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专栏 > 七城创建 > 州内信息 > 正文

第24期(共163期)文山州“七城创建”战役信息

2022-07-20 08:54  来源:七城创建战役指挥部  【字体:     打印

【全国文明城市】  

富宁县“三驾齐驱”开展文化惠民文明实践活动。一是整合资源,建设“多元化”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整合县文化馆、县图书馆、县纪念馆、县民族工作队和坡芽歌书排练厅作为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涵盖各类文化艺术培训、演出、学习阅读、传承培训、志愿服务、文化活动等功能,可容纳近1000余人,满足了群众多层次需求。二是壮大队伍,提高文化文艺志愿服务水平。整合文化人才资源,组建文化文艺志愿服务队共147人,开展丰富群众文化活动、文化文艺培训、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革命传统教育、深化拓展全民阅读活动。同时,组建坡芽文化传承志愿服务队共101人,开展系列坡芽文化传承志愿服务活动。三是搭建平台,创新文化惠民文明实践活动。打造群众受益的“文化惠民”平台,每年开展“文化惠民”送戏下乡活动78场(次)以上;打造传承红色文化的“红色文化传播”平台,持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进校园、进机关、进农村、进企业”红色巡展讲解活动,累计开展144场巡展讲解活动;打造传承坡芽文化的“民族文化传承”平台,开展坡芽文化进校园、坡芽文化培训辅导活动,促进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打造群众参与的“文化艺术普及”平台,大力开展全民艺术普及服务,累计开设18个班共550余人,开设老年人国画、书法、广场舞、合唱等项目的短期班培训,共培训老年学员600余人。

【全国双拥模范城(县)】  

我州“红色模式”推动退役军人事务工作见成效。近年来,我州着眼边疆特色,充分发挥资源禀赋,采取“红色模式”,推动退役军人事务工作服务更走心、保障更有力、氛围更浓厚。一是全面培塑“红色站点”。依托州县两级退役军人服务中心和乡村两级退役军人服务站,不断完善窗口建设,着力打造“管理有制度、服务有力度、保障有温度”的红色服务窗口。近3年来,全州共打造全国百家红色服务中心(站)1个、全省百家红色服务中心(站)7个、云南省十佳退役军人服务站1个,退役军人服务站覆盖105个乡镇(街道、农场),招募退役军人志愿者5000余名,组建志愿服务队892支,引领退役军人争当“宣传员”“调解员”“巡逻员”。二是全面践行“红色服务”。启动退役军人和优抚对象建档立卡信息采集和优待证发放工作,持续关注退役士兵“两保接续”工作,加大对退役军人的帮扶力度。近3年来,我州为1063名符合条件的退役士兵做好医疗、养老保险接续工作,筹资370万元解决274名退役军人、优抚对象的急难问题。建成州县两级“1+8”网络祭扫平台,创新推出“代亲祭扫”“认亲祭扫”“志愿祭扫”等服务,为4000余名烈士亲属“代扫”,组织1200余名党员群众向烈士“认亲”,全国340万人次参与网上祭扫,成为全国烈士祭扫工作先进典型。三是全力创建“红色地标”围绕2022年创建云南省第十一届双拥模范城(县)和2024年创建全国第十二届双拥模范城(县)目标,充分挖掘建设元素,创建本土双拥“红色地标”。全力打造麻栗坡老山革命圣地,赓续红色精神;打造双拥系列主题公园、街道8处;推选本地双拥公益广告《双拥是一种爱》,双拥歌曲《红土之上》《风雨与共》和双拥标识《军民同心、点亮未来》参评,分别荣获全国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组织开展州县两级“最美退役军人”遴选活动,遴选“文山州最美退役军人”15名,其中,麻栗坡县陆应标入选“云南省最美退役军人”。

【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  

马关县“疏、矫、治”推进特殊群体服务管理专项行动。一是多方“疏”。对易肇事肇祸精神障碍患者、吸毒人员、艾滋病人等特殊群体,采取“政府+部门+家庭+网格”的方式进行疏导、救助救治和帮扶,全面落实管控服务。目前,全县收治危险性较高精神障碍患者、收戒吸毒人员、特殊困难群体纳入社会救助保障259户635人。二是重点“矫”。精准施策,重点对问题青少年和刑满释放人员、社区矫正对象“两类”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矫治。对问题青少年,采取“政府+部门+学校”的方式,将临界、触法青少年送到县职业高级中学普职融合教学点和州五中实施集中保护教育;对“两类”人员采取“司法所+村(社区)+家庭”的方式,加强心理疏导和就业帮扶,“两类”人员全部实现有效管控,无重新违法犯罪现象。三是依法“治”。始终把日常信访案件办理和依法治访同步推进,切实维护信访正常秩序,同时加大拐卖人口犯罪的打击整治力度,切实维护和保障公民合法权益。

【他山之石】  

浙江省温州市探索推广文明格“1161”体系。浙江省温州市文明格“1161”体系由4部分构成。“1”即以市级为单位绘制一张文明区域版图,版图细化为区级、镇街、社区,形成四级架构;“1”即建立1个目标体系,对照文明城市创建标准,结合网格实际和特点,明确总体目标;“6”即统筹发挥好6支重要力量,属地干部群众、相关职能部门、属地共建单位、市区两级包联下沉力量、志愿者、督查组等6支队伍,做到真下沉、真助力;“1”即完善1套常态机制,按照实际要求,完善“分片包干”“条块捆绑管理”“定人定岗、定格定责”等机制,将责任细化到点到人。文明格“1161”体系,通过对基层镇街的职能、资源、事项加以统筹,推动组织体系向基层网格延伸细分,为基层赋能添力,切实增强基层党组织开展文明工作的统领力和组织力。  

网站地图

主办:文山州人民政府办公室,通信地址:文山市华龙北路2号文山州人民政府办公室,举报邮箱:wszdzzwb@163.com
投稿邮箱地址及电话:wszdzzwb@163.com,0876-3990267;本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及涉未成年人举报电话:0876-3990268
ICP备案号: 滇ICP备05000302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5326000023    公安备案号:滇公网安备 532621020001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