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动态 > 县市动态 > 正文

一粒米、一滴油、一头牛,广南县脱贫增收“法宝”

中宣部“未摘帽贫困县脱贫攻坚”采访组采访活动

2020-09-18 07:19  来源:春城晚报-开屏新闻  【字体:     打印

一粒米、一滴油、一头牛,这三物看似平常而普通,却是文山州广南县的“宝贝”。    

image.png

八宝米,历史上被列为“贡米”,1981年被国家列为名贵稻米之一。2001年,广南县被授予“中国八宝贡米之乡”称号;2014年,八宝米被评为“云南六大名米”之一。如今,它不仅使一方群众增收,同时也走入寻常百姓家,走向了更为广阔的市场。    

油茶,既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又保护生态环境,而广南县是国家级油茶重点县、全国木本油料特色区域示范县和云南省十个油茶重点县之一。    

高峰牛,云南省“六大名牛”之一,是广南县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最多、资金投入最大的单项农业产业。    

“贡米”走入百姓家,走向广阔市场

image.png

“以前,八宝米是用来进贡的,是用来招待贵宾的,一般老百姓还吃不上,也舍不得吃。现在科技发达了,日子好了,我们天天吃的都是贡米。”走进寻常八宝百姓家,好客的八宝人总是要摆上丰盛的饭菜,盛上一碗香喷喷的八宝饭,然后自豪地说。    

八宝米在历史上被封为“皇粮”。据《广南府志》记载:“八宝米每岁贡百担,为明清两代贡米”。八宝米色泽雪白微青,粒大,质软,味香,口感好,饭粒软而不烂,隔夜不硬,富粘性,蒸煮时间短,质地松软,味道清香,久食不厌,以其独特的品质而享誉天下。    

订单收购、价格补贴、入股分红、劳务用工,这是云南八宝贡米业有限责任公司近年来在精准扶贫工作中走出的一条新路子。作为云南省硬件设施最好、生产规模最大的现代化粮食生产企业之一的云南八宝贡米业有限责任公司,2020年,以“龙头企业+合作社(大户)+村集体经济+基地+订单收购”的模式,实施标准化订单农业优质稻种植基地4.3万亩,基地辐射11个乡镇、59个村委会(社区)、327个村小组,带动10150户农户种植优质稻。其中,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2746户12104人订单种植八宝米8198亩。   

如今,八宝米不再是“高高在上”的“贡米”,而是成为了百姓家用餐的日常。    

小小一颗果,能量还挺大

image.png

2020年以来,在新植油茶抚育的关键时期,广南县派出技术员到一线,运用科技力量加快油茶抚育,让油茶树结出“致富果”的同时,荒山变青山。    

image.png

云南东昌农林产品开发有限公司是广南县的龙头企业,在发展中采取“公司+科技+合作社+农户+建档立卡户”的经营合作模式,因地制宜拓展油茶基地建设,引领广大山区林农及建档立卡户把宜林荒山、低产油茶林加入企业进行全面合作。该公司基地原料科科长陈廷良说:“我们全县现有油茶基地13960亩,其中提质增效4961亩,有8000亩是新植的,有2500亩是低产林改造,还有我们在落实土地上还新增1562亩,通过林业扶持带动周边务工人员6000人次以上,其中档卡户257户。”    

近年来,广南县加大对新植、提质增效、低产林改造的政策扶持。结合扶贫攻坚和新一轮退耕还林,对油茶新植补助3000元/亩、油低效林改造1500元/亩、提质增效2000元/亩。同时,依托云南省林业和草原科学院油茶研究所,为广南县油茶产业提供油茶良种选育、种苗繁育、高效栽培等技术工作。目前,全县已完成油茶种植面积67.63万亩,其中,新植油茶面积47.63万亩,老油茶林面积20万亩,带动群众10701户5万余人。    

高峰牛产业,真“牛”!

image.png

高峰牛是文山牛的俗称,是云南省“六大名牛”之一。广南县是高峰牛的主产区和保护区,县委、县政府把高峰牛作为“一县一业”示范创建的主导产业培育发展,2019年省政府将广南县列入“特色县”创建名单,高峰牛产业步入转型升级的黄金时期。2019年全县牛存栏23.04万头,其中,黄牛16.27万头,居全州第一位,全省第二位;肉牛出栏9.85万头,牛肉产量9908吨,实现产值10.3亿元,涌现了云南谷多、牛旭等龙头企业,规模养殖场数量和规模均位居全省前列。    

image.png

高峰牛产业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村集体经济组织+贫困户+基地”的合作模式,建立龙头企业、合作社与建档立卡贫困户“双绑”机制,签订相关合作协议。    

截至目前,全县共实施高峰牛产业扶贫项目51个,总投资25580.5万元,投入财政资金12779.9万元,带动9896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养殖高峰牛19792头,产值6927.2万元。建档立卡贫困户到养殖基地长期务工或临时性务工收入达160万余元;带动2329户订单养殖合作,养殖高峰牛3740头,实现产值达940万余元,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户均综合性收入达3000元以上。通过与村集体、建档立卡贫困签订资产合作、订单生产、劳务用工等协议,最大限度发挥下游产业的经济效益,从而达到脱贫实现增收的目的。 (来源:春城晚报-开屏新闻 实习记者 费丹艺)    

网站地图

主办:文山州人民政府办公室,通信地址:文山市华龙北路2号文山州人民政府办公室,举报邮箱:wszdzzwb@163.com
投稿邮箱地址及电话:wszdzzwb@163.com,0876-3990267;本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及涉未成年人举报电话:0876-3990268
ICP备案号: 滇ICP备05000302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5326000023    公安备案号:滇公网安备 532621020001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