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动态 > 县市动态 > 正文

《云南日报》报道文山州富宁县八角之乡的“二次创业”

2024-04-18 09:32  来源:云南日报  【字体:     打印

4月18日

《云南日报》8版《奋进文山》栏目刊发文章

《八角之乡的“二次创业”》

关注富宁县深挖潜力

做好八角“土特产”文章

详情如下↓

在云南“东大门”富宁县,一首民谣传唱不衰:“八角是棵山中宝,一年栽来百年好。八角是棵摇钱树,一年栽来百年富。”字字句句,蕴藏着当地群众与八角树300多年的不解之缘。

八角缀满枝头。记者张文峰摄

种植面积70.8万亩、吸纳带动5.57万人就业、农业产值18.24亿元……如今,八角成为全县种植时间最长、面积最大、覆盖面最广、产值最高、助农增收最强的支柱产业。迈入新阶段,富宁不断拓展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通道,深挖潜力做好八角“土特产”文章。

科技强基低效林改造获增产

富宁的村村寨寨早有种植八角的传统,走在富宁大山深处,漫山遍野种满八角树。受八角市场价格波动大的影响,多年来部分村寨村民疏于对八角林的打理,以致大多数八角林炭疽病严重。近年来,富宁以低效林改造为突破口,八角产业开启了从有向优的“二次创业”之路。

“30年前种下了20亩树,存活的大概有12亩,每年仅能收1000多公斤鲜果、收入有万把块。”花甲乡八角种植户付卫忠如是说。从2021年起,他家的八角产值有了质的突破。

“老付家的八角林从2021年的1000公斤,到2022年的8500公斤,再到2023年的1.85万公斤,收入和产量大幅提高。”当地八角龙头企业云南众木农林发展有限公司技术顾问赵德洲告诉记者,企业在花甲乡打造八角提质增效综合技术示范基地,辐射带动全县八角提质增效实施面积20余万亩。“目前,八角科学技术普及率达到了90%以上,实现种植户年增收1亿余元。”赵德洲说。

据2023年调查统计,富宁县无人管理和病害严重的八角林面积17.53万亩,占总面积的24.7%。这些八角林由于无人管理或群众弃管,病虫害严重,基本处于绝收状态。对此,富宁县采取托管、合作社企业共管、自营管理等模式,努力推进八角低产林改造。

新华镇安兰村76户农户将自家无人管理或病害严重的2070亩八角低效林,自愿交由新华镇强村富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按“541”模式进行经营管理。“541”模式,即农户以自家八角林入股,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药肥、人工管护等资金投入和基地经营管理,企业负责技术服务、技术培训;收益按农户50%、村集体经济组织40%、企业10%进行分配。这样有效解决了部分八角低效林无人管理、无资金管理、无技术管理的难题,使基本处于绝收状态的八角林重获新生。

延链补链提升组织化水平闯市场

八角又称茴香,是一种珍贵的调料、工业原料和药材,其果实与种子可入药,枝叶也可提取八角油,是制香水、化妆品的重要香料。

春节过后,洞波乡渭基村开始采摘“冬果”。村里村外,翠绿饱满的果实缀满枝头,空气中弥漫着独特的八角清香。从高空俯瞰,渭基犹如一叶方舟,飘荡在连绵起伏的绿色海洋之上。

富宁县洞波乡渭基村被千亩八角林环抱其中。熊明刚摄

“村里2200余亩八角产量逐年升高,2022年产量达550余吨,产值达400余万元,八角成为最可靠的‘绿色银行’。”渭基村村小组长熊跃峰告诉记者,全村173户,外出打工的有十来户,之前大部分外出务工的年轻人都纷纷返乡管理自家的八角树。

随着改造低产八角林获丰收丰产,全村村民们加强抚育、综合改造八角林的热情高涨。同时,如何让“小农户”链接“大市场”,提升农户抗风险能力,显得愈加迫切。“去年,村里成立合作社,让种植大户来牵头,提升种植标准化水平,对接龙头企业和省外市场。”熊跃峰说。

2023年,富宁县出台八角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提出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培育壮大八角龙头企业、建立“双绑”利益联结机制,来提升全县八角产业组织化水平。去年以来,全县各乡镇、村(社区)通过党支部引领,成立集体经济公司或合作社,加强对八角产业的管护。目前,共成立集体经济公司7个,八角种植、运营合作社29个,党组织引领成立的合作社建设基地12.6万亩。

作为八角主产区,富宁加快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步伐。培育的首个龙头企业云南众木农林发展有限公司,投资2.5亿元实施集生产加工、产品检测、产品交易、仓储物流为一体的富宁八角种植加工交易一体化项目,并成立全县首家八角产品质量检测中心。

“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现代化产业发展体系正初现雏形,八角产业小散弱的状况正逐步改变。

联农带农更多收益留在农村留给农民

实施八角产业三年行动计划以来,富宁县着力构建联得紧、带得稳、收益久的长效机制,坚持强化带动效益与提升带动能力相结合,让农民分享产业链增值收益。

针对全县八角低效林多、病虫害严重、群众管理水平不高、亩均单产低等问题,富宁在全县主要八角种植区域建设一批低效林改造标准化示范基地,探索“企业+村集体经济组织+合作社+农户”的订单收购联农带农利益联结机制。农户按照合作社提供的技术标准对自家的八角林进行管护和采收;合作社负责统一提供药肥,组织和督促群众按统一的技术标准管护,统一收购八角,并回收药肥成本;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申报财政奖补资金,投入到合作社购买农药、化肥;企业负责提供技术支持,对八角鲜果进行统一收购。该模式按照村级自荐、乡级筛选、县级选定的程序,目前共在全县范围内建设低效林改造标准化示范基地23个,面积1.499万亩,共涉及乡镇13个,惠及群众1258户。

除了“托管”提升改造低质林的“541”模式,“4个5分钱”利益分配模式同样获得各界的关注。

去年5月,为解决八角药肥使用不规范、采摘时间过早影响八角品质问题,龙头企业与符合公司管护标准和采摘时间的合作社签订订单收购协议。龙头公司以实际收购量按每市斤2角钱返还合作社,合作社以种植户5分钱、合作社5分钱、村小组5分钱、村委会5分钱的比例进行收益分配。

随后,富宁县加大推广力度,鼓励龙头企业与村集体经济组织加强合作,村党组织动员八角种植户成立合作社并参与。到2023年底,龙头企业先后与19家村集体经济组织签订收购合作协议。2023年,通过“4个5分钱”模式,收购鲜果八角1.055万吨,产生收益返利422万元,促进村组两级集体经济增收211万元。

从低效林改造,到培育龙头企业和新型合作社,再到完善联农带农机制,富民八角产业的发展未来可期。

手记

做好土特产这篇大文章

一棵八角树吸引外出青年返乡创业、一头高峰牛鼓起万千群众钱袋子、一片茶叶沏出绿水青山致富梦。近年来,记者在壮乡苗岭走村串寨,欣喜地看到州县乡村合力加快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努力让土特产成为农民增收致富和县域经济发展的有力支撑。

土特产是篇大文章,大有可为。2024年预计23个八角低效林改造示范基地可吸纳或带动就业1500余人,富宁县八角产业可吸纳或带动就业7.3万人,减少留守儿童5000人以上。这个边陲小县持续推进传统产业八角提质增效的案例,再次生动印证了“三农”向好,全局主动。

让土特产成为带动农民增收的致富产业、促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引擎,需要有立足土特产延伸产业链的思维。简言之,立足“土”,体现“特”,形成“产”。

念好“土”字诀。土特产是独特乡土资源孕育的地域产品,也是一个地方独具一格的重要标志,是乡村产业振兴“人无我有 人有我优”的“芯片”。要立足本土,开发好优势乡土资源,发挥好三产融合发展的乘数效应,让产品变商品,提升竞争力,提高附加值。

打好“特”字牌。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离不开品牌强农。要廓清自身优势,谋求差异发展,做到人无我有、靠品种取胜,人有我优、靠品质争先,人优我精、靠品牌出圈出彩。事实上,当前乡村产业竞争,正逐步由单一的产品竞争走向产业链竞争。要将过去的山货,打造成链条更完整、业态更丰富的云菜、云茶、云药等土特产,多维度深层次让“土特产”增值,让农民从全产业链各环节分享更多增值收益。

(张文峰)

网站地图

主办:文山州人民政府办公室,通信地址:文山市华龙北路2号文山州人民政府办公室,举报邮箱:wszzfw@163.com
投稿邮箱地址及电话:wszzfw@163.com,0876-3990249;本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及涉未成年人举报电话:0876-3990268
ICP备案号: 滇ICP备05000302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5326000023    公安备案号:滇公网安备 53262102000185号