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专栏 > 打造全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样板专栏 > 正文

文山州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综述(上)

民族团结之花绽放壮乡苗岭

2020-04-24 11:04  来源:  【字体:     打印

文山州地处祖国西南边疆,有11个世居民族。在这片热土上,各民族同胞团结、奋进,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用民族团结的磅礴力量,共同建设美好家园。  

多年来,文山州按照“一二三四五六”工作思路,始终坚守“民族团结万岁”这一坚定信念,践行“扎根边疆、心向中央”两项光荣任务,着力突出“团结、进步、示范”三条主线,围绕“四个诠释”工作理念,全力打造“五个联盟”,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实现“全心投入、全民参与、全力打造、全面进步、全民共享、全国示范”的“六个全”工作目标,全州呈现出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社会稳定、民族团结、宗教和顺、边疆稳定、生态良好的发展态势。各族人民的日子越过越好,民族团结之花在壮乡苗岭绚丽绽放!  

全社会都来守护民族团结“生命线”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

文山州把民族团结示范创建作为全州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政治任务,举全州之力、聚全州之智切实加以推进。成立了以州委书记为组长、州长为常务副组长、分管联系民族宗教工作的州级有关领导为副组长,州级38个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文山州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全面加强对示范创建工作的领导。成立文山州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工作顾问团,在2019年州十四届人大四次会议上全票通过《关于把文山州建成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的议案》,以法定形式高位推动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  

与此同时,全州各级各部门都成立了由单位“一把手”负责的示范创建领导机构,建立健全了工作机构和工作制度。按照“人文化、实体化、大众化”要求,强化各级党委和政府的主体责任,增强全社会守护民族团结“生命线”的共同责任,推动党政主导、群众主体,广泛动员全社会共同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大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乡镇、进学校、进宗教活动场所、进村寨、进军营、进景区”等“九进九创”活动,全社会共同参与,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全面开花。  

通过举办文山建州60周年庆祝活动、文山国际三七节、壮族“三月三”、苗族“闹兜阳”、彝族“火把节”等节日节庆,嵌入、植入、融入民族团结进步元素,促进各民族“大聚会”,创造各民族深层次交往交流交融的社会环境,促进各民族思想碰撞、情感交流、文化认同。  

通过“融媒体+民族团结、互联网+民族团结”等创新方式,把民族团结教育纳入国民教育、干部教育、社会教育全过程,从居住生活、工作学习、文化娱乐等方面入手,推动各族人民增强文化认同,实现个人、社会、民族、国家价值观的内在统一。  

在砚山县工业园区,少数民族员工占园区从业人员的70%左右。工业园区建设之初,园区周边少数民族劳动力资源丰富,但群众收入普遍偏低,部分群众只会讲少数民族语言,存在一定的语言交流困难,而且劳动技能普遍欠缺。针对这一情况,园区各企业以打造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企业为契机,加强对招进企业的少数民族员工进行培训,帮助他们融入企业。员工王成明说:“我外出打拼多年,返乡时赶上园区大量招收少数民族员工。我被招到园区后,通过参加培训提高和自身的努力,当上了车间主管。车间有壮族、彝族还有汉族员工,我们彼此间就像兄弟姊妹,和谐相处,哪个同事有困难我们都会去帮忙。”  

大家庭同心、石榴籽紧抱,同心协力共创美好家园在文山州,各族人民同心协力,共同创建美好家园

近年来,文山州累计投入24亿元,在3个边境县、14个边境乡(镇)、42个沿边行政村、722个自然村,实施了抗震安居、产业培育壮大、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提升、村寨环境整治、劳动者素质提高六项工程,受益群众达3.1万户12.3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67.7%,打造了一批有亮点、有特色、可借鉴的示范村,进一步增强了沿边各族群众守土固边的责任心和自豪感。  

“以前想都不敢想,有一天竟然能从家门口坐上飞机、高铁到全国各地!”这是许多文山人由衷的感叹。近几年来,文山州坚持以大项目带动大发展,加快推进以综合交通为重点的“五网”基础设施建设,全州发展条件明显改善。云桂高铁建成通车,文山迈入“高铁时代”;民航事业快速发展,文山机场已开通昆明、重庆、成都、深圳、南宁等航线和文山至上海往返内代航班,丘北民用机场、广南通用机场建设有序推进;云南出海最近的港口——富宁港正推进建设,建成后沿珠江航道可直达防城港、北海港和广州。  

建成一大批水电、光伏电站、风电场、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全州电力装机达215.49万千瓦,2018年发电量达89.35亿千瓦时。信息网络建设成效明显,光纤宽带网络实现全覆盖,在100个国家级贫困县电商网络交易平台销售数据统计排名中,文山市排名全国第二。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城乡规划体系日益完善,城乡人居环境不断改善,全州城镇化率达到40.81%,城镇人口148.39万人,形成了以文山市为中心、“文砚平”半小时经济圈为纽带、其他县城为骨干、建制镇为基础的城镇体系,全州城镇化水平迈上新台阶。  

坚持“各民族都是一家人,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的理念,把创建工作与改善民生深度融合,创建成果全民共享。大力推进产业扶贫、就业扶贫、健康扶贫、教育扶贫、生态扶贫、兜底扶贫,脱贫攻坚取得显著成效。截至2018年底,全州累计实现473个贫困村、49.25万贫困人口脱贫退出,贫困村从819个减少到346个,贫困人口从64.3万人减少到15.06万人,贫困发生率从20.2%降到4.71%。其中,2018年实现284个贫困村、15.2万贫困人口脱贫退出。2019年4月30日,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批准东川区等33个(县、市、区)退出贫困县的通知》,砚山县、西畴县正式退出贫困县序列,成为文山州历史上首批脱贫摘帽的县之一。  

“我们村这几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土坯房已换成‘小洋房’,泥土路变成了水泥路,村民日子越过越好!”富宁县木央镇木树村党总支书记赵直关高兴地说。该村居住着苗、瑶、彝3种民族,在各项扶贫政策的帮扶下,全村水、电、路等设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改善,群众致富的路子多了,日子越过越红火。  

近几年来,文山州教育、文化、卫生等各项事业全面发展,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高,各族群众民生福祉不断改善。2018年,全州直接与民生相关的投入达116.1亿元;全州各级各类学校有少数民族学生43万多人,占在校学生总数的62.11%,创建了123所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学校,保证了民族教育与全州教育同步发展。就业状况持续改善,2018年以来累计增加城镇就业9.33万人。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全州城乡医疗保险人数达346万人,做到了应保尽保。保障性住房建设稳步推进,惠及城乡住房困难群众78.7万人。全州各族群众出行、饮水、住房、入学、就医、社会保障等服务水平明显提高,生产生活条件大幅度改善,幸福感、获得感显著增强。(窦文金)  

网站地图

主办:文山州人民政府办公室,通信地址:文山市华龙北路2号文山州人民政府办公室,举报邮箱:wszdzzwb@163.com
投稿邮箱地址及电话:wszdzzwb@163.com,0876-3990267;本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及涉未成年人举报电话:0876-3990268
ICP备案号: 滇ICP备05000302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5326000023    公安备案号:滇公网安备 532621020001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