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专栏 > (已归档 2022年10月)开展扫黑除恶 建设善美文山 > 正文

文山州推行走访群众制度打造“不走的巡察组”

2020-12-11 08:30  来源:州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办公室  【字体:     打印

2020年以来,文山州借鉴和拓展对村巡察“文山模式”的有效经验做法,探索推行走访群众制度,变被动接访为主动下访,走进田间地头倾听民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用监督执纪的实际成效维护群众利益。    

明确“访”的重点,做到监督“有的放矢”。一是擦亮监督“探头”,织密监督网络。针对部分乡村干部纪律规矩意识淡薄、落实党和国家强农惠民政策措施不力、日常监督难,部分脱贫攻坚驻村工作队员作风漂浮、人驻心不驻,部分脱贫攻坚政策措施落不到底、侵害群众利益的“微腐败”易发多发,部分乡镇纪委和村务监督委员会干部不想监督、不敢监督、不会监督等突出问题,文山州结合基层实际推行走访群众制度,将监督重心下移,由乡镇纪委统筹,组织村务监督委员会干部参与的走访组主动下沉发现问题,形成以点串线、以线带面的监督网,使监督“探头”覆盖全州104个乡镇、978个村(社区),既填补了巡察组走后的日常监督空白,倒逼了乡镇纪委、村务监督委员的监督作用发挥,又畅通了群众诉求渠道,走访组成为巡回流动在村村寨寨的“不走的巡察组”。二是聚焦监督重点,明确监督路径。在监督对象上,重点为乡镇党员干部、村级组织党员干部、驻村工作队干部和各级行业扶贫主责部门。在监督内容上,重点聚焦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实情况,党员干部遵守党章党规党纪、纪律作风相关规定、廉洁自律等情况,群众诉求解决情况等三个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根据阶段性的工作重点,对推进落实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村级组织换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等有针对性地走访。在监督路径上,盯紧重点工作、重大项目、重要资金落实的全过程,实地走访项目一线,入户查看政策、资金到户情况,通过以下看上,从中发现党员干部腐败和作风问题,综合研判、精准处置。  

丰富“走”的形式,实现监督“形成常态”。一是创新方式方法,务求走访实效。在具体实践操作中,各县(市)结合实际进一步细化组织机构、职责任务、对象范围、工作重点等,采取专项走访、个别走访、入户调查、召开群众会和党员会等方式进行走访。通过丰富走的形式,拓展访的内容,畅通诉的渠道,规范办的流程,形成了一些行之有效的走访模式,让走访群众形成常态。如,丘北县建立“必访、必谈、必讲、必查”一线走访工作法,规定各走访组每月走访群众不少于20人次,做到困难户、信访户、特殊户、村干部、农村党员必访,上级决策部署落实情况必谈,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必讲,群众反映强烈问题必查。二是健全完善机制,监督形成常态。建立健全制度机制,明确责任追究,乡(镇)党委对走访工作领导不力、乡(镇)纪委走访工作滞后的,将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被走访人员拒绝巡访或者故意向走访人员提供虚假情况的,将依据有关规定进行处理。走访监督对象对反映问题的干部群众进行打击、报复、陷害或者干扰走访工作的,视情节轻重,给予相关责任人员批评教育、组织处理或者纪律处分;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如,砚山县把巡察和走访群众工作融通融合,建立“巡前走访+日常走访”工作机制,在乡镇纪委每月不低于20户、村务监督委员会不低于10户的日常走访基础上,对计划开展巡察的村(社区)开展巡前走访,走访情况汇总移交巡察组,使对村巡察有的放矢。    

解决“实”的问题,推动监督“提质增效”。一是加强四级联动,精准处置问题。构建州级统筹指导、县级督促主导、乡和村主责实施的“四级联动”走访群众机制,走访组认真记录、梳理群众反映的问题、提出的意见建议和诉求,加强分析研判,能现场解决的就地协调解决,需交办整改落实的及时反馈给主责单位督促立行立改,问题线索按照程序规定快查快处、严查严处,必要时由州、县(市)纪委监委提级办理、直查直办。全州纪检监察机关“一盘棋”推动监督执纪问责,及时发现并查处了一批侵害群众利益的问题,形成了强烈震慑。二是聚焦群众“三事”,增强群众“三感”。推行走访群众制度,走进田间地头、街道院坝、群众家中,通过面对面走访、心贴心服务、实打实办事,把群众反映的“鸡毛蒜皮”的事当作大事来解决,切实解决好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目前,文山州共组建走访组1200多个,走访群众7.1万余人次,通过走访群众共收集意见建议3700余条,发现并督促整改问题2600余个,给予党员干部提醒谈话、批评教育273人,问责处理13人,党纪政务处分22人。(州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办公室)  

网站地图

主办:文山州人民政府办公室,通信地址:文山市华龙北路2号文山州人民政府办公室,举报邮箱:wszzfw@163.com
投稿邮箱地址及电话:wszzfw@163.com,0876-3990249;本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及涉未成年人举报电话:0876-3990268
ICP备案号: 滇ICP备05000302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5326000023    公安备案号:滇公网安备 532621020001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