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专栏 > 七城创建 > 州内信息 > 正文

第21期(共207期)文山州“七城创建”工作信息(绿美文山建设)

2023-07-31 09:24  来源:七城创建工作指挥部  【字体:     打印

主要内容:

▲十届州委常委会第97次会议强调打好“生态牌” 做活“绿文章”

▲文山市秉烈乡“四换”共建绿美村庄

▲砚山县羊街社区用心用力用情建设美丽家园

▲西畴县鸡街乡下坝村“三举措”扮靓美丽村庄

▲马关县擦亮美丽乡村底色、推动农旅融合发展

▲丘北县树皮乡干群同心打造绿美乡村

▲广南县杨柳井乡“四举措”打造美丽宜居集镇

▲富宁县木央镇以精神文明赋能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

▲麻栗坡县多措并举提升村庄“颜值”

一、创建要情

7月20日召开的十届州委常委会第97次会议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扛牢生态文明建设政治责任,打好“生态牌”,做好“绿文章”,走稳走实绿色发展、绿色增收、绿色生活的高质量发展之路。要坚定不移推进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加快调整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用地结构,强力推进产业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大力实施绿色工厂、能效领跑者、节水型标杆、绿美园区等示范创建,不断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要深入实施乡村振兴“百村示范、千村整治”“三个一”行动,大力开展植树造林,让全域净起来、绿起来、美起来。要全面抓好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发现问题整改,抓实以“一湖一河”为重点的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坚决守住生态保护红线。

二、县(市)、乡(镇)工作动态

文山市秉烈乡“四换”共建绿美村庄。一是换思想,画好绿美村庄建设“同心圆”。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绿美文山先锋行、小手拉大手等活动,巧借村庄大喇叭、院坝会等载体,向群众大力宣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引导教育群众转变“旁观者”心态,主动参与到绿美村庄建设中来。二是换人员,细耕绿美村庄建设“责任田”选聘责任心强、有奉献精神的91名群众担任村庄保洁员,对照职责分工划分责任区域,明确保洁员工作职责和考核办法。三是换设备,点燃绿美乡村建设“助推器”积极推行“户分类、村收集、乡转运”运作模式,向上争取15万资金在全乡范围内投放垃圾桶625个,投入30万元建成占地200㎡的垃圾中转站1个,通过购买服务方式以老安寨村委会为试点启动垃圾转运工作。四是换机制,用好绿美乡村建设“指挥棒”将集镇商户环境卫生整治工作按照5户/人划分到干部职工个人,对照“弄干净、摆整齐”标准,指导商户开展环境整治工作。选配5名村情熟、精通民族语言的工作人员组建乡级人居环境督导组,及时跟进各村环境卫生治理情况,在全乡范围内晾晒整治成果,不断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

砚山县羊街社区用心用力用情建设美丽家园。一是在学习借鉴上“用心”。组织党员干部和群众代表30余人到子马社区参观学习,通过学习好经验好做法,找准定位,疏难点、通堵点,完善措施、补齐短板,大干快上。二是在凝聚合力上“用力”。坚持以“典型引路有效触动,基层党组织广泛发动,党员干部示范带动,干群同心紧密联动”的建设思路,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模范带头作用,创新“1+N”党群联动模式,由1名党员挂包7至8户农户,动员、引导群众参与环境卫生整治,实现从“喊不动”到“拉不住”的转变。三是在丰富文化上“用情”。按照“依村、就势、植绿、栽花、布景”的理念,结合本地乡土资源,建设小花园、小菜园、小果园、小庭院,巧妙植入乡村文化、农耕文化、民族文化等特色,实现透绿见绿。

西畴县鸡街乡下坝村“三举措”扮靓美丽村庄。一是守好文化底蕴,凝聚精神合力。大力保护村子原有民族文化及生态环境,依托丰厚的民族文化底蕴,传承民族“渔鼓说唱”文化。充分发挥党员引领作用,凝聚群众智慧,以“净起来”“绿起来”“美起来”为抓手,按照原生态、低成本、有特色的思路,充分调动群众积极性,共同补植添绿、栽花赋美。二是提升村庄颜值,改善基础风貌。依托文旅产业发展项目,突出民族文化相融合的特色亮点,结合村庄布局依势造景。建起了约1公里村内沿路景观,开辟了绿地建设,34户群众自发在道路及庭院内种上景观树和花草,种植花草树木15种3270余棵,建设“小景观、小花园、小菜园、小果园”48个,带动村庄总体颜值“大提升”。三是打造特色产业,发展绿美经济。探索“集体+文化+产业”新模式,成立满山红火龙果合作社,带动10余户农户以土地、资金、劳力等形式参与,共发展火龙果、柚子等季节性轮种产业600余亩,实现了户均增收1556元。

马关县擦亮美丽乡村底色、推动农旅融合发展。一是明确目标,花园建设“出彩”以“入城即入大花园、乡村庭院后花园、村村寨寨小花园”为方向,以实现自然美、人文美、生态美、村庄美、民居美“五美”为目标,走“不花钱也要办事,花小钱办大事”发展路子,将“千里绿道、万里花带”打造与城市更新、道路建设、河道治理、美丽乡村、美丽公路等项目相互融合,统筹推进村庄美化、亮化、绿化等项目稳步实施。二是找准抓手,景区建设“提质”按照“巩固一批、提升一批、整治一批”的原则,推动绿美景区建设。截至目前,共建设鞍马湖、马洒、老懂寨等3A级景区7个;联华酒店、四海一家酒店、大璟酒店等各类宾馆、酒店150余家;马洒水与小院、春水浅,八寨杨家客栈等民宿3家;甜小筑、马洒人家、神谷农庄等特色农家乐40余家,旅游厕所31座;旅行社服务网点1个。共接待游客322.74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0.78亿元。三是全民参与,绿道建设“增靓”以提档升级绿道花带,打造特色景观小点,扮靓沿线村寨为重点,采取“清、改、拆、种、建”的模式,着力打造以G248、G219为主轴主线、辐射周边的山水田园乡村旅游示范线路;以红色旅游为底色,依托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合理保护利用开发边境独特自然资源,打造边境旅游示范带。目前,全县建成绿道529公里、花带797公里,“点”上出彩、“线”上成景、“面”上成画的绿美马关初具雏形。

丘北县树皮乡干群同心打造绿美乡村。一是建立乡级验收机制。由乡人居办牵头,组成2个验收组,对全乡9个村委会90个村小组进行乡级验收,各村自行组织干部群众对全村人居环境进行大清理大整治,乡级挂村领导和村党委(总支)书记初验后报乡人居办组织验收。二是压实各级人员责任。乡村组三级力量“全员”参与,乡级挂村领导下沉一线统筹指导督促,村委会干部、村小组长、驻村第一书记、驻村队员、乡工作队长、工作队员等“分片包干”,结合村规民约、诚信体系建设、红黑榜等方式,组织动员辖区群众一起参与人居环境整治,共同打造绿美乡村。三是营造比学赶超氛围。建立“日反馈、周通报”机制,每周通过干部职工例会、工作群通报上周乡级验收情况,每天在工作群中通报当天验收情况,同时把验收发现的问题反馈给涉及村委会限期整改。整治进度靠前、靠后的村委会分别在干部职工例会上作交流发言、检讨发言,在全乡营造比学赶超的工作氛围。四是紧盯整治常态长效。采取不定期、随机式的“回头看”,由乡人居办组织人员实地跑点,并将问题反馈给村委会限期整改,视整改情况确定是否通过乡级验收,以此减少反弹现象,达到动态整治、常态管护的效果,推动人居环境整治、绿美村庄建设一直抓。

广南县杨柳井乡“四举措”打造美丽宜居集镇。一是规划先行。对中心集镇和村级小集镇进行总体规划,并逐步实施。广八沿线建设宝月关村委会、杨柳井村委会、西洋村委会三个村小集镇,示范引领全乡。二是扩容提质。将阿用、西洋村委会的高寒偏远地区群众搬迁至杨柳井乡中心集镇同鑫村和各村级小集镇,配套完善集镇公共设施。集镇相续建成文化广场、公厕、停车场等,集镇功能不断完善;集镇街道实现硬化绿化,排污沟渠得到治理,全乡10个行政村农村垃圾清运、处理整体纳入市场化运行范围,打破行政区划分成4个网格片区,划定4条垃圾清运路线。三是优化管理。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引进公司进行集镇规范化管理,加大管理投入,环境卫生秩序得到有效提升。四是平安创建。力推平安工程建设,加强网格化管理力度,将绿美集镇建设纳入重要督查事项,由绿美专班不定时对集镇各个区域抽查督查,不断巩固提升建设成效。

富宁县木央镇以精神文明赋能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一是理论宣讲,筑牢精神文明思想基石。将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中国共产党党史作为抵边村组基层党组织必学内容,通过深入村组、田间坝头、农户家中,采取座谈式、庭院式、堂屋灶边式,引导边民看身边变化、讲亲身经历、谈切身感受,将理论生活化、具体化,使群众听得懂、能领会、可落实。二是阵地提升,夯实精神文明物质基础。用活木杠、木贵、大坪三个边境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完善木杠村农家书屋示范点功能,上半年组织辖区少数民族群众、青少年儿童沿边农家书屋开展阅读活动6次。在边境一线组织边民利用闲暇时间集中在村组活动室、文化广场开展“扎根边疆、心向中央”等主题教育。三是移风易俗,培育文明良善社会新风。利用新媒体平台,宣传“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厚养薄葬、破除迷信”观念;健全“一约四会”,在抵边村组描绘文化墙、张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各族同胞更新观念,持续树立乡风文明新风尚。在3个抵边村积极评选“文明家庭、文明村镇”等先进典型,营造“学典型、当先进”的良好氛围。四是凝心铸魂,持续打造“红旗飘飘”风景。木贵、木杠、大坪3个边境村委会及富田公路木央段沿线村组各户自行购买安装国旗,形成“红旗飘飘”风景,边疆党员、群众、师生爱国旗、升国旗、唱国歌,国防、国家、国门意识深入人心。

三、典型案例

麻栗坡县多措并举提升村庄“颜值”。一是明确要求,落实责任。科学合理确定绿美村庄建设的目标、重点任务和标准,做到因地制宜、突出村庄特色和田园风光,保护乡土风貌和乡情美景,在维护自然生态的原真性和完整性基础上,综合提升乡村山水林田湖草自然风貌。二是规划先行,确保实效。发挥规划引领作用,根据自身特点,按照标准,制定符合村情、村况的村庄绿化规划。结合旅游线路打造,积极解决用地、资金等问题,因地制宜、因势利导推进村庄绿化工作,实现点上有特色、线上见风景,并拓展农业增效、村级增收和农民致富渠道,使农村环境更加优美,农村居民更加舒心。如:天保镇天保村把“绿美村庄”和旅游线路有机结合,增强了农村集体经济造血功能;八布乡积极利用气候优势打造绿美种类多样性,种植花卉植物27种;铁厂乡依托杨君光宗孝道纪念碑历史底蕴,提炼总结出“孝德”文化作为“村魂”;麻栗镇以庭院为载体,以家庭为阵地,激发农户内生动力,大力发展特色手工业和种植业,探索“庭院经济”增收渠道。三是建立机制,提升质量。各村庄根据实际情况,分类施策,合理确定村庄绿化美化管护模式,逐年制定绿化计划,明确年度村庄新增绿化、补植补造、更新提升、管护养护等工作任务,精心实施,不断提升村庄绿化美化水平,整合“路长”制管理队伍和人居环境保洁员资源,建立管护队伍,将村庄内公共绿化地块及路段管护责任落实到村、落实到人,开展日常管护养护工作。

网站地图

主办:文山州人民政府办公室,通信地址:文山市华龙北路2号文山州人民政府办公室,举报邮箱:wszzfw@163.com
投稿邮箱地址及电话:wszzfw@163.com,0876-3990249;本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及涉未成年人举报电话:0876-3990268
ICP备案号: 滇ICP备05000302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5326000023    公安备案号:滇公网安备 532621020001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