门“一把手”发出廉政“提示卡”,要求实事求是、量力而行,防止城市景观进农村,不搞强迫命令、‘一刀切’,坚决防止搞摊派集资增加群众负担。二是强化一线监督,确保作风务实。今年以来,各乡镇纪委把干部职工落实绿美乡村建设责任情况作为推动作风革命、效能革命的抓手开展日常监督,紧盯党委、政府对绿美乡村建设的部署要求,对乡镇党员干部下沉一线谋划和参与绿美建设情况开展经常性检查。三是立足监督的再监督,推动“一直美一直富”。在纪检监察机关发挥监督职能的同时,全县各级各有关部门认真做好内部监督,持续完善绿美乡村建设后期跟踪管理台账,确保绿美乡村建设与人居环境、农村厕所改造、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等工作统筹推进。

马关县仁和镇用好“三个阵地”绘就秀美“村光”。一是用好家庭阵地,绘就“生态丰美”好“村光”。结合绿美乡村建设及“最美庭院”评选,深入开展绿色家庭主题实践活动。鼓励党员群众充分用活“村旁、水旁、路旁、宅旁”的“边角”公共空间,按照宜树则树、宜花则花、宜果则果、宜菜则菜原则,打造房前屋后“五小园”。目前,仁和茭瓜塘、阿峨新寨等村小组已取得初步实效,100余户家庭已成功评为“绿美庭院”,群众“弄干净,摆整齐”的意识显著增强。二是用好议事阵地,绘就“人文醇美”好“村光”。充分发挥村民在基层乡村治理中的主体作用,聚焦群众关心的问题深入开展议事活动,促进了雨泽区奶业产业园等重点项目落地,普法强基补短板、矛盾纠纷化解、乡风文明建设等重点工作得到有效落实。今年以来,共组织召开政协协商议事会2次,组织召开群众会议事活动300余次。三是用好产业阵地,绘就“生活恬美”好“村光”。强化党支部示范带动作用,着力引进企业落地发展,同比增加就业机会和群众收入。以打造“文旅避暑康养小镇”“民族团结进步示范镇”为抓手,制定全域旅游规划,加快推进岩脚村委会(响水电站)至小坝子大梁子民族团结示范长廊、烈士陵园修建、阿峨新寨景区建设,通过打造阿峨新寨文化品牌、开发版画文创产品、弘扬优秀民族文化、发展民族特色产业等方式,着力打造集自然、人文、民族于一体的特色旅游村。目前,引进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2个,带领340户群众种植巴西菇665亩,配备烤菌箱炉46台,预计年产鲜菇5142吨,产值达5142万元,销售纯收入达1512万元,户均增收达4.4万元。全镇年均接待游客达10000余人次,旅游产业带动就业1000余人,带动周边农民增收10万余元,探索出了一条乡村振兴的新路子。

丘北县锦屏镇产业发展绘就乡村新图景。一是林下三七闯出了“新路子”。利用交通区位、水土气候条件、森林资源优势,采取“支部+企业+基地+科研院所”的合作模式,在州县两级党委、政府关心帮助下,投入资金300余万元流转100亩林地开展林下三七实验性种植,每年可产生经济效益370余万元、助农增收42余万元。二是大棚百香果甜了“农民心”。依托东西部协作项目打造祥启村委会小落利村小组百亩百香果生产基地,采取“支部+企业+基地+农户”的合作方式,流转土地400亩种植百香果。目前,百香果产业每年可增加村集体收入20万余元,为群众带来地租、务工收入45万元,每年实现经济效益150余万元。三是庭院经济拓宽了“致富路”。采取“政府引导+农户共建”方式,推动实现“以点带户、以户促面、全面共进”发展庭院产业,依托马头山社区河外、新城村小组村庄环境建设“庭院餐厅”30余户,累计创收250余万元,人均增收5000元。

广南县者太乡“三维发力”助力健康乡镇建设。一是“横向”治污染,常态化整治环境卫生。深化巩固国家卫生乡创建成果,围绕“人居环境整治”,以召开群众会动员、入户教育引导等形式,树牢群众卫生第一责任人的责任意识,广泛发动党员干部和村居群众开展“环境卫生全员大整治”活动,集镇和村组环境卫生得到大幅提升,并在此基础上,选择一些乡土适生树种种植在集镇入口处,增加集镇绿量,提升集镇品质。截至目前,共组织环境卫生整治活动20余次,植树活动5次。二是“纵向”重监管,保障饮食安全。以食品安全“四个最严”为遵循,组织乡执法队对街道进行整治,规范摊位摆放,保持摊位卫生;由干部职工包保辖区内餐馆、副食店等,定期开展督导检查,保障食品安全卫生,环境干净整洁。今年共开展集镇治理8次,集镇街道餐饮副食店食品安全督导检查3次。三是“高度”强宣传,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通过集镇街天在人流量大的地方定点宣传和结合图斑整改工作下村入户宣传相结合的形式,持续深入倡导文明健康生活方式,树立爱粮节粮等意识,拒绝“舌尖上的浪费”,注重合理膳食,食物多样搭配,少油少盐少糖,革除滥食野生动物、生肉等陋习,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践行健康绿色生活。今年结合街天开展定点宣传20余次,入户宣传60余次。

富宁县“四个五分钱”铺就绿美经济增收路。近年来,富宁县将积极推进八角发展,因地制宜探索农民利益联结机制,创新“四个五分钱”模式进行收益分配,铺就了千村万户发展绿色经济增收路。主要采取以“党组织+公司(合作社)+村委会(村小组)+农户”的联农带农经营发展模式,由公司、合作社、政府或村党组织签订八角收购合作三方协议书,由合作社以当地市场价格代公司向种植户收购八角,公司再以实际收购量按每市斤2角钱返还合作社,合作社以种植户5分钱、村小组5分钱、村委会5分钱、合作社5分钱的“四个五分钱”模式进行收益分配。八角资源变成群众资产,种植农户变成受益股东,从而形成了农户增收、公司盈利、合作社规模壮大、村组两级村集体经济壮大的“四赢”局面。据悉,2023年,富宁县八角产业龙头企业向全县范围收购鲜果八角4万余吨,产生返利资金1600余万元,促进村、组两级集体经济增收800余万元。

四、典型案例

西畴县鸡街乡建设“四小”绘就绿水青山大图景。一是“小网格”汇聚大能量,突出声势聚合力。始终坚持党建引领,聚焦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探索建立网格化管理新模式,通过“抓责任落实、抓制度建设、抓资源整合”的方式,将党组织建设放在首位,凝聚合力,将小集镇和所在村委会实行网格化分片区管理,共划分一级网格13个、二级网格9个、三级网格287个,压实网格员责任,开展全域范围整治,实行上下贯通、分片管理、责任到人、齐抓共管的网格化管理模式,把党员干部、群众、各类市场主体等社会力量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聚集,做到人人都是“格中人”,事事都在“格中办”。二是“小行动”带来大改变,量身定制促提升。围绕“七个一”工作机制,探索出“五清一绿”行动(清厕、清沟、清公共区域、清庭院、清杂草和植绿),结合开展集镇“十乱”整治,截至目前,累计清理生活垃圾32吨,清理建筑、杂物废料20多吨,清理污水沟2.6公里,清理小广告2000多张,拆除乱搭乱建雨棚21处,规范摊位50多个、经营户100多户,实现集镇范围旱厕全消除。推行“5分钱工程+分段保洁”的方式,探索推广“人人都是保洁员、天天都是大扫除”的人居环境保洁模式,每季度开展卫生村、卫生户、卫生单位评比工作,充分激发了群众内生动力,营造出社会广泛参与、单位各尽其责、人人自觉行动的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浓厚氛围,鸡街小集镇人居环境跃上新台阶。三是“小庭院”呈现大风貌,铆足干劲换新颜。以生活环境改善、景观提升、“四旁”(村旁、渠旁、路旁、屋旁)绿化为主攻方向,辐射带动村民践行绿美建设,打造房前屋后、田间地头的小景观、小花园、小果园、小菜园20余个312㎡。以治理“脏、乱、差”为重点,以“弄干净、摆整齐、搞绿化、建文明”为目标,开展美丽庭院创建行动,促进庭院内外整洁有序,建设美丽庭院6个。大力开展集镇基础设施提质,实施“白改黑”3.7公里,安装路灯164盏,栽种行道树1.2公里319棵,栽种景观花3公里8.3万余株,集镇污水处理厂建成投入试运营,污水处理覆盖率达94%,建设健康步道800米,村组道路硬化率达100%,集镇发展品质稳步提升。四是“小经济”发挥大作用,见缝插针促增收。树立“路边风光是农村最美风景、路边经济是农村最好绿化”的理念,加强宣传引导,广泛动员群众参与,引导群众以绿美赋能产业,以绿美撬动经济发展,引导农民大力发展增收产业,创建特色鲜明的绿美乡村。对G246国道以及鸡街至董马沿线进行改造提升,种植金银花9000余棵,三年预计产量可达8.14万斤。

网站地图

主办:文山州人民政府办公室,通信地址:文山市华龙北路2号文山州人民政府办公室,举报邮箱:wszzfw@163.com
投稿邮箱地址及电话:wszzfw@163.com,0876-3990249;本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及涉未成年人举报电话:0876-3990268
ICP备案号: 滇ICP备05000302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5326000023    公安备案号:滇公网安备 532621020001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