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山概况 > 文山三七 > 三七动态 > 正文

天赐神草 文山三七

2021-11-08 11:44  来源:  【字体:     打印

在文山这片红土地上,最吸引大众目光的莫过于三七了。三七是2500万年前第三纪古热带的残存孑遗植物,弥足珍贵。   

三七之名,由来已久。据文字记载,始见于明朝万历年间我国伟大的药物学家李时珍所著的不朽名著《本草纲目》一书,以后历代的医书对三七及其药用价值均有记载。《本草纲目》问世至今400余年,无数医家、学者和名人,副三七之名的由来进行过许多考证、注释。三七的释名大概有以下这些方面的内容:   

——以三七药性、音义释名。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一书中首次记载“三七”二字,他在书中,以“三七”做正名,副方中则“三七”与“山漆”混用,反映出三七当时已定名使用。   

——以三七地上部分植株形态释名。这一类说法,仍始自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一书:“彼人言其叶左三右四,故名三七,盖恐不然。”清乾隆年间,赵学敏所著的《本草纲目拾遗》一书中,引宦游笔记:“每茎上生七叶,下生三根,故名三七。”清道光年间,曾官至云南巡抚的吴其浚在其所著的《植物名实图考》一书中,绘制了三七原植物图(地上部分),图中三七有两个复叶,左小叶三片,右小叶四片。《广西通志》记载:“三七恭城出,其叶七茎三故名。”上述著作对三七名称作了直接或间接的解释,一直影响颇大。   

——以三七的栽培生长特点释名,这一类说法在民间口头流传颇广,见诸文字的不多,诸如三七“因需三成光、七成阴的环境而名。”“长三年、七月挖叫三七。”“三月出苗,七月收挖成三七。”“三分栽,七分管名三七。”等等。近年来,文山州一些三七产品说明书上则标记:“三至七年收获而名”。  

另外,还有兼用上述二、三两类说法释名的。如1980年4月,文山州医药公司编写的《三七》小册子称:“因播种后三至七年方可采挖,植物形态多为茎生三枝,枝生七叶,故名三七。”   

三七释名,大体是以药性释名、音义释名到形态释名,乃至随意谋合等。考证三七之名由来,应当以科学的态度,追本溯源,探究原意。从《本草纲目》的记载中可以看出,明朝万历年间,三七已定名使用,并非李时珍首创。文山是三七的故乡,是三七的主产地,这就给考证三七名称的由来,提供了具体的范围。在三七栽培的发源地来探寻答案,想必是正确的选择。  

三七有一个美丽的传说故事。相传,三七仙子下凡到文山,遭猛兽扑之。苗人卡相赶来,一箭射死了猛兽。获救后,三七仙子为报答卡相救命之恩,便对卡相说:“山后有一草,三枝七叶,可治疗老母病。”卡相照办,效果很好,不但治好了母亲的病,而且还治好了许多乡亲,问其何名,答曰:“枝三叶七、故名三七”。又传,天目山采药老人见一童,背着草药。老人问:“做什么用?何名?”童曰:“弟腿折,我见山猴用其草根接藤,数次皆灵,我就用其接弟腿骨亦效。”老人又问:“尔何姓?”童曰:“我是三月七日生,我名叫三七。”老人为纪念童子,就将此药命名为三七。  

在我州的苗族群众中,流传着的有关三七的传说故事最多。苗语把“三七”叫作“猜”,和山上一种名叫“山漆”的树木一样。苗族为什么把“三七”叫作“猜”呢?据老人讲,祖先早就知道山漆是粘的,可以用来漆木具、工具,这种山漆还可以做药用。后来,祖先又在山里发现了一种草,能医治刀伤、创伤、伤口出血这些症状,把它涂抹在伤口上,就像山漆的漆一样,会粘住伤口,不用多久,伤口就会好了,因此,就把它们都称为“猜”。   

在苗家,还有的人说:“这种药原来长在深山老林里,苗族喜欢狩猎,受伤、出血是常事,需要这种药的时候,一下子不容易找到,所以,懂药的人就直接从山里挖些回来自己栽。事情传开后,挖三七、栽三七的人就多了起来。”   

后来,文山人在说到这个“三七”时,就叫它“三七”。因为担心它跟“山漆”这个东西相混,所以就叫它“药用三七”。而苗族群众常说‘做药的猜’和‘漆东西的猜’,这样就把两者分清楚了。  

如今,我州的一些群众还把人工种植的三七叫作“猜拈”,把山上一种很像三七的野生植物叫作“猜锅”。   

居住在我州的壮族群众对三七的认识也比较早。壮语普遍称三七为“箐秀”,也有叫它为“芽箐秀”。至今,壮语里将人工种植的三七称为“达姆箐秀”,将野生三七称为“野箐秀”。“箐秀”意译为“干姜状药物”。姜最早入药见《本经》。在文山三七的考证中,许多壮族群众都说:“这是世世代代流传下来的叫法,听说是在侬智高时就这样喊了。”由此可见,壮族也是较早知道三七的块根与姜形状相似并可入药的一个民族。   

1436年,云南名医兰茂所著的《滇南本草》中,有关于“土三七”的记载。既有“土三七”,当然就有“三七”了。而《本草纲目》首次记载了“三七”这种药物,并写道:“本名山漆,谓其能合金疮,如漆粘物也。此说近知,金不换,贵重之称也。”由此可见,“三七”这一名称是被李时珍肯定的。   

由于三七与人参同属同科,同为珍稀药材,而人参产自我国东北长白山一带,三七产自我国西南边陲北回归线附近极少部分地区,故有“北参南七”之说。“北参南七”一语道明了人参与三七的地缘分布,但人参在东三省已广泛栽培。近年来,河北、山西、陕西、湖北、广西、四川、云南等省区均有引种,而三七却因它对生长环境有着极为苛刻的要求而无法广泛引种、移栽,只有云南文山州才是其真正的原产地。  

(林浪平/文 熊平祥 肖关德 易珊珊 王继武/图)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主办: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办公室;    通讯地址:文山市华龙北路2号文山州人民政府办公室     
联系方式(传真):0876-2135714     投稿邮箱地址及电话:zwxx@ynws.gov.cn 0876-2135825
本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及涉未成年人举报电话:0876-2122282,举报邮箱:zwxx@ynws.gov.cn     ICP备案号: 滇ICP备05000302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5326000023   
公安备案号:滇公网安备 53262102000185号

X
选择其他平台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