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动态 > 县市动态 > 正文

麻栗坡县统战部学习弘扬新时代“西畴精神”带领挂钩帮扶村贫困群众高质量脱贫

2020-10-15 08:29  来源:  【字体:     打印

“人心是最大的政治,统战工作的本质是大团结大联合。”中共云南省委做出在全省组织开展新时代“西畴精神”学习活动的决定后,麻栗坡县委统战部深刻领会、快速反应,把部门职能职责任务融入到统战工作的全过程、各方面,“花大心思、下大气力”带领挂钩帮扶村——铁厂乡小荡子村群众苦干实干,所有贫困户实现高质量脱贫。    

学习西畴人民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修通群众致富“高速路”    

长期以来,阻碍小荡子村贫困的最大因素是不通公路,农户养一头肥猪出售,要集全村强劳动力,抬到远离村子1.5公里的地方上车,除了购买小猪的成本和人力耗费外,已经所剩无几。“要想富,先修路”,是居住在大山里头农民群众致富的梦想,也是小荡子村人民群众脱贫致富的奋斗目标。2009年,小荡子村群众在西畴人民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的鼓舞和感召下,通过两年多的时间,修通了简易的进村公路,但由于村里的男劳动力都外出务工了,无法对进村公路进行长期有效维护,导致进村公路处于瘫痪状态,人们还是过着人背马驼、与世隔绝的生活,全村群众一直在贫困线上挣扎。    

县委统战部针对小荡子村的实际,以政协提案的形式向县委、县政府反映该村的贫困现状,请求解决小荡子村进村公路的维修、硬化和维护问题。提案得到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于2019年4月县发改局立项,投入公路建设资金40万元,于6月开工建设,经过四个多月的施工,公路全面硬化,路沿全部翻新。如今一条崭新的水泥硬化公路把小荡子村与外面的世界连接起来,村民们的通路梦想得到实现。    

村民汪正洪感慨地说:“以前的进村道路是石旮旯土路,背拿农作物去街上卖或背扛化肥回家都特别艰难,特别是送小孩去学校读书,送到学校时已经耽误两节课了。自从路修通了,什么都方便了!” 村民代刚富高兴地说:“我们坚持向西畴县岩头村的群众学习,加快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 ”    

学习西畴人民苦干实干的务实品质,引来群众饮用“自来水”    

小荡子村一直以来存在吃水难题。特殊的喀斯特地貌,家家户户都是收集屋檐水或地上的雨水直接饮用,水源和水质都没有保障,到了旱季甚至连雨水都没有。县委统战部把解决小荡子村饮水安全问题作为打赢脱贫攻坚硬仗的硬任务、硬要求和硬指标去努力完成。    

2017年,县委统战部与县水务局协调扶贫专项资金1万元,组织群众投工投劳,在小荡子村进村道路旁的山崖边修建了一个大型蓄水池,铺设供水管道0.7公里,小荡子村的生产生活用水得到了保障。如今,有条件的农户,家里都安装了热水器,生活和城里人没两样。    

“我们之前的饮用水都是屋檐水,现在是集中供水,水质水量都能保证。有了自来水,洗衣、做饭方便多了”。望着自家水龙头流淌的、清澈干净的自来水,村民汪正洪的脸上溢满了笑容。村民代刚富无比激动地说:“我们的饮用水再也不困难了,感谢党和政府!”    

学习西畴人民迎难而上的进取意识,激发群众致富“内生力”    

要摆脱贫困,必须首先解决思想贫困的问题。县委统战部非常重视扶志与扶智相结合,帮助贫困群众树立摆脱贫困的斗志和勇气,引导贫困群众立志立业,增强战胜贫困的信心和决心。    

村民代富英,家有五口人,两个小娃在上学,日子过的紧巴巴,“等靠要”思想严重。县委统战部帮扶责任人多次上门“唠嗑”,讲西畴人民是如何“苦干实干”摆脱贫困的故事,代富英醒悟了,她对丈夫说,“只有像西畴人民一样的苦干实干,一切困难都是暂时的,哪有一辈子的贫困。”代富英和丈夫一起前往广东、吉林等地“打工”,几年下来,家庭有了积蓄。今年初,见了世面的夫妻俩,拿出一些积蓄,在铁厂街开了一个小卖部,每个月都有了稳定的收入。如今,女儿也争气,考取了大学,品学兼优。代富英一家的日子越过越红火了,她时常对村民们说:“要向西畴人民学习,步子要快,不能等,今后的日子会越来越好的。”    

学习西畴人民担当作为的主人翁意识,打造乡村振兴“新引擎”    

为有效遏制农村陈规陋习,树文明新风,县委统战部在小荡子村广泛移风易俗宣传教育,促进移风易俗经常化、婚丧事务规范化、民间习俗文明化,推动形成崇尚文明、节俭、科学的良好风尚,促进民风村风好转。对高价彩礼、封建迷信、不赡养老人、不文明祭祀等现象进行劝导,发动群众参与“邻里守望”“敬老爱老”等活动。针对高价彩礼引发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利用张贴宣传标语、发放倡议书等形式,让群众切身感受高价彩礼对家风、村风、民风的危害,既讲大道理、也讲小道理,既算道义账、又算经济账,通过正反两方面对比,激发群众讲文明树新风气的积极性。同时,发动德高望重、公道正派的老党员、老干部、新乡贤参与宣传,用他们的嘉言善行感召群众、垂范邻里。对不听劝诫大操大办的人和事进行曝光,发挥舆论监督作用。    

有了县委统战部的推动和带动,有了“西畴精神”的熏陶和洗涤,如今的小荡子村,一栋栋小高楼矗立在绿树林中,进村道路和入户路干净整洁,“家家有产业、户户有书声”和“住上好房子、鼓起钱袋子、过上好日子、形成好习俗、养成好习惯”的村民们,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张雯铭 王正委 李艳萍 赵春鑫)   

   

网站地图

主办:文山州人民政府办公室,通信地址:文山市华龙北路2号文山州人民政府办公室,举报邮箱:wszdzzwb@163.com
投稿邮箱地址及电话:wszdzzwb@163.com,0876-3990267;本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及涉未成年人举报电话:0876-3990268
ICP备案号: 滇ICP备05000302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5326000023    公安备案号:滇公网安备 532621020001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