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专栏 > 打造全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样板专栏 > 正文

我州“123456”工作思路助推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创新发展

壮乡苗岭绽放民族团结之花

2021-02-09 09:25  来源:州民委  【字体:     打印

在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中,我州找准自身特色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根主线的最佳结合点,探索提出“123456”工作思路,让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常创常新,壮乡苗岭大地绽放民族团结灿烂之花,处处结出累累硕果。

一个信念:坚持“民族团结万岁”

建州以来,我州始终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全力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向前发展。  

2009年底,我州率先用3年时间在平远地区和老山片区开展跨区域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围绕“民族经济发展、民族文化繁荣、民族教育振兴、民族干部培养、民族法制建设、民族关系和谐”六大工程,开展形式多样的创建活动,总结提炼出“用民族教育促进民族人才培养、用民族干部促进民族政策宣传、用民族语言促进民族感情沟通、用民族节日促进民族关系密切、用民族干部促进民族矛盾化解、用民族内力促进民族经济发展”的“六用六促进”工作法,成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云南经验”中的“文山特点”。  

研究工作思路助推创建工作

2013年,我州在全省率先提出争创“全国边疆民族团结进步模范自治州”的目标。2015年,我州在认真总结平远地区和老山片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活动的基础上,提出把文山建设成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2019年初,州第十四届人大四次会议全票通过了《关于把文山州建成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的议案》,举全州之力推动创建工作,先后制定出台了《文山州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规划(2016—2020年)》、《文山州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的实施意见》、《文山州深入开展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实施方案》。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进机关、进企业、进乡镇(街道)、进社区、进村寨、进学校、进军营、进寺观教堂、进景区的“九进九创”为创建活动主要载体,着力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长效机制的建立和落实,为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打下了坚实基础。  

两个使命:践行“扎根边疆 心向中央”光荣使命

由于长期的支前参战,我州错过了许多发展机遇,改革开放比内地整整晚了14年,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落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一直以来,全州始终把“扎根边疆、心向中央”作为一项光荣使命,以前所未有的力度,举全州之力争创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  

强化领导,高位推动抓创建。我州把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列入州委、州政府重大议事日程,成立以州委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任组长、副组长的领导机构,建立州级领导和部门挂钩创建活动工作责任制,成立专家顾问团,全面加强对示范州创建工作的领导。制定示范州创建责任分解方案和工作考核办法,建立健全示范州创建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与州级38个牵头单位53个责任单位签订责任书,纳入年度目标考核内容,与各级干部的奖惩、任用挂钩。坚持把创建工作与脱贫攻坚、兴边富民、乡村振兴等各项重点工程、重大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同落实,把创建工作融入各级各地、各行各业的中心工作之中,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同配合、全社会积极参与的齐抓共管工作格局。    

西畴县司法局组成壮语苗语普法小分队到全县民族村寨开展涉农法律宣传

强化宣传,营造氛围抓创建。把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法律法规和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知识纳入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内容。利用各级党校等学习教育培训基地,以及“民族团结宣传月”等重要节点,邀请中央统战部、国家民委、省民族宗教委领导举行“壮乡苗岭大讲堂”专题讲座等,通过多种宣讲形式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知识深入人心。2019年5月,开展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书记县(市)长”访谈直播节目。制作各类示范创建专题片、短视频、微视频300余条,并通过新闻媒体、户外宣传牌等媒介,积极引导全社会共同参与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创建活动。  

围绕主线、丰富形式抓创建。以“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为总目标,以弘扬“西畴精神”和“老山精神”促进民族团结为创建主题,把机关、企业、社区、乡镇、学校、军营、景区、村寨、宗教活动场所等作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的主阵地、主渠道,进一步丰富完善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内涵,丰富创建形式。  

三条主线:突出“团结、进步、示范”主线

我州把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作为助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跨越发展的“加速器”,以团结促进步,以进步促示范。  

着力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九进九创”主题活动、“七个一”宣传教育主题活动、群众性民族团结进步文化体育活动及节日节庆,促进各民族大聚会,创造各民族深层次交往、交流、交融的社会环境。不断完善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坚持以大项目带动大发展,抢抓发展机遇,拓宽融资渠道,加快推进以综合交通为重点的“五网”基础设施建设,全州发展条件明显改善。  

切实发挥民族团结示范引领作用。着眼于解决当前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最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注重典型引路,着力构建以点串线、以线连片、以片带面的创建工作格局,努力打造类型多样、各具特色的示范县、乡镇、村和社区,充分发挥示范创建的引领作用。近年来,全州共获得上级支持各类项目资金2.4亿元,实施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4个(砚山县、广南县、麻栗坡县、富宁县),示范乡镇20个、示范村245个、示范社区8个、示范户20071户。全力争取项目资金,实施了兴边富民行动、沿边三年行动计划、“十县百乡千村万户示范创建工程”、民贸民品企业扶持等各项惠民工程。着力解决苗族支系偏苗,彝族支系僰人、花倮,瑶族支系山瑶4个民族支系“两不愁、三保障”短板,打造一批有亮点、有特色、可借鉴的民族特色示范村,沿边各族群众守土固边的责任心和自豪感进一步增强。  

围绕“四个诠释”,凝聚强大共识

我州围绕“四个诠释”理念,结合区位、资源和民族特色优势,着力聚民心、集民智、汇民力。  

用家国情怀诠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一直以来,我州始终以“同守边关一家亲,共筑边疆一条心”“只有边疆稳定繁荣,才有祖国安宁昌盛”为初心使命,全州各族干部群众抓改革、促发展、保稳定信心十足。  

用奋斗实干诠释“同心共筑中国梦”。一直以来,我州不断传承和发扬“西畴精神”“老山精神”,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推动全州经济实现逆势上扬,产业发展取得创新突破,改革开放持续深化,生态环境不断改善,民生短板持续补齐,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发展质量不断提升,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各族群众出行、饮水、住房、入学、就医、社会保障等服务水平明显提高。特别是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全州各族干部群众团结一心,积极为抗击疫情奉献爱心、捐款捐物,39名医务人员闻令而动、主动请缨、逆行出征,驰援湖北抗击疫情,充分展现了文山各族儿女的大爱无疆,深刻诠释了“西畴精神”和“老山精神”。  

用交往交流交融诠释“中华民族一家亲”。我州以社区、学校、机关、幼儿园、图书馆、活动室等为平台,通过“融媒体+民族团结、互联网+民族团结”等创新方式,把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纳入国民教育、干部教育、社会教育全过程,使各族群众、干部、教师、学生能够一起生活、一起工作、一起学习、一起交流,积极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用精准扶贫诠释“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一直以来,我州动员一切力量、集中全部优势、投入所有精力,推动脱贫攻坚工作更加精准,着力改善各族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持续加大对瑶族山瑶支系、彝族花倮支系、苗族偏苗支系、彝族僰人支系4个特困少数民族支系的专项帮扶力度,筹集投入资金5.94亿元用于产业就业扶贫、教育扶贫等重点工作,确保贫困人口、贫困村如期脱贫出列。聚焦“两不愁、三保障”总要求,围绕“到2020年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的目标,突出“增收、安居、提质、强基”4个重点,大力推进产业扶贫、就业扶贫、健康扶贫、教育扶贫、生态扶贫、兜底扶贫,让创建工作更有温度。从2018年到2020年,我州8县(市)先后实现脱贫摘帽,全州各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打造五个联盟,讲好五个故事

我州不断打破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的区域格局和传统思维,着力延伸、拓展工作成效,努力挖掘在全省、全国都具有特色和影响力的民族团结品牌特色。  

打造以弘扬“老山精神”“西畴精神”为主题的“民族团结共有精神家园联盟”,讲好“朝着幸福而奋斗”的故事。把“老山精神”和“西畴精神”作为全州民族团结的“精神家园”,在学习、宣传、实践引领上深耕细作。打造文山——百色跨省沿边连县的“民族团结共建共创跨省联盟”,讲好“携手发展进步”的故事。2019年,我州与百色市携手缔结了两省(区)州(市)共创跨省沿边连县民族团结进步联盟推进示范创建,共同致力于开展“共谋发展、促利益同体,共护生态、促绿水同流,共搭平台、促文化同兴,共惠民生、促幸福同享,共创平安、促和谐同行,共夯基础、促区域同进”的“六共六同”行动,着力推进我州和百色市在经济发展、生态保护、文化交流、民生建设、维护稳定、党建联建等方面的联建共建。  

打造以文山三七为代表、致力于各族群众增产增收的“民族团结医药产业致富联盟”,讲好“共同富裕奔小康”的故事。围绕“文山三七”千亿产业的目标,成立文山三七民族医药产业创建联盟,15家民族医药企业签订《文山三七民族医药产业创建联盟公约》,致力于打好“文山三七”地理标识品牌,三七产业大数据库建设、文山三七“三标”联用、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国际注册、高效栽培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2019年,以三七为代表的药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00亿元,为各族群众增加收入70亿余元。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以文山三七为代表的“民族团结医药产业致富联盟”的18家三七制药企业为武汉捐赠两批三七药品6.32吨价值700余万元。  

少数民族干部班学员听取专题授课

打造以民族学会为载体,促进民族关系更为深入融洽的“民族团结交往交流交融联盟”,讲好“你我亲如一家”的故事。我州各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中交流交往交融不断深化,无论是哪个民族的节日节庆活动都已经成为大家欢聚联欢、同乐共融的平台。2019年,全州11个世居民族学会及代表人士携手签订了《民族团结联盟公约》,进一步助力各族群众不分民族、不分你我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凝聚起“中华民族一家亲”的强大共识,凝结成荣辱与共的共同体。  

打造以“融媒体+民族团结”为载体,扩大示范创建工作号召力影响力的“民族团结宣传教育联盟”,讲好文山感人至深的故事。充分发挥融媒体作用,在拓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的广度和深度上下功夫。通过“两微一端”和手机APP等传播平台,搭建电商直销平台,展示各民族特色产品;加强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学习以及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开通壮语、苗语等少数民族语言栏目,广泛宣传先进典型、经验做法;举办“融媒体+民族团结进步——全国民族媒体云南行”等主题宣传活动,来自全国、全省的媒体记者及网络达人深入文山的田间地头、壮村苗寨,传播文山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好故事;先后举办全州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短视频小故事创作大赛、民族团结进步故事讲解员大赛、农村大喇叭评比和全州“最美民族村”评选活动,网上网下、州内州外掀起了一浪接一浪为民族团结点赞、为文山发展喝彩的热潮。  

聚焦“六全”目标,创建工作多点开花

创建工作中,我州倾力瞄准“工作全心投入、创建全员参与、亮点全力打造、事业全面进步、成果全民共享、成效全国示范”的“六全”目标,为全州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和促进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营造了团结和谐稳定的良好环境。  

创建全员参与,成果全民共享。大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九进九创”活动,广泛动员全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示范创建工作,创建覆盖率达90%以上。深入实施沿边三年行动计划工程,近年来累计投入50亿元,在3个边境县、14个边境乡镇、42个沿边行政村、722个自然村,实施了抗震安居、产业培育壮大、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提升、村寨环境整治、劳动者素质提高等6项工程,受益群众达3.1万户12.3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67.7%,打造了一批有亮点、有特色、可借鉴的示范村,进一步增强了沿边各族群众守土固边的责任心和自豪感。  

工作全心投入,事业全面进步。多渠道争取支持,最大限度汇集人力、财力、物力。2019年以来累计整合投入示范创建资金6000余万元,有效解决了各族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全面发展。不断加大少数民族干部、少数民族人才培养力度。2019年底,全州少数民族干部占比达44.2%,在引领全州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决胜脱贫攻坚、维护和谐稳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依法治理持续提升。深入贯彻落实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法、宗教事务条例和《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条例》《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自治条例》等法律法规,不断健全民族工作法规制度体系,积极预防和依法妥善处理影响民族团结的矛盾纠纷,全面提升应急管理能力。  

发展产业助增收

亮点全力打造,成效全国示范。深入挖掘文山示范创建的内涵,全力打造一批在全省、全国都独具特色的品牌。打造“文山三七、坡芽歌书、老山精神、西畴精神、铜鼓文化、拳王熊朝忠”等地域文化品牌,扎实推进以红色文山、唱响文山、文化文山、品味文山、游遍文山、神奇文山为代表的“六个文山”文化精品创作工程。2018年,国家民委授予文山州为“海峡两岸少数民族交流与合作基地”。近年来成功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单位)4个,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7个。在2019年9月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西畴县委、广南县莲城镇南秀社区居民委员会2个模范集体和3名模范个人受到表彰;2019年11月,麻栗坡县老山主峰被命名为第六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田维香/文 本版图片由州民委提供)  

网站地图

主办:文山州人民政府办公室,通信地址:文山市华龙北路2号文山州人民政府办公室,举报邮箱:wszzfw@163.com
投稿邮箱地址及电话:wszzfw@163.com,0876-3990249;本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及涉未成年人举报电话:0876-3990268
ICP备案号: 滇ICP备05000302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5326000023    公安备案号:滇公网安备 532621020001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