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专栏 > 七城创建 > 州内信息 > 正文

笃定信念弘传承 向阳花开育新人——砚山县第二小学“双拥”创建工作纪实

2022-06-08 15:11  来源:  【字体:     打印

红色文化是耀眼的火炬,点燃学生心中的梦想;红色文化是闪亮的明灯,照亮学生前行的道路;红色文化是温润的春雨,滋润学生美丽的心灵!将红色文化与学校德育结合起来,既是继承传统和开拓创新的统一,又是拓展学校德育工作的有效途径,对于国家和中华民族的前进道路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近年来,砚山县第二小学以“组织健全、政策落实、活动经常、关系融洽”为目标,积极探索以红色教育为特色的德育教育模式,开展“访问烈士家属,探望战争老兵”系列双拥活动,践行红色革命文化传统,让红色教育成为学校“立德树人”的鲜亮底色。   

“兵营”历史,涵养校风“立德树人”砚山县第二小学的前身,就一直是个兵营。1936年12月,砚山兵营破土动工,召集玉溪、河西(今云南省通海县)、开远、峨山、文山、丘北等地的石、木、泥建筑艺匠配合砚山境内部分建筑工匠设计、施工,施工人数达3000余人,1940年初竣工。兵营占地面积11.9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8万平方,各类房屋130余幢;砚山兵营建成不久,日军先后占领了中国广西和越南全境,文山地区从抗日大后方变为边防前沿,滇黔绥靖公署调集大量部队到中越边境布防,地处交通要道的砚山则成为部队屯兵的主要营地。先后有国民革命军陆军第17团、国民党第1集团军60军、国民党军陆军第52军、72兵站医院、美军顾问团、国民党军第1方面军荣誉2师等抗日部队在砚山县境内驻扎。其中,国民党第1集团军60军182师师部、国民党军陆军第52军军部、陆军72兵站医院以及由30余人组成美军顾问团在砚山驻扎期间,均驻于砚山兵营内。抗战胜利后,驻军先后撤离,1948年8月在砚山兵营内复办砚山县立初级中学,但次年因时局动荡而解散。砚山解放后,为肃清滞留在滇南地区的国民党残敌,1950年1月陈赓率部从广西进入云南,13军军长周希汉率军直属机关、学校、医院进驻砚山兵营,指挥发起滇南战役。1950年6月至8月,支援越南人民抗击法国入侵,按照中共中央的指示,13军军长周希汉在砚山兵营组织为越南人民军整训了1个师的军事干部,为越南建军培养了军事人才。砚山县第二小学就是建立在这个兵营的旧址上。砚山县第二小学原为江那镇第二小学。1973年3月原江那小学因办学规模扩大而分校,分为江那镇第一小学和江那镇第二小学(1978年分别更名)。江那镇第二小学到营房组建新校。砚山县第二小学校址位于砚山营房内,即砚山兵营。砚山县第二小学挖掘并发挥建立在“兵营”遗址的红色基因优势,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承红色基因以及实践育人的重要论述,打造“红色德育”模式,重点突出“红色基因笃信”,用红色基因“涵养”时代新人,致力于培养“明礼诚信、笃行创新、有民族精神和家国情怀”的二小学子。

红色文化,融活校训“励志培根”县二小发挥建立在“兵营”遗址红色基因优势,积极发挥红色教育资源优势,结合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承红色基因以及实践育人的重要论述,本着“为学生健康成长奠基”的办学理念,构建以“笃定信念向阳绽放”为校训,以“悦”为中心,以“礼、健、创、阅、戎”为内容的德育体系,将红色教育融入到课程育人、文化育人、实践育人之中。注重小学生的“笃信笃行”行动,让红色教育进学校、进课堂、进头脑,进一步发挥“红色精神学做好人”、“红色表达增信力行”、“红色行动励志培根”的作用。一是充分运用学科渗透主渠道作用,强化课堂的育人功能,使红色基因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语文课上,阅读红色经典;思政课上,深挖校史、党史传承,点燃学生爱党、爱国和爱校之情;音乐课上,学唱不同时期革命歌曲;美术课上画小红军、讲小红军、诵《七律长征》,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红色文化熏陶。二是以日常活动,班队和社团为载体,组织学生唱红歌、跳红舞、诵红诗,举办红色演讲故事、红色文化征文、红色文艺演出、红色影片赏析等丰富多彩的红色文化教育活动,展示红色校园文化的内涵。学校《悦礼向阳茁壮成长》、《百年辉煌曜中华》在第七届云南省艺术展演朗诵组比赛中荣获一等奖。三是加强军事化体育,强健学生体魄。通过队列队形、站军姿、行姿、跑操及红色体育游戏等军事化体育锻造军人体魄、军人气质、军人作风。在建校50年的艰辛历程里,在学校“红色精神”的熏陶下,从二小走出的学子中,30余人参军。其中,立一等功2人,立二等功4人,立三等功6人,因工作突出受部队嘉奖9人。学校被评为“全国未成年人思想建设先进单位”“云南省优级甲等学校”“云南省一级一等示范学校“云南省现代教育示范学校”,州级“五星级党支部”,县级“双拥”模范校,马碧飞老师被评为云南省“爱国拥军”模范,砚山县“双拥”优秀工作者。

发扬传统,唱好双拥“和谐之歌”。近年来,学校以各类活动为载体,不断发扬“双拥”的优良传统。一是组织师生走访慰问烈士家属,关心关爱她们的生活起居,用行动、用真情践行“双拥”的优良传统。二是组织师生拜访参战老兵,“零距离”接触英雄,“面对面”聆听英雄的先进事迹和红色故事,“心连心”与英雄的“活教材”亲密交流,感受他们不畏牺牲、勇于奉献的英雄精神。聘请退役军人为“五老”(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代表,邀请退役军人到学校为学生上思政课3场次。四是抓住时间节点,组织师生到烈士陵园扫墓6次,敬仰昔日的国之功臣,表达对革命先辈的崇敬之情,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是革命先辈用鲜血换来的,他们才是“最可敬的人”。五是征集从二小毕业的现役和退役军人资料20余份,以他们独特的风采激励莘莘学子。六关心关爱现役退役军人在校子女,学校现有115名现役军人子女及退役军人子女,学校领导经常到班上了解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情况,给他们上生涯课;班主任给予辅导作业、与他们交心谈心。七是走进军营开展文艺演出、篮球友谊赛、军训等警地联谊活动123人次。八是组建红领巾志愿服务队开展拥军优属“亲情服务”。多年来,志愿服务队走进社区,慰问烈士家属,了解他们的家庭情况,给他们送上慰问品。孩子们为老人表演小节目,为他们包饺子、帮忙打扫内务、陪他们聊天、捶捶背……带队教师每次都率先垂范,亲自为老人们送上一杯茶,为老人修剪指甲,这种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场面深深感染熏陶着在场的每一位孩子。九是开展“我爸爸是军人”红色家风我传承活动,共收到40余篇图文并茂的稿件,彰显军人子女自信自豪的风采。

“双拥”工作一直在路上,没有休止符。学校将一如既往地开启“双拥”活动常态化模式,打造具有二小特色的“红色德育”模式,唱好双拥工作“和谐之歌”。   

网站地图

主办:文山州人民政府办公室,通信地址:文山市华龙北路2号文山州人民政府办公室,举报邮箱:wszdzzwb@163.com
投稿邮箱地址及电话:wszdzzwb@163.com,0876-3990267;本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及涉未成年人举报电话:0876-3990268
ICP备案号: 滇ICP备05000302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5326000023    公安备案号:滇公网安备 532621020001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