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专栏 > 七城创建 > 州内信息 > 正文

第28期(总第214期)文山州“七城创建”(绿美文山建设)工作信息

2023-09-22 16:39  来源:文山州“七城创建”工作指挥部  【字体:     打印

主要内容

▲马忠俊到文山市调研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和国家卫生城镇工作

▲文山市追栗街镇“四个着力点”助推绿美公路建设提质增效

▲砚山县建设山城融合绿美新城市

▲西畴县柏林乡用“绿色”撬动经济发展

▲麻栗坡县“三心”做好城区园林绿化管护工作

▲马关县着力打造农村绿美公路典范

▲广南县旧莫乡探索庭院经济乡村致富路

▲富宁县里达镇“五招”打造村寨文明新气象

.......................................................

一、创建要情

9月14日,州委副书记、州长马忠俊深入到文山市东山乡集镇、新平街道小石洞村、城南智慧菜场等地,调研检查全国文明城市和国家卫生城镇创建工作情况,对发现问题逐一交办,推动工作落实。马忠俊强调,要提高站位,强化措施,压实责任,高标准高要求高质量推进创建各项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要坚决扛牢扛实主体责任和属地责任,对标对表测评体系,逐条逐项扎实抓好任务落实。要坚持问题导向,盯紧盯牢农贸市场、城乡接合部、背街小巷等重点领域、关键部位,大起底、大排查、大整治,补齐短板、强化弱项。要制定切实可行措施,认真整改省州暗访反馈各类问题,举一反三、自查自纠,全面巩固创建成果,确保各类问题不反弹。要加强统筹协调,凝聚工作合力,把群众发动起来,让群众参与进来,不断提升群众参与创建的思想共识和行动自觉。要认真落实好网格管理、卫生评比、红黑榜通报、暗访曝光等常态长效机制,推动创建工作人人参与、创建成果人人共享。

二、县(市)、乡(镇)工作动态

文山市追栗街镇“四个着力点”助推绿美公路建设提质增效。一是以压实责任为着力点,助推绿美公路建设有组织。构建“镇党委牵头抓总、分管领导亲自抓、村党总支具体抓”的三级工作格局,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抓绿美建设,高位谋划、推动绿美公路建设行动走深走实。二是以垃圾清运为着力点,助推绿美公路建设有保障。采取“群众自筹一点、村组统筹一点、政府补助一点”的方式,破解农村生活垃圾治理难题,在全市首家实现垃圾清运全覆盖,为绿美公路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三是以人居环境整治为着力点,撬动绿美公路建设有支点。坚持“不留死角、全面整治”原则,积极调配人力物力,统筹挂村干部、村干部、公益岗、保洁员、发动群众等力量,重拳清理整治公路两侧“五堆十乱”,营造爱路、护路、管路的社会环境。四是以巧借外力助提升为着力点,助攻绿美公路建设换新颜。以原有公路绿化为基础,在文天线实施补植增绿、绿化美化,打造出乔灌花草搭配、高低错落有致、层次分明的道路景观,扮靓了公路风景线。

砚山县建设山城融合绿美新城市。一是积极谋划项目,增加城市绿量。启动实施了墨山公园、七乡大道与同心大道交叉口(凤鸣山公园)、兴城广场、县委大院、兴凤路、砚山南连接线道路、兴城大道、七乡大道两条道路7个重要节点提升改造项目。二是尊重自然形态,践行以人为本。按照“三季有花、四季常绿”的原则,利用山体优势,因地制宜打造公园绿化,优先选用本土植物和常绿植物,种有翠绿色的草坪、盛开的木春菊、硕果累累的石榴树、嫩绿的清香树等植物,设置乳白色的栅栏共同组成风景线,实现了小微空间更新活化。

西畴县柏林乡用“绿色”撬动经济发展。一是党建引领,全域推进绿美乡村建设。推行“党建引领+人才推动+村民共治”的模式,按照“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韵”的思路,采取“党员+群众共商、党员+群众共议、党员+群众共定”方式,先行在沿山水线、沿路周边、国道沿线等重点区域精心策划,串点成线、连线成片,推进绿美乡村建设由“示范带动”向“全域推进”转变,从“一处美”向“一片美”转型。先后建成了“美在深山有远亲”的生态绿美村庄老克田,卫生健康示范村马蹄寨,生物多样性科普示范村上龙树等。二是培育产业,带动绿美经济发展。坚持沿路旁、村旁、河旁、屋旁融绿化、美化、生态化和经济价值于一体建设农林产业示范带,发展以油茶、茶叶、八角等为主的路衍经济,把美和绿转化为经济发展的催化剂、推动力,拓宽村集体经济收入渠道,形成村集体收益反哺绿美建设的良性循环。三是统筹规划,科学推进文旅发展。邀请专家团队深入挖掘本地自然资源优势,建设植物科普示范带,对300余种植物进行移栽、挂牌,打造植物科普生态村,激发外来人员对植物文化的兴趣和探索欲望,促进文旅产业发展。

麻栗坡县“三心”做好城区园林绿化管护工作。一是“精心”做好绿化养护。坚持“增绿提质、完善设施、建管并重”的原则,以创建省级生态园林城市为抓手,严格开展考核,针对考核中发现的问题,根据《麻栗坡县城区园林绿化管护协议》及《麻栗坡县城区园林绿化养护考核办法》及时提出处理意见,不断提升城市园林绿化景观品质和园林绿化养护管理精细化、规范化、长效化水平。二是“悉心”指导苗木补植。抓实补植补种,因地制宜选择乡土树种、适生树种,完成草皮补种155平方、鲜花补种340.7平方、行道树刷白2568棵、行道树修剪2124棵、补种小苗和球形树125平方、补种行道树52棵,清理枯死苗木132棵、花箱枯枝1980箱、大树枯枝16棵。抓实外来物种排查,针对县城建成区内所有花园、绿化带等绿化设施进行全面排查,保障数据的真实性、可靠性。三是“用心”提升园林绿化。加强病虫害防治,强化绿地植物和行道树病虫害巡查频次,采取有效措施及时杀虫除害,防止植物病虫害蔓延。积极应对夏季高温、雨季等情况,采取水车和人工抗旱相结合的方法,加强新栽树木、反季栽植树木浇水灌溉,同时做好花卉排涝、植物松土及除草除杂工作,保证绿化效果。

马关县着力打造农村绿美公路典范。马关县以“交通+健康+旅游”相融合、“树花草藤”相结合的思路和方式,在“绿化”基础上着力做好“美化”文章,实现了马洒至龙树脚农村公路由单纯满足通行通畅需求向“健康运动、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的提升转变。一是农村公路裸露边坡治理花小钱出大成果。重点强化裸露边坡绿化治理,采用价格便宜、生命力旺盛的纤细五爪金龙、长青藤、爬山虎、炮仗藤和耐旱抗冷的葛根藤,对公路沿线裸露土方边坡、石方边坡、上挡墙恢复绿化。以植被恢复边坡,建立新的植物群落,有效控制水土流失,建立减少噪音和粉尘污染的生态效应防线,进一步保障道路和行车安全,形成独特的绿色帘幕和景观走廊。二是在建公路项目实施绿化提升。国道G248都龙至金厂水头公路是落实在建项目绿化美化“三同时”的典型示范项目。项目提升主要针对用地范围内边坡生态恢复、平交区、三角区、路侧绿化、公路管理所、观景台等关键部位,绿植采选了蓝花楹、含笑、棕榈树、三角梅等树木花卉50余个品种,栽种约6万株,地被覆绿2万余平方米,融入国门历史、强边固防、民族团结等文化内容,完成观景节点建设20处。

广南县旧莫乡探索庭院经济乡村致富路。一是集思广益规划小庭院蓝图。按照“自己家园自己建”的理念,积极探索“庭院+”发展新路子,以“干部规划家乡活动”为契机,各党支部积极号召一批干部回村为家乡发展出谋划策,同时用好挂村工作队、驻村工作队、村委会干部“三支队伍”的力量,理清村庄建设与后续发展思路,将打造小庭院作为绿美工作的重要一环。各村立足实际,统一规划,家家户户就地取材打造山水鱼池景观、小菜园,种植李子树、杨梅树等经济林木。二是党员带动发挥绿美乡村建设最大效益。聚焦农民增收,因地制宜引导农户利用房前屋后、家庭院落、闲置土地等发展庭院经济,把农家庭院“方寸地”建成农村家庭的“增收园”。建立长效激励机制,推出“美丽庭院”“健康家庭”“和谐家庭”等系列评选活动,掀起家家赶先进、争优秀的文明新风尚,如:下里蚌休闲农庄、“小海子烤鸡”依托小庭院快速出圈,安勒群众在自家庭院小景观内种植铁皮石斛,让小庭院有“看头”更有“赚头”。

三、典型案例

富宁县里达镇“五招”打造村寨文明新气象。一是“村庄添靓露一招”——优化环境讲规矩。结合绿美建设,引导村民打造、完善一景一特色、一墙一故事、一园一景观,以“绿、净、均、精”的小景观构建美好生活环境,达到以景净心、养行的目的。持续深挖瓦蚌壮族、田坝瑶族等民族文化,结合孝廉、勤俭等优秀传统文化,打造18个村寨活动场所、文化墙;采取“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公众参与”模式,组织开展各村节庆民俗和文体活动20余场次,以良好的文化氛围引导群众养成良好生活习惯。二是“门前挂牌来一招”——因地制宜定规矩。从家庭卫生、户内摆放、文明习惯等入手,以通俗易记方式修订村规民约,并在各户挂牌提醒,引导群众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如瓦蚌村围绕“三园一体”产业思路,以生态康养主题,贯彻“晨起五件事”(一要收衣叠被;二给花草浇浇;三把院坝扫扫;四来镜子照照;五把农活干好),实现了村庄美、家中洁、民风纯。三是“生活文明支一招”——挂包责任促规范。全面推行镇村党员包村到户,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农户家中做好宣传鼓动,帮助找准卫生“小症结”、教授生活“小常识”、提出整改“小建议”,引导实现衣鞋正、用品齐、家具净、工具规、院子美;同时由镇纪委加强跟踪问责,压实党员干部责任。在落实农户实行门前“五包”(包卫生、包绿化、包公用设施、包建筑物容貌、包秩序)基础上,要求各家做到“三理”(理庭院、理菜园、理家居),利用村中自发组织的督察队督促落实,推动“卫生文明到家”。四是“榜上露脸树一招”——典型引路带风气。以小喇叭、公示栏、微信群推送等方式,宣传身边先进典型事迹,曝光反面典型,健全环境卫生督查评比制度,常态化发布“红黑榜”评比工作,压实每户责任,让先进者“扬名”,让落后者“红脸”。目前累计树立标杆60人次,评比“红黑榜”138次。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倡导孝老爱老、勤俭节约、诚实守信等文明风尚,公开评选“最美家庭”“绿美庭院”“好婆婆”“好儿媳”“诚信之星”等110人次,以通报表扬、示范带动,营造“学先进、创文明”之风。五是“腰包鼓起有一招”——发展产业促和谐。将发展产业、农户增收作为推动村庄文明的重要内容,以党建引领调产业,围绕规范化、集约化、组织化生产,重点打造瓦蚌村水果销售、乡村旅游、田坝村八角等产业项目,推动发展“巾帼兴农”种植专业合作社、众志农业综合服务专业合作社等合作社11个,促进群众增收,推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双提升”。今年以来,瓦蚌村的瓜果产业为村民增收达100余万元,新寨、田坝村的八角产业预计能增收5000万元左右。

网站地图

主办:文山州人民政府办公室,通信地址:文山市华龙北路2号文山州人民政府办公室,举报邮箱:wszzfw@163.com
投稿邮箱地址及电话:wszzfw@163.com,0876-3990249;本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及涉未成年人举报电话:0876-3990268
ICP备案号: 滇ICP备05000302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5326000023    公安备案号:滇公网安备 532621020001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