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动态 > 县市动态 > 正文

西畴县以“西畴精神”助推各民族脱贫摘帽

2020-01-03 08:44  来源:  【字体:     打印

近年来,西畴县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决不让一个少数民族、一个地区掉队”的指示要求,将精准脱贫与各民族繁荣发展紧密结合,以“西畴精神”展示敢闯敢试的改革伟力助推全县各民族攻克贫困堡垒。目前,西畴县各族群众已在全州率先实现脱贫摘帽。 

以“西畴精神”引领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2013年以来,西畴县将群众主动、精神鼓动、干部带动、党政推动的“四轮驱动”公路建设模式用于“十百千万”工程建设,优选基础条件较差、少数民族人口和贫困人口较多的村组作为精准扶贫示范村组,按照“保护与发展并重”的方针,在基础设施建设中,将优秀民族文化的传承与特色民族村寨的保护、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有机结合,使各民族村寨的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持续改善,走出了一条极具特色、可持续发展的路子。2013年以来,累计投入资金3150万元,实施民族团结示范村30个。 

以“西畴精神”破解产业发展瓶颈。基于县内“炸石造地”的历史基础,坚持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宜林则林、宜畜则畜的原则,把脱贫与长远致富统筹起来,既发展一些“短、平、快”的种植养殖项目,让群众投入当年即有收益,也发展长远的产业项目,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同时,充分发挥农民合作社和农村致富带头人的示范带动作用,探索以点串线、以线连片、以片带面的适合农村产业发展的新路子和新模式,破解产业发展瓶颈制约,不断夯实群众增收致富基础。目前,6个项目村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共发展36个产业项目,人均或户均增收2000元。 

以“西畴精神”提升群众科技致富能力。针对当地群众文化水平不高、缺乏专业技术知识的实际,西畴县坚持“输血”与“造血”并举、政策扶持与激发内生动力相结合的思路,本着“培训一人、转移一人、就业一人、致富一人”的原则,把职业技能培训作为决胜脱贫攻坚的关键一环,完善针对贫困群众的技能培训政策,利用县级人力资源和就业、农广校、职业教育等平台实施技能和技术培训,不断提高机械化操作能力、管理能力,扩大科技知识的普及范围,提升贫困群众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有效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加快贫困群众增收脱贫步伐。目前,已为6830名贫困群众开展21类培训192场次,各类少数民族群众人均掌握1门科学技术。 

以“西畴精神”消除“等靠要”依赖思想。举全县之力将“西畴精神”集中体现在不等不靠不懈怠、苦干实干创新干的思想转变上,先后探索出“六子登科”石漠化综合治理模式、“五法治水”模式、“四轮驱动”农村公路硬化模式、“三宜”美丽乡村建设、“1+4+N”脱贫政策体系、“十有十能”的村(社区)级组织规范化建设,“等靠要”依赖思想逐步消除。并积极推进矿产资源整合,加快兴街工业园区建设,推动香坪山、岔河溶洞群、汤谷等乡村旅游开发,带动少数民族服饰、少数民族农特产品发展增收。在推进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齐推精神文明建设,加强对特色民居建筑和古建筑的保护,挖掘整理民族文化精品,通过寻找各民族中民族文化传承者和老一辈少数民族文化爱好者,以唱、说、跳等形式传承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增强民族文化自豪感和认同感。2015年以来,共投入资金546万元,完成太阳鸟母歌舞剧编排并成功展演3次,投入资金300万元建成汤谷和西畴县民族传习馆。(州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办公室) 

网站地图

主办:文山州人民政府办公室,通信地址:文山市华龙北路2号文山州人民政府办公室,举报邮箱:wszzfw@163.com
投稿邮箱地址及电话:wszzfw@163.com,0876-3990249;本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及涉未成年人举报电话:0876-3990268
ICP备案号: 滇ICP备05000302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5326000023    公安备案号:滇公网安备 532621020001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