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专栏 > 打造全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样板专栏 > 正文

文山州突出“三有”多行“固本之举”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全覆盖

2022-04-21 08:15  来源:州民族宗教委  【字体:     打印

近年来,文山州始终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党员干部、青少年和各族群众为重点,在突出“有形有感有效”等方面下足功夫,着力构建人文化、实体化、大众化的宣传教育体系,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全覆盖,为不断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深入持久开展打下坚实基础。

突出干部“有形”学习教育,深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责任田”。为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植于各族群众心中,文山州工作重心不断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优化、工作措施向主线发力、人员力量向主线加强,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全州的宣传大格局当中、工作的大体制当中、教育的大体系当中,制定印发了《文山州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施方案》,从四个方面细化举措落实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任务,明确了各县(市)党委政府和州级相关部门的职责,并按照“单位+基地”集中教育的思路,着力打造门内门外“两个课堂”。一是用好理论资源,开设“门内课堂”。文山州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学习教育作为各级各部门的重中之重,将之列入年度学习计划的重点内容,并融入了“老山精神”、“西畴精神”等学习内容,着重突出政治理论学习的延续性,学习内容的科学性,形成长期抓好抓实抓出成效的一项重要工作。二是用好基地资源,搭建“门外课堂”。用好“老山精神”和“西畴精神”引领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基地资源,开展现场教学,推出一批示范点,每个点精心打造一堂以上示范课,形成点线面贯通的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现场精品教学线路,让广大干部群众不断汲取精神营养和力量,把传承和弘扬“西畴精神”的苦干基因和“老山精神”的红色基因融入各级各部门、各行业工作中,贯穿到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学习、宣传、实践中,引领各族干部群众齐心协力建好家乡、守好边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突出青少年“有感”培根铸魂,播撒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金种子”。为做好青少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工作,州铸牢办充分发挥组织协调、督促指导职责,大力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进校园、进教材、进课堂,指导各级学校通过建设校园民族文化长廊、民族常识宣传墙,举办主题班会、国旗下演讲、民族团结主题征文、文化艺术节等活动,把民族团结一家亲和爱我中华的种子深深埋在各族青少年心中。一是瞄准校园“主阵地”促文化交融。文山州各级学校加强“一训三风”等校园文化建设,积极营造弘扬民族团结进步正能量的氛围。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题,在校园内外空处或显眼地方制作宣传栏、橱窗等,在校内滚动视屏上常态化播放相关知识,并开展黑板报、手抄报比赛及展览,将壮族、苗族、彝族、瑶族、回族等少数民族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使广大师生耳濡目染,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了民族团结共发展的教育,营造了和谐友爱的民族团结好氛围。二是紧盯课堂“主渠道”促思想交融。充分发挥“第一课堂”进行现场教学,把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作为“开学第一课”内容,分别在小学、中学、高中、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设置有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进课堂课程。

突出全民“有效”凝聚共识,盛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团结花”。一是加强顶层设计“精准滴灌”制定计划。文山州高度重视,精心策划,制定下发了宣传工作方案,充分发挥“融媒体+民族团结”宣传教育联盟作用,开展全方位多元化立体式嵌入式宣传教育工作,进一步提升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成效和影响力。同时,在主流媒体开设专题专栏,全方位宣传展示省委省政府文山现场办公会对文山发展提出的建成“三个示范区”的定位,特别是建成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工作要求,为巩固提升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创建成果提供强大舆论支持。共刊(播)发各类新闻稿件3万余(篇)条,为创建工作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二是注重常态长效“扩面宣传”绵绵用力。组织各级各部门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九进九创”主题教育、“五个一”主题活动(即一次州、县(市)宣讲团全覆盖宣讲、一次歌咏比赛、一次演讲比赛、一次征文比赛、一次文艺巡回演出)、群众性民族团结进步文化体育活动、业务培训等宣传教育活动18000余(场)次。三是坚持内外联动“展示形象”久久为功。强化“请进来,走出去”措施,积极邀请中央、省级媒体深入我州对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作全面、系统的报道,在国家和省级层面讲好民族团结进步的“文山故事”,展示“文山形象”。自创建工作开展以来,先后与新华社、腾讯网调研采访团、“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采访团、云报集团合作策划启动了省、州、县(市)新闻战线学党史悟初心全媒体“走进红色文山”主题采访活动,以强边固防是“国之大者”的政治高度,强化政治意识、国家意识、国门意识,确保边境和谐稳定,民族团结进步。

(靳伟欣)        

网站地图

主办:文山州人民政府办公室,通信地址:文山市华龙北路2号文山州人民政府办公室,举报邮箱:wszzfw@163.com
投稿邮箱地址及电话:wszzfw@163.com,0876-3990249;本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及涉未成年人举报电话:0876-3990268
ICP备案号: 滇ICP备05000302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5326000023    公安备案号:滇公网安备 532621020001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