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专栏 > 打造全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样板专栏 > 正文

各民族都是一家人,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

我州第九次党代会以来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创建工作综述

2021-09-27 07:10  来源:文山新闻网  【字体:     打印

我州居住着汉、壮、苗、彝、瑶等11个世居民族。长期以来,各族人民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不断发展,形成了独特的、多元的民族文化和浓郁的民族风情。全州350.32万人口中,少数民族人口占57.5%,少数民族聚居村有7300多个,少数民族杂居村有1000多个。  

我州是全国30个少数民族自治州之一,也是全国唯一一个集“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山区、原战区”为一体的自治州,是全国和云南省民族工作的重点地区之一。  

五年来,我州全面落实党中央、省委省政府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求,把创建工作作为引领和推动文山发展的重要抓手,全州基础设施全面改善,产业发展创新突破,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生态环境不断好转,民生短板持续补齐,城乡面貌日新月异,社会大局长期保持和谐稳定,各族群众日子越过越好,文山大地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举全州之力推动创建工作

我州坚持“民族团结万岁”这一坚定信念,践行“扎根边疆、心向中央”两项光荣任务,着力突出“团结、进步、示范”三条主线,把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列为全州各级党委、政府的首要政治任务和“一把手”工程,实行州级领导和部门挂钩创建工作责任制,大力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各项工作任务。  

州委、州政府深入谋划具有文山特色的创建思路和模式,提出了以弘扬“老山精神”和新时代“西畴精神”、推动民族团结、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为创建工作主题,不断打破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的区域格局和传统思维,着力延伸、拓展、升华工作成效,努力挖掘在全省、全国都具有特色和影响力的民族团结品牌特色。  

2019年初,州人代会全票通过《关于把文山州建成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的议案》,以法定形式要求举全州之力推动创建工作。先后出台了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的实施意见、工作规划等系列政策文件,明确了创建工作的总体思路、目标任务和工作重点。突出以“九进九创”为创建主要载体,把机关、企业、社区、乡镇、学校、军营、景区、村寨、宗教活动场所等作为创建主阵地、主渠道,建立了一批类型多样、各具特色的示范县、示范乡镇、示范村(社区)、示范单位、示范学校、教育基地等,形成了以点串线、以线连片、以片带面的创建工作格局。  

为着力营造良好的创建氛围,我州把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法律法规和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知识纳入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内容。  

利用文山大讲堂、各级党校、行政干部学院等学习教育培训基地,在“法治宣传月”“民族团结宣传月”“民族宗教政策宣传月”“宪法宣传周”等重要节点,采取开展专题讲座、专题培训班、网络测试、印发宣传资料、深入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开展宣讲等形式,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知识深入人心。  

突出“四个诠释”,打造“五个联盟”

在长期的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实践中,我州结合区位、资源和民族特色优势,围绕“四个诠释”理念,着力打造“五个联盟”聚民心、集民智、汇民力。  

用家国情怀诠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始终以“同守边关一家亲,共筑边疆一条心”“只有边疆稳定繁荣,才有祖国安宁昌盛”为初心使命,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促进全州民族团结、共建美好家园上来,实现了区域发展与民族团结共进共融。  

用奋斗实干诠释同心共筑中国梦。不断传承和发扬“老山精神”和新时代“西畴精神”,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推动全州经济实现逆势上扬,各族群众出行、饮水、住房、入学、就医、社会保障等服务水平明显提高,生产生活条件大幅度改善,书写了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文山篇章。  

用交往交流交融诠释中华民族一家亲。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九进九创”“五个一”活动以及文化体育活动、各类重大节日、民族节庆活动,创造各民族深层次交往交流交融的社会环境,巩固各民族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以社区、学校、机关、幼儿园、图书馆、活动室等为平台,通过“融媒体+民族团结、互联网+民族团结”等方式,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贯穿干部教育、国民教育和社会教育全过程。  

用精准扶贫诠释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大力实施“兴边富民”行动、“沿边三年”行动计划、“十县百乡千村万户”示范创建工程、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等多项惠民工程,制定专门措施帮助花倮、山瑶、偏苗、僰人等4个少数民族支系脱贫,累计筹集投入近6亿元资金用于专项帮扶,着力推进4个少数民族支系易地扶贫搬迁、产业就业扶贫、教育扶贫等重点工作。“沿边三年”行动计划累计投入资金92.413亿元,主要实施抗震安居、产业培育、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提升、村寨环境整治、劳动者素质提高6项工程。通过高质量实施两轮“沿边三年”行动计划,至2020年,沿边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精准脱贫,农村群众交通出行、饮水安全等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特色产业促进就业和增收能力进一步增强。圆满完成第一、第二轮“十县百乡千村万户”示范创建工程,投入17.62亿元完成实施示范县3个、示范乡镇11个、示范村166个、特色村30个、示范社区3个、示范户3414户,村容村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广大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特色经济产业得到培育壮大。2019年以来,累计投入资金4649.83万元,完成实施4个边境“小康示范村”项目建设。通过实施“沿边三年”行动计划、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各族群众守土固边的责任感、使命感和自豪感极大增强。  

与此同时,重点围绕打造“五个联盟、讲好五个故事”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打造以弘扬“老山精神”和新时代“西畴精神”为主题的“民族团结共有精神家园联盟”,把深植于文山大地、滋养着文山人民的这两种精神作为全州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的精神家园,精耕细作,讲好各族群众为幸福生活而奋斗的故事。打造文山——百色共创跨省(区)沿边连县的“民族团结共建共创跨省(区)联盟”。主动与百色市携手共同开展“共谋发展、促利益同体”“共护生态、促绿水同流”“共搭平台、促文化同兴”“共惠民生、促幸福同享”“共创平安、促和谐同行”“共夯基础、促区域同进”的“六共六同”行动,成为祖国西南边陲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一道靓丽风景线。打造以文山三七为代表的“民族团结医药产业致富联盟”。围绕“文山三七”千亿产业的目标,成立了15家民族医药企业的文山三七民族医药产业创建联盟,签订《文山三七民族医药产业创建联盟公约》,致力于发展文山三七产业,讲好带领群众共同富裕奔小康的故事。打造以民族学会为载体的“民族团结交往交流交融联盟”。全州11个世居民族学会及代表人士签订《民族团结联盟公约》,讲好民族团结一家亲的故事。打造以“融媒体+民族团结”为载体的“民族团结宣传教育联盟”,组织开展“融媒体+民族团结进步——全国民族媒体云南行”“壮乡和韵·苗岭欢歌”全国主流媒体文山行等主题宣传活动,共同讲好文山民族团结进步故事。  

在创建工作中,我州广泛宣传、全面动员,多渠道整合力量、多方面争取支持,最大限度地汇集人力、物力、财力,努力实现工作“全心投入、创建全员参与、亮点全力打造、事业全面进步、成果全民共享、成效全国示范”的目标,通过聚焦“六全”目标,有力促进了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通过深入挖掘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的内涵,我州全力打造了一批在全省、全国都独具特色的品牌,被国家民委授予 “海峡两岸少数民族交流与合作基地”,成功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单位)7个,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14个。在2019年召开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西畴县委、广南县莲城镇南秀社区居民委员会2个模范集体和3名模范个人受到表彰,麻栗坡县老山主峰被命名为第六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2019年9月12日,国家民委副主任赵勇对文山州创建工作作出批示:“文山州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主线突出,特色明显,富有成效。”创建工作得到了国家、省的一致认可和充分肯定。今年1月,我州成功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壮乡苗岭结出民族团结的累累硕果,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迈上新台阶。  

今年以来,我州在成功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的基础上,按照国家民委关于进一步深化创建工作提出的“八抓”工作要求,制定印发《文山州贯彻落实国家民委工作要求任务分解方案》,细化任务、压实责任,强化措施、精准发力,积极探索推动“创建模式”向“示范模式”转变。  

为不断推进全州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取得新突破,我州积极推进《文山州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规划(2021—2025年)》《文山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规划(2021—2025年)》编制工作。围绕省委省政府文山现场办公会关于“把文山建设成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的目标定位,及时研究制定《文山州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实施方案》,围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保护修复生态环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依法管理民族宗教事务、抓好禁毒防艾工作六项重点工作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争取到2025年,实现全州8县(市)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全覆盖,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20个。通过持续巩固提升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创建成果,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把文山打造成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样板。  

(魏兰 邓文斯)  

网站地图

主办:文山州人民政府办公室,通信地址:文山市华龙北路2号文山州人民政府办公室,举报邮箱:wszzfw@163.com
投稿邮箱地址及电话:wszzfw@163.com,0876-3990249;本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及涉未成年人举报电话:0876-3990268
ICP备案号: 滇ICP备05000302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5326000023    公安备案号:滇公网安备 532621020001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