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山概况 > 文山旅游 > 图说文山 > 正文

喜迎COP15| 绿色生态带来幸福光景 ——探寻砚山维摩国家石漠公园里的生物秘密

2021-08-31 10:15  来源:文山新闻网  【字体:     打印

8月6日,记者在砚山县林业和草原局有关人员的带领下,走进位于砚山县维摩乡的国家石漠公园项目区,只见这里郁郁葱葱的树林一眼望不到边。听说以前的维摩乡,可担不起“生态”二字——总面积1770.8公顷的公园项目内,很难找到一片像样的林子。而这一切的改变,都得益于砚山县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持续多年开展石漠化治理。     

发展生态旅游 规划国家公园

“我们维摩乡以前可没这样的森林。”陆绍师是维摩乡长岭街村委会核桃寨村小组的村民,也是维摩国家石漠公园生态保育区的一名生态护林员。他告诉记者,以前这里除了石头、灌木、杂草之外,几乎没有什么大树。      

维摩乡作为砚山县石漠化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多年来,当地土地贫瘠、山大石头多、可耕地面积有限,光秃秃的石头,成了制约当地群众发展生产的最大屏障。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砚山县以封山管护、封山育林、人工造林、林分改良等林草措施,以及耕作、轮作、禁牧等农业技术措施和坡改梯、客土改良、小型水利等工程措施,主要治理模式是利用经济反哺生态的形式开展综合治理,向石漠化生态系统输入能量和物质以恢复其功能和结构。在岩溶区选择适当区域,通过科学规划,在选择的区域内实施封山育林+人工造林+坡改梯+小型水利等工程,有效遏制水土流失,生态效益显著,恢复森林植被,提高土地产出率。      

2019年,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同意建设云南砚山维摩国家石漠公园,要求发展建设秉承着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原则,在通过石漠化、荒漠化治理修复,恢复、保护生态前提下进行观光、体验旅游开发,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文明建设理念,一般由生态保育区、宣教展示区、体验区、管理服务区等组成。      

砚山县林业和草原局湿地和公园管理中心(主任)陈良敏介绍,公园范围西起206省道,东至糯邑村乡道,南起核桃寨,北至大新寨,规划总面积1770.8公顷。     

公园以区域典型的峰丛洼地地貌、岩溶植被资源及石漠化治理成果为基础,以岩溶森林生态系统与生物多样性保护为核心,以石漠化综合治理示范、生态文明建设成果展示等生态文化建设为内涵,以林草、林药、林花、林宿、林农间作等林下产业发展与生态旅游为主要利用途径,建成集岩溶生态保护保育、科研与科普宣教、生态观光游览、森林康养体验、体育休闲运动于一体的国家石漠公园。      

砚山县在项目申报成功后,根据工作需要,及时成立了管理机构,配齐相关管理和专业技术人员。按照项目建设需要,将砚山维摩国家石漠公园建设项目申报纳入“十四五”规划项目库,积极争取国家资金支持,确保项目真正落地建设。同时做好项目建设的谋划,采用PPP模式全力推进云南砚山国家石漠公园项目建设。      

“该项目与文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普者黑喀斯特国家湿地公园共同组成西江上游水源涵养与土壤保持重要区以及滇南生物多样性保护重要区,生态区位重要。”陈良敏说。      

打造国家公园 突出生态品牌

石漠公园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境内山峦起伏,地形地貌复杂多样,因此植物种类和陆生动物较为丰富,生物多样性明显。根据调查,维摩石漠公园范围内有维管植物165科、483属、762种,其中蕨类植物有22科、37属、56种,裸子植物有3科、3属、4种,被子植物有140科、442属、702种;更为重要的是公园内还有榉树、金荞麦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2种;以及列入CITES的兰科植物9种(狭瓣玉凤花、云南石仙桃、建兰、兔耳兰、阔蕊兰、见血青、流苏贝母兰、叉唇石斛与单叶厚唇兰);观赏植物种类有君子兰、扁竹兰、夜丁香、茶花、六月雪、仙人掌、麦冬、太阳花、大叶黄杨等百余种。有陆生脊椎动物4纲22目45科115种,其中有国家Ⅱ级保护动物5种(黑翅鸢、松雀鹰、普通鵟、白尾鹞、草鸮),云南省级保护动物2种(眼镜蛇、眼镜王蛇),CITES附录Ⅱ物种两种(树鼩、豹猫)。     

为了保护好石漠公园的生态多样性,砚山县结合实际,聘请21名专职护林员对公园内及周边的林区进行管护,确保公园内的生态系统安全。另外,在公园建设过程中,砚山县将根据公园管理和建设的相关规定对区域内的农田、库塘、村寨等进行合理规划和管控,使公园森林生态系统、农业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聚落生态系统和谐相依、相辅相成,进一步确保石漠公园的生态多样性。      

实现生态保护 与经济价值共赢

陈良敏说,公园的建设和管理遵循“保护优先、科学规划、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全面推动绿色发展,努力探索通过绿色发展,将绿水青山转变为金山银山,将生态资源优势转化成经济优势的道路。国家石漠公园不仅要注重生态的“修复、修建、修养”,而且要从当地经济发展出发,努力探索生态产业化与产业生态化相结合的生态经济体系,确保生态保护与经济价值共赢;充分利用其独特的喀斯特地貌、生物景观与人文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色林果、林药、特色畜牧业、绿色农业、林下经济、生态旅游等绿色产业,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在砚山县维摩乡幕菲勒片区,云南彩标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栽种的2500亩黄金油桃刚完成了今年的采摘和销售,时下正进入修正养护期。云南采标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副总杨月介绍,该公司于2017年入驻维摩乡,公司坚持农特产业与乡村振兴、石漠化治理、观光农业相结合发展理念,在砚山县维摩乡幕菲勒片区以土地流转方式发展种植黄金油桃,通过“公司+基地+合作社+贫困户”等多种运作模式,示范带动维摩乡7个村委会29个村小组1549户农户(其中建档立卡户533户)种植黄金油桃8000余亩,带动全州种植总面积2万余亩,目前,产品已远销北京、上海、广东、广西、浙江、安徽、福建等省市。该基地被列为第一个“云南省石漠化示范基地”,分别被评为“科技成果示范基地”“科技合作企业”“社会扶贫先进典型”“就业扶贫车间”,每年可吸引富余劳动力就近务工4万余人次,仅务工一项就可助民增收600万元。     

在维摩乡长岭街村委会三尖村小组,连片的核桃林正逢挂果时,硕果累累的树下是长势茂盛的中草药材。近年来,三尖山以砚山维摩国家石漠公园项目建设为契机,打破传统的“平面单样”种植模式,采取以短养长方式,大力探索“核桃+药材+牛羊”复合经营发展模式,由长岭街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聂应菊带头成立了三尖山应菊山羊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共发展社员165户(建档立卡户117户),目前共推广种植核桃林1600亩,养殖黑山羊5000余只、肉牛400余头,林下种植滇黄精、白芨等中药材56亩,经济价值共达1640万元,社员养殖收入最高达13万元,最低收入3万元。通过积极推广林下复合经营模式,为“九分石头半分土,还有半分露露头”的三尖山探索出了一条“既是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的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之路。     

融入特色文化 提升品牌内涵

除了优越的生态环境,公园周边世代居住着彝族、壮族、苗族等多种民族,具备底蕴深厚的民族民俗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成效显著。这对提升石漠化地质公园以及维摩乡生态旅游区的内涵、品味,并留住游客“记得住乡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陈良敏介绍,公园总体布局根据区域功能定位、资源特色、保护对象与交通游路设置等实际,将云南砚山维摩国家石漠公园的总体布局概括为“一核、两轴、四片、多园”。“一核”指石漠公园生态保育区,以公园内岩溶资源保护为核心,在岩溶资源保护基础上进行公园本地资源的挖掘和展示。“两轴”指规划的落水洞到糯邑村之间绿道系统和大新寨至核桃寨之间的绿道系统串联的景观轴线。东西绿道系统作为公园的东西轴线,将落水洞宣教小区、糯邑彝族风情体验小区串联起来,形成以石漠化治理展示、民俗文化体验、亲子游乐项目参与为主题的景观轴线。南北绿道系统作为公园的南北轴线,将公园内大新寨岩溶植物展示小区、大新寨农耕文化体验小区、白石岩苗寨民俗特色村、糯邑彝族风情体验小区、核桃寨森林康养体验小区串联起来,形成以农事体验、民俗文化体验、森林康养为主题的景观轴线。两条轴线做到人在园中动静结合,体验与参与兼顾,带动公园其他版块形成联动效应。“四片”包含:大新寨岩溶资源开发利用展示片区、落水洞高效林果与石漠化生态修复片区、糯邑彝族文化展示片区、核桃寨森林康养片区。大新寨岩溶资源开发利用展示片区:将收集砚山县范围内的各种珍稀或有利用与经济价值物种(如三七、玛卡等)进行引种、栽培,远期将形成一个集种质资源收集、利用开发研究与示范推广应用于一体的种质资源中心;另一方面结合区域现有坡耕旱地展示岩溶地区常见栽培农作物,通过现代农业观光体验园的建设,向人们展示现代农业的优势及砚山农耕文化的演变历程,并提供农事参与体验。落水洞高效林果与石漠化生态修复片区:通过整合当地岩溶经济作物和经果林产业,形成千亩核桃石漠化治理示范园、结合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取景地规划十里红蜜桃廊道、结合云南优势产业烤烟和当地岩溶地貌规划优质烤烟园,带动当地经济转型,带动当地传统农业向当地优势资源产业转型。糯邑彝族文化展示片区:主要通过规划彝族风情园、百果园等,结合彝族民俗传统文化,设置体验参与类项目,有效利用岩溶景观资源和生物资源。核桃寨森林康养片区:利用区域内岩溶森林资源及林下空间开展森林康养体验活动,并在核桃寨管理服务区结合实地体验、视频宣教及AR展示对石漠化土地的形成过程、石漠化的危害、石漠化治理的艰难及岩溶区的脆弱性进行全方位的展示,并带动三七相关产品的开发与销售。“多园”包含:彝族风情园、百果园、岩溶植物种质资源基地、核桃石漠化治理示范园、十里桃花石漠化治理示范园、七彩田园、现代农业观光体验园、百草园、云海花谷、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等多个园区。     

(资云波 刘梅 熊明刚 董飞)      

网站地图

主办:文山州人民政府办公室,通信地址:文山市华龙北路2号文山州人民政府办公室,举报邮箱:wszdzzwb@163.com
投稿邮箱地址及电话:wszdzzwb@163.com,0876-3990267;本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及涉未成年人举报电话:0876-3990268
ICP备案号: 滇ICP备05000302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5326000023    公安备案号:滇公网安备 532621020001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