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专栏 > 打造全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样板专栏 > 正文

边疆民族地区精准扶贫的“文山探索”

“沧桑巨变是干出来的”

2020-10-19 08:30  来源:文山新闻网  【字体:     打印

就在这个国庆长假收假的第一天,一则“广南县拟退出贫困县序列”的公示让广大文山人民欣喜不已:这将是文山州最后一个脱贫出列的贫困县,文山州365万各族儿女期盼已久的脱贫梦将要成真!     

截至目前,文山州贫困人口、贫困村已经全部达到脱贫退出标准,全州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总体解决,文山、砚山、西畴、麻栗坡、马关、丘北、富宁7县(市)已经脱贫摘帽,广南县已达到脱贫摘帽退出标准,如期脱贫,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完全可期。     

这份战果来之不易,凝聚着无数人的心血和汗水。这也是全州实现跨越式发展、实现边疆民族地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有力实践。     

在这广袤的壮乡苗岭大地上,昔日的穷旮旯如今正焕发出勃勃生机!     

举全州之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贫穷、边远,一直是人们对文山州的固有印象。可如今随着脱贫攻坚工作的大力推进,再看文山,已经只剩下了赞叹:资源太好了!风光太美了!    

文山在贫困里熬了太长时间!集“老、少、边、山、穷、战”于一体的这片土地,是云南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农村贫困面大、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脱贫任务重,全州8个县(市)都是国家级贫困县,1990年末,全州贫困人口达140.72万人。1992年恢复建设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亲切关怀下,州委、州政府以脱贫攻坚统领全局工作,团结带领全州各族人民,大力弘扬“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希望”的“西畴精神”,在扶贫开发道路上做成一件又一件大事、实现一次又一次跨越、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     

2015年,党中央作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以来,全州以更大的决心、更实的举措、更严的作风,不等不靠不懈怠、苦干实干加油干,举全州之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州委、州政府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第一民生工程和头等大事来抓,先后制定出台了《中共文山州委关于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文山州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方案》等系列政策措施,有力推动了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脱贫攻坚决策部署和工作要求落地落实、见行见效。     

坚持把抓牢扛实脱贫攻坚责任作为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健全完善了“五级书记”抓扶贫工作机制,成立了州委、州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的双组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组建了州脱贫攻坚指挥部统筹指挥全州脱贫攻坚工作。全州各级党委、政府主要负责同志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人”责任,坚持重大决策、重要问题亲自谋划、亲自研究、亲自部署、亲自推动。出台了《文山州脱贫攻坚责任制实施细则》,按照领导挂片、部门包村、干部帮户要求,构建了州级领导对县市,县市党政主要领导对乡镇,乡镇党政主要领导对村,村干部、驻村工作队、挂包单位对村,行业部门对各自领域,帮扶责任人对挂包贫困户脱贫达标负责的制度体系,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层层压实、不留死角,确保每县、每村、每户、每人有人负责、有人抓管、有人推动。    

今年以来,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州委、州政府始终坚持目标不变、标准不降、力度不减,全力应对疫情对脱贫攻坚工作的影响和冲击。     

深入实施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五级书记”遍访、“百日总攻”、点面督战、补齐全面小康短板、控辍保学、早婚早育整治、百日提升等专项行动,地毯式、全覆盖开展实地调查和遍访,有针对性地围绕5类人群(慢性病、重病患者、残疾人,70岁以上的老年人,辍学学生,饮水主要靠小水窖保障的农户,无务工和无从业的在家青壮年)、3类村庄(贫困发生率较高且超过10%的村庄、生活条件恶劣的高寒山区和边远地区的村庄、上访问题突出和矛盾较多的村庄)进行全面排查,对短板问题实行清单管理、对标销号。     

坚持以挂牌督战为抓手,坚决攻克深度贫困堡垒。截至2019年底,文山州还有剩余贫困人口5.86万人,其中广南县4.05万人,占69.14%;全州剩余贫困村59个,全部在广南县,其中57个是深度贫困村。针对这一工作实际,州委、州政府进一步调整扶贫工作力量部署,整合全州的资源和力量,在人力、财力等方面全力支持帮助广南。高位督战:今年以来,州委、州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到广南调研,为广南县脱贫攻坚工作理思路、想办法、谋良策。全面作战:州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挂帅督战广南县脱贫攻坚工作,全州共有28名州级领导督战广南县,督战工作覆盖到广南县18个乡(镇)。同时,州住建、水务等行业扶贫部门共抽调239名干部,组建10个行业扶贫专项督战队,负责部门行业扶贫督战工作。各级参战:今年以来,从州级行业部门和相关县先后抽派50余名干部组成“两不愁三保障”广南工作组和行业扶贫工作组,工作队员与原单位工作脱钩,常驻广南县指导并参与到广南县脱贫攻坚工作中。挂钩援战:新增州广播电视局、州医保局、州退役军人事务局挂钩帮扶广南县。资金保战:持续加大对广南县涉农资金整合投入倾斜力度。上半年,广南县到位资金7.24亿元,占全州到位资金27.02亿元的26.8%。州级安排财政专项扶贫资金7850万元,其中,3625万元安排到广南县,占46.18%。纪律监战:为防止全州各级各部门领导干部对脱贫攻坚工作松劲懈怠、消极厌战,我州紧盯脱贫攻坚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强化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工作,为全州如期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保驾护航。    

经过艰辛付出和持续奋斗,目前全州8个县(市)已经累计有7个县(市)脱贫摘帽,819个贫困村已经有760个脱贫出列,近14万户60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发生率下降到1.83%,全州脱贫攻坚工作取得历史性、决定性成就!     

目前,全州未脱贫的1个县(广南县)、59个贫困村、5.86万贫困人口已达到脱贫标准,如期脱贫、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指日可期。     

凝聚最大合力让贫困群众过上好日子

马关县古林箐乡老房子村小伙侯永久以前在浙江打工,现在家里种植了25亩佛手瓜,年收入达50万元。“我以前在浙江一家化纤厂打工,每月工资才4000多元,根本不够用,更别说贴补家里了。看到村里人通过种植洋瓜、黄瓜都富起来了,年收入十多万元太正常了,所以我必须要回来。”侯永久开心地告诉记者,“去年成立了合作社,我们种瓜没了后顾之忧,瓜果一成熟,很多客商都会到地里收购,根本不愁销路,现在是供不应求。”侯永久是马关县实施产业扶贫的一个缩影。通过发展特色种植产业,马关县很多农民都摆脱了贫困。    

为促进农产品销售,西畴县积极探索消费扶贫模式,建立州内、省内、国内三个销售圈,形成“内外循环”互补发展,助力农产品“走出大山”,增加贫困户收入。在扶贫政策的带动下,以往滞销的农产品供不应求,仅向上海地区销售的扶贫礼包就达2000多份,销售额200万元。通过电商平台,“西畴山货”被全国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和喜爱。     

云枫农业公司是丘北县土鸡养殖示范企业之一。在中船重工太证丘北产业扶贫基金的帮扶下,2019年公司带动191户档卡户实现增收150余万元。中国船舶集团通过10万只土鸡回购订单和产业扶贫基金,为该公司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中国船舶集团的帮扶,解决了我们合作社资金紧缺的问题,我们会继续扩大水果产业,带动当地更多的档卡户实现脱贫致富。”丘北县小江口水果产销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欧阳兴平感激地说。     

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我州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在脱贫攻坚主战场的主力军作用,形成了以党组织和党员干部为“龙头”,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的大扶贫格局。     

凝聚最大合力,坚持各方力量向贫困地区聚集。2016年来,累计派出2223人次党员干部担任第一书记,10525人次干部驻村帮扶;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68.16亿元,整合涉农资金150.61亿元投入扶贫;上海扶贫协作累计投资12.6亿元,实施了370个项目;深化沪文扶贫协作,大力推动“沪企入文”“文品入沪”,积极争取中央和省级定点帮扶单位支持;扎实用好最高检、农发行等中央、省有关单位企业定点帮扶和农工党中央民主监督等资源;“万企帮万村”“星光扶贫”等社会扶贫行动累计投入10.16亿元,实施帮扶项目1872个,有力助推了全州脱贫攻坚工作。     

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标准,动员一切力量、集中全部优势、投入所有精力、采取过硬措施,全面完成了各项硬指标。目前全州962个建制村100%通硬化路,农村集中供水率达86%以上、自来水普及率达85%以上、水质合格率达到全国平均水平;自然村100%通动力电;贫困村100%光纤宽带网络覆盖。8个县级医院、104个贫困乡级卫生院、819个贫困村卫生室建设全面达标,贫困人口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全覆盖。坚持把最好的资源用来办教育,实现了县域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6.22%;建立了各学段贫困学生资助全覆盖体系,2016年来累计投入33.37亿元惠及470.89万人次困难学生。实施农村危房改造21.7万户,建成安居房8847套,3.7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搬迁入住,贫困群众梦寐以求的安居有了保障。    

扶志扶智并行实现高质量脱贫

在石旮旯里造田造地,全家老小一起上阵,一干就是好几年。    

在“悬崖”上修路,变卖家当筹钱筹物,每天凿石打岩不止。     

……     

在我国喀斯特地貌发育最典型的西畴县,向大山挑战、与命运抗争、战天斗地、移山不止的“愚公”故事不断发生,贫困群众“搬家不如搬石头”的苦干精神让曾被认为“不适宜人类居住”的西畴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基础设施大幅改善的同时,全县约四分之一的人口外出打工,为发展源源不断输入血液。全县森林覆盖率由上世纪90年代的25%左右增加至现在的54%,座座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     

↑图为2010年,西畴县蚌谷乡长箐片区群众实施土地整治。(吕德仁 摄)

↑图为2014年西畴县三光片区石漠化综合治理罗汉冲村群众连片种植烤烟。(吕德仁 摄)

西畴县的变化,正是我州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扶志扶智,高质量脱贫的最生动体现。     

“西畴精神”是文山州做好脱贫攻坚工作的最强精神支柱,全州成立遍布乡村的“西畴精神”讲习所,激励各级干部群众不等不靠不懈怠、苦干实干加油干;重读、重解、重用“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希望”的西畴精神内核,省委发出了《关于学习弘扬新时代“西畴精神”的决定》,号召各级党组织大力弘扬“西畴精神”,极大激发了广大干部群众的内生动力。组织开展具有文山特色的“自强、诚信、感恩”主题实践活动,激励广大群众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建立健全群众素质提升长效机制,引导群众遵守村规民约、公序良俗,养成良好的生产生活习惯。建立健全乡村治理长效机制,建立完善村规民约、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村民议事会和禁毒禁赌会“一约四会”,不断提升基层综合治理能力。     

探索建立脱贫攻坚衔接乡村振兴机制,严格落实常态化监督考核工作制,确保工作长效化。全力推动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推进移风易俗,破除陈规陋习,建设文明乡风,昔日杂乱的草堆、柴堆、粪堆变成现在整洁的菜园、花园、果园。坚持党建扶贫双推进,不断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在带领农民致富、维护农村稳定、推进农村发展方面的能力和作用,探索出“党支部+扶贫车间”“党支部+产业”等脱贫模式。     

马关县金厂镇老寨行政村蚌龙坪村小组,曾经全村人安于现状等低保,但在驻村工作队的帮扶指导和国家扶贫政策的支持下,如今全村焕然一新,村民“精气神”起来了,积极奋发奔小康。     

巩固脱贫成效好日子要一直过下去

“去年年底第一次直播卖出了茶叶,太开心了!感觉销路一下子就被打开了,现在每天都要直播,让大家了解我们的生活,也可以把我们的产品卖到全国各地去。”麻栗坡猛硐乡农民邓金仙通过网络直播找到商机后,高兴地说。    

今年刚刚进入运转期的麻栗坡县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是帮助邓金仙实现梦想的平台。电子商务服务站的建设很大程度促进了工业品下乡,一定程度帮助农产品进城。正如邓金仙说的那样:“电商让外面看到了我们的精彩,也让我们找到了走出去的路。”     

邓金仙

邓金仙的故事只是文山州做好脱贫巩固工作的一个例子。脱贫不返贫才是真脱贫!州委、州政府始终把脱贫巩固提升作为可持续、高质量脱贫的重要保障,坚持脱贫一人巩固提升一人,脱贫一户巩固提升一户,脱贫一村巩固提升一村,不等不拖,细水长流,用功于常。     

抓产业扶贫促提升,把发展产业作为脱贫的根本举措,注重长短结合,坚持因地制宜,引领龙头带动,重点发展三七、果蔬、茶叶、畜禽等传统优势产业,加快发展万寿菊、食用菌、生姜等区域小众特色产业,累计培育新型经营主体4431个,其中有1029个新型经营主体与有产业发展条件和意愿的贫困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带动有产业发展条件和意愿的贫困户12.27万户,覆盖率达100%。     

抓就业扶贫促提升,扎实开展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扶贫,稳定转移贫困劳动力人数从2016年的16.21万人增加到目前的27.23万人,转移就业率达82%。积极开发农村公共服务岗位,建设乡村就业扶贫车间,安置4.3万贫困劳动力就业。     

抓消费扶贫促提升,围绕促进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和贫困地区长远发展,把消费扶贫作为增收脱贫的重要抓手,通过认定和推介扶贫产品目录,定制文山扶贫产品图案标识,建立“线上线下扶贫产品展销平台”、开展“以购代捐”、依托“校安食品”“文品入沪”等模式,推进消费扶贫工作并取得显著成效,85个供应商178个产品被国务院扶贫办认定为扶贫产品,价值总量65.41亿元,销售金额25.71亿元。     

抓信贷扶贫促提升,加大产业扶贫小额信贷扶持力度,对有发展生产意愿、符合条件的贫困户做到政策宣传全覆盖,并帮助做好贷款申请工作,确保能贷尽贷,目前,全州累计发放扶贫小额信贷22.68亿元。     

如今,走在文山州的广大农村,所见之处,公路延伸到偏远山区,山间的溪流引向千家万户,设施日益齐备的中小学校、幼教点点缀山间,越来越多的村卫生室守护着村民健康,低矮的土坯房不见了,漂亮的小洋楼拔地而起,越来越多的产业和增收途径让收入来源持续稳定……这样的变化让曾经贫困的人们深切地感受到了幸福。丘北县仙人洞村的彝族村民“喳喳呀”年轻时最担心三件事:吃不饱肚子、娶不到媳妇、一辈子借粮。但是如今,凭借着发展旅游经济,在当地扶贫政策的帮扶下,他和村里其他人一样,日子红红火火。“这种日子我以前想都不敢想!”提起生活的变化,“喳喳呀”感慨万千。     

一个个产业的兴起,一座座村庄的改变,一张张农民群众真切的笑脸……无不诉说着边疆各族群众越来越好的日子。     

回眸过去,文山人感受到了真情、温暖、幸福,收获很多。文山人民坚信,未来,我们一定会有一个更美好的明天!     

(窦文金)    

网站地图

主办:文山州人民政府办公室,通信地址:文山市华龙北路2号文山州人民政府办公室,举报邮箱:wszdzzwb@163.com
投稿邮箱地址及电话:wszdzzwb@163.com,0876-3990267;本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及涉未成年人举报电话:0876-3990268
ICP备案号: 滇ICP备05000302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5326000023    公安备案号:滇公网安备 532621020001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