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山概况 > 文山旅游 > 图说文山 > 正文

马关:沪滇协作助力嘎迪村旧貌换新颜

2022-10-31 15:39  来源:文山新闻网  【字体:     打印

走进马关县坡脚镇嘎迪行政村,干净整洁的柏油路旁盛开的花朵点染青山,废弃的旧砖瓦成为村里绿化景观的围栏,旧木料“变身”错落有致的篱笆,村民还用石磨、石槽、轮胎等材料打造出具有乡村特色的小广场。嘎迪村的“变形记”正是近年来借力东西部协作帮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真实写照。

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塑造乡村振兴之“形”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重点是完善基础设施。自2015年沪滇扶持项目(上海援建项目)落地以来,上海援滇干部进驻马关县坡脚镇,多次深入基层调研、实地分析研究,聚焦群众需求,探索本土经验,与当地干部凝心聚力,为山多地少、无田水乏的自然条件和建设宜居宜业的美丽乡村找到融合点。马关县委、县政府以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行动为抓手,投入上海帮扶资金,在嘎迪行政村3个村小组实施卫生厕所改建和生活污水治理项目;实施村庄亮化工程,安装太阳能路灯100盏;实施村庄美化项目,对94户农户的房屋墙体、庭院环境进行优化美化。

随着房屋改造、道路硬化、村庄绿化、环境设施的建设一一提上日程,怎么改又成了上海援滇干部犯愁的难题。既要做好乡村文物遗迹等实体建筑的保护,又要做好乡风乡俗等精神寄托的维系,要杜绝城市化、钢筋水泥化,要就地取材,做到化地为园、化石为墙、化树为景、化废为宝、化山为林、化花为品。把选品与季节相结合、墙画与远景相结合、地标与地域相结合,做到春有花、夏有荫、秋有叶、冬有景,远看山绿,近看花美。同时,在景观布置上积极创新,结合风俗习惯、地域特点,将废弃瓦片、木料等做成庭院小景观、乡村打卡点。在嘎迪行政村长冲村小组村口,原本一片不起眼的菜地已经被打造成“党建引领坚如磐石”“乡村振兴柿柿如意”的地标景观。

做优乡村产业布局,充盈乡村振兴之“实”

加快推动产业振兴,关键是找准发力点。上海援滇干部坚持规划先行,严格把控产业发展,结合村子发展现状,依托本地资源,借东西部协作东风和绿美行动之势,优化产业布局,生动演绎“乡村振兴,产业先行”的内涵。通过注入上海帮扶资金,嘎迪行政村实施农业设施建设10亩,安装大棚、育苗床、水肥一体喷灌等设施;扶持群众建设100亩集种植、采摘、观光于一体的产业基地。一方面,通过农业产业兴旺实现集体土地、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另一方面,通过项目导入,增加农民就业,让就业农民从传统农业生产模式中解脱出来,增加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筑牢乡村振兴之“基”

回忆起过去的艰辛,年过八旬的村民孙恩翠对如今的好日子赞不绝口:“村子变得越来越漂亮,我们的生活也越来越好了。”近年来,得益于脱贫攻坚的好政策以及东西部协作项目的持续推进,孙恩翠家盖起了新房,现在的住房既安全又敞亮。她家门口正对的地方,就是嘎迪村委会小广场,出门一抬眼,就能看到标志性的“乡愁”建筑。每天,她都会坐在家门口的小板凳上,和路过的村民聊天、话家常。

自深入推进“千里绿道、万里花带”建设,实施“一村万树”和“十棵树”工程以来,嘎迪行政村渐渐绿起来、美起来。放眼望去,家家户户房前屋后种满了各色花草,“花海”随风涌动,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

嘎迪行政村坚持组织引领、党员带头、群众参与,以村小组为单位,把技术工、匠人组成5支互助组,群众投工投劳1000余人次,齐心协力建设美丽家乡。党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形成“我是党员我先上”的强大合力。从投工投劳参与公益事业,到拆除破旧残垣,再到“5盆花工程”,再到引导群众自主讨论订立村规民约……这些举措建立自下而上、村民自治、全民参与的实施机制,让村民以主人翁的姿态和责任感,落实绿美乡村建设,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

今年以来,嘎迪行政村坚持党建引领抓好乡村振兴工作,把乡土注入村景,把乡愁融入村色,把乡情沁入村民。下一步,该村将继续着力打造集现代农业、休闲旅游、山水田园为一体的乡村振兴实践基地,让其成为“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家园。

(黄倩茜 罗红)

网站地图

主办:文山州人民政府办公室,通信地址:文山市华龙北路2号文山州人民政府办公室,举报邮箱:wszzfw@163.com
投稿邮箱地址及电话:wszzfw@163.com,0876-3990249;本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及涉未成年人举报电话:0876-3990268
ICP备案号: 滇ICP备05000302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5326000023    公安备案号:滇公网安备 532621020001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